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市博物館

高郵市博物館

高郵市博物館新館展陳工作被列入2014年度高郵市十大工程之一。2017年4月17日作為第十三屆中國雙黃鴨蛋節重要活動,高郵舉行高郵市博物館、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高郵當鋪博物館“三館”開館儀式。

2017年4月17日高郵市博物館新館將正式對外開放。高郵市博物館將凸顯高郵地方歷史特色。高郵市博物館位於江蘇省高郵市商務大廈。是高郵城市商務大廈的四館之一(高郵城市規劃展覽館、高郵市博物館、高郵市圖書館、高郵文化館)。

博物館簡介


高郵市博物館於1999年6月掛牌成立。
高郵市博物館新館在2015年9月已初步完成展陳方案。預計2017年4月正式開館。將採用聲光電等現代化多媒體手段,結合本地文物藏品進行展示,凸顯高郵文化地方歷史特色。

開館儀式


2017年4月17日高郵舉行高郵市博物館開館儀式。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江蘇省文物局博物館處副處長於新海,揚州市文物局局長華德榮,高郵市人民政府市長潘學元,高郵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秋紅,高郵市政協主席徐永寶,市領導張新鋼、潘建奇、薛曉寒、居曉波出席出席開館儀式。儀式由副市長王薇主持。活動期間,潘學元與龔良為高郵市博物館揭牌,張秋紅與於新海為高郵當鋪博物館揭牌,徐永寶與華德榮為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揭牌。張新鋼、薛曉寒、居曉波、揚州市雙博館書記徐忠文與致公黨蘇州市主委、相城區副區長黃靖共同觸動“錦帆通波”高郵·相城書畫聯展揭幕水晶球。

館藏文物


高郵市博物館新館館藏文物共計1395件套,有骨角器、陶器、瓷器、竹木器、青銅器、金銀器、玉器、書畫等類別,典型代表文物有:龍虯庄遺址出土的豬形陶罐、炭化稻米和古文字陶片,左家遺址出土的青銅鏟,宋代鐵錢,高郵軍城磚,周巷大墩漢墓出土的精品文物等。展廳里陳列的文物均為首次對外展出。
高郵市博物館館館建築面積10600平方米,建築分為四層,一層為臨時展覽廳,二層為高郵歷史文物展覽廳,三層為民俗風情展示廳,四層為辦公區。

展陳工作


2014年高郵博物館新館展陳工作正式啟動。高郵市人民政府把博物館新館展陳工作納入了014年度高郵市十大類重點工程,按照市政府的序時進度要求,我們邀請揚州有關專家來郵,與高郵本地的文史專家一起對高郵歷史文化進行了研究探討,形成了文字腳本總體框架和思路,力爭以最短的時間,拿出令人滿意的文字腳本。相關的展陳設計工作也在積極調研之中。

文物保護單位


全面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全市共調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54處,複查文物點49處,新發現文物點205處,登記合併普查文物點26處,普查文物的數量和質量居揚州縣(市)之首。重新公布高郵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盂城驛、龍虯庄遺址、高郵當鋪、高郵明清運河故道、鎮國寺塔、平津堰)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周邶墩遺址、凈土寺塔、華中雪楓大學舊址、文游台、天山漢墓、高郵城牆及高郵奎樓、菱塘清真寺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3處

非遺名錄


高郵歷史悠久,文藝底蘊深厚,擁有一批具有濃郁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成立了高郵市非遺保護中心,指導全市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申報、保護等工作。公布了《高郵市非遺保護名錄》,出版了《高郵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成果彙編》。成立了高郵民歌(里下河民歌)傳習所。國家級非遺項目高郵民歌先後多次應邀參加上海世博會、中國農民藝術節等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高郵民歌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秦郵董糖製作技藝、界首茶干製作技藝、肩擔木偶戲、送親奶奶、臨澤高蹺、高郵鹹鴨蛋製作技藝、菱塘回回習俗等7個
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卸甲民謠、高郵八景的傳說、神居山傳說、臨澤獅盤犼舞等8個
高郵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橫涇原生態民歌、秧歌號子等27個

歷史文化街區


高郵同時擁有南門大街、北門大街、城中歷史街區三大歷史文化街區,這在全國尚不多見,屬於城市中重要的歷史廊道,高郵擁有如此完整的古城文脈和格局令人驚嘆。
• 高郵城南歷史文化街區(南門大街)曾是明清時期高郵城最繁華歷史街區。梁寶富身臨其境,目睹了盂城驛的古老滄桑,與年代久遠的老宅外牆擦肩而過
• 高郵城中歷史文化街區位於焦家巷、百歲巷一帶,過去為官宦人家府第,現在仍隨處可見各種磚雕門樓;
• 高郵城北歷史文化街區在北門大街、復興西路、人民路一帶,曾是高郵城北門外繁華的歷史商業街區。

地理位置


地址:江蘇省 高郵市高郵市文游路507號
高郵市博物館位於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海潮東路高郵城市商務大廈。

評級認定


2020年12月21日,被評定為第四批國家三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