三三
沈從文創作的短篇小說
《三三》是創作於1931年的一篇短篇小說,作者是沈從文,文章清新優美,意境深遠,從《三三》中也能看到作家的影子和心理烙印。
《三三》的創作正處在沈從文對張兆和展開追求而尚未結婚期間,不可避免的,《三三》的創作就帶有沈從文向“三三”傳達愛情信條、表示愛慕傾心的深意。
三三是個天真爛漫的女孩,父親早年去世,她跟著媽媽同父親留下的碾坊一起生活。由於碾坊帶來的收入沒有變化,二人的生活似乎也並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直到在“城裡人”來看碾坊、看三三母女倆之後。他的到來不僅讓這座碾坊變得不一樣了,母女二人對城裡人和城市的想象開始悄悄滋長。但自始至終“城裡人”並沒有表現出想要與三三結婚的意願,甚至連愛慕都算不上,只是別人的幾句玩笑話讓母女兩人發出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幻想,這種幻想隨著城裡人的死亡宣告結束。
在《三三》的最後,三三沒有去城裡,繼續和母親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三三》創作於1931年8月,正是沈從文對張兆和(沈從文後來的夫人)開始追求而尚未結婚的時期,而張兆和在家排行老三,一貫浪漫文藝的沈從文便以“三三”喚她。不難理解,沈從文對真實生活中三三的傾慕,便不自覺地投射到小說中的少女三三身上,而反覆出現在女主人公身邊的魚,不可避免地帶有作者特殊的創作意味。
“三三”則為“二哥”(沈從文“沈二哥”)對張兆和的稱呼。《龍朱》“一九二八年冬作”,《虎雛》“一九三一年五月十五日完成”,《三三》“一九三一年八月五日至九月十七日作於青島”——沈從文1929年於吳淞中國公學任教期間愛上女學生張兆和,1933年9月9日,與張兆和結婚。而創作《龍朱》、《虎雛》時沈張尚未成婚,龍、虎二子得以此兩種小說題目命名,足見沈從文舐犢之切,也從另一個角度反襯出作者對兩文的喜愛。
主人公三三是在單純環境中生長的一個清純質樸的女孩。幼年時父親離世,母親做了碾房的主人,三三就每天“吃米飯同青菜、小魚、雞蛋過日子”,和以前的生活沒什麼不同,“於是三三在哭笑里慢慢長大了”。兒童因各自的生活世界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兒童的善良初心得以保持,後天的精神品質也得以養成。三三的兒童世界詩意而天真,熱天坐到風涼處吹風,冬天則伴同貓兒蹲在火桶里,撥火煨栗子吃。生活在秀美如畫的湘西水鄉里的三三,在自己的單純天真的兒童世界里怡然自得,單純的生活環境使她擁有一顆天真質樸的童心。三三的母親從不打擾三三純凈的內心世界。由於三三不怎麼跟母親傾訴心裡話,母親也不去問三三的事情,所以這些事情,連魚知道的都比母親知道的還多一點。“三三在母親身旁時,說的全是母親聽得懂的話;凡是那些母親聽不明白的,差不多都在溪邊說去。”
主題思想
三三是沈從文用自然和人心美化的少女形象,是沈從文嚮往的優美人性與人情的化身,是愛與美的象徵。是青山綠水和古樸的環境、淳厚的民風,造就了三三清澈、透明、溫竸、多情的性格。她純真、美麗、熱情,心懷美好的憧憬與期待,以傳統的方式自然而然地生活著。她已到了談婚嫁的年齡,城裡的那個養病的年輕人的到來,擾亂了她的心。她“對那來鄉下養病的城裡青年心有所動,又不願明白說出,與母親談論他的儀錶病狀時,似思慕,若超脫,似無情,卻有心,羞怯處不失鄉間少女的純真,掩飾時更顯得鄉間少女的純潔,一笑一顰,一言一語皆天趣盎然。”
別有洞天的自然山水和自然舒展的純樸人性,共同養育了她的純美。作品的中心在描述其純凈而朦朧的情感,即對愛的期待與憧憬,向人展示了她如夢的美,美麗的夢,以及夢的幻滅與惆悵。
城裡來的養病的年輕人是都市文明的一種象徵。都市文明是三三心中的一個恍惚且朦朧的夢,而三三質樸的美、以及滋養著美和理想純樸自然的人生方式,則是令沈從文情牽意動的遙遠雨傷感的夢。沈從文已隱隱地感覺到這個夢正在被喚醒,20世紀30年代現實中的湘西,古樸的民風也正在消失。都市文明正在以某種方式進入鄉村,三三朦朧的愛中隱含著一種對都市文明的憧憬。但隨著“城裡人”的死亡,這種憧憬被阻斷了。城裡少年的遭遇象徵著都市文明的萎縮與死亡,作者以此表達了自己對都市文明的拒絕與否定。作者以對都市文明的否定,而固執地守護著自己心中的那個古老、純樸溫潤如玉的田園夢。但是,在這種拒絕與否定中實際上透露出作家的隱憂:這個擁有清風、明月、陽光磨坊、溪水的和諧圓潤的夢還能存在多久?
藝術特色
作者筆下的《三三》柔和清麗、感情平緩而深遠如自然生命的流注。作品的語言質樸明麗、含蓄自然,寫人狀物虛實相間,往往以簡潔的文字描摹出人的美、人的心靈深處的微妙與幽婉。
沈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