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士村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五井鎮轄村

隱士村位於臨朐縣城西22公里,五井鎮政府西南6公里處。西面北面以山脊同青州市為界,南面與嵩山風景區的白芽寺、局子村隔山相鄰,東面同茹家莊村接壤。

人口民族


人口

隱士村337戶2295口人,有耕地1898畝。

經濟


第一產業

除了種植小麥、玉米、小雜糧外,還種植棉花、黃菸、中草藥等經濟作物。
柿子基地:人們因地制宜利用山嶺、荒坡、地邊、地堰、宅前屋后栽植柿子樹27000餘棵,年產柿子6000000斤,加工柿干800噸。隱士村的柿干別有特色,以其個頭大、果肉豐滿、底紅霜細、糖份高、口感好而享譽國內外。山東青州外貿出口的柿干主要來自臨朐,臨朐柿干又以隱士柿干為上乘。每到柿干銷售季節,各地商人輻輳雲集,爭相搶購。形成了隱士村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
隱士村
隱士村
隱士梨:隱士素有梨鄉之稱,隱士梨是著名地方特產,色澤橙黃,個大味甜,又以清脆聞名遐邇。熟透的梨香味醇厚綿長,咬上一口,幾米外就聞到香味。過去,人們常把一個完好的梨用紙包好放到衣櫃里,當取出衣服穿上后,好幾天衣服都帶有氤氳的梨香。據清光緒《臨朐縣誌》載,隱士梨曾為貢品。據說特選為貢品的一棵梨樹,它結的梨提著梨把兩手一劈可為兩瓣,一直能劈成四瓣。在那個時代,就是這樣一個極品的優良品,卻沒有給主人帶來榮耀和利益,而是造成沉重的負擔和煩惱。因為不管大年小年都要如數進貢,最後樹主只好忍痛把樹殺掉了事,留給後人們的只是扼腕嘆惜。

文化


特產美食

隱士村附近有馬庄摩崖造像、沂蒙山旅遊區沂山景區、臨沂臨朐老龍灣、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臨朐石門坊等旅遊景點,有五井山柿、臨朐柿餅、五井黑山羊、臨朐全羊宴、臨朐三山峪大山楂等特產。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25日,隱士村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2020年7月9日,擬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2020年8月26日,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2021年4月20日,被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命名為首批山東省景區化村莊。

歷史沿革


隱士村
隱士村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有兄弟二人分別成為兩個敵對國家的大將。一日,兄弟倆率兵陣前相遇,兩人面面相覷,黯然傷懷。哥哥想:我們帶兵交戰,雖是各為其主,但由於連年戰爭,各國為爭奪地盤互相殺伐,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更何況今日是兄弟兵戎相見,骨肉相殘。“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不義之戰不打也罷。於是哥哥鳴金回營,當夜微服出走,來到一個兩山夾峪的山嵧,隱姓埋名,終其一生。後人知其事,就把該山嵧稱作“隱士嵧”,隱士村也就此而來。
隱士嵧東西向長約8公里,自東至西分別是第二個庄(因第一個庄於光緒三十四年被大水沖毀)、菜園、平安地、魏家莊、郭家橋子、后峪、安家莊、王家莊,史家莊、北湖10個自然村組成。各自然村靠河岸陽坡傍山而建,民房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村容村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的土坯草房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是寬敞明亮的磚瓦房和高大氣派的門樓。庭院漂亮,街道整潔,村中面貌煥然一新。
過去隱士村是一個嚴重缺水的村,現在家家戶戶用上了乾淨清澈的自來水。過去隱士村交通不便,2007年硬化了路面,水泥路由最西端的北湖與茹家莊村西“臨麻”路相接,由過去的羊腸小路變成了現在的通衢大道。從隱士村到鎮政府駐地只需要10多分鐘的車程,大大方便了人們出行。
這幾年,隱士村大力發展林果產業,特別是柿子和梨尤為令人矚目,柿干已成為隱士村的支柱產業。
隱士村
隱士村
隱士嵧口非常狹窄,底部只有十幾米寬。進入南北向的嵧口約500米后驟然寬闊起來,真是別有洞天。隱士村群山環抱,四季景色優美,令人神往。
春天,暖風融融,吹面不寒,漫山遍野山花爛漫,處處飄香。特別是穀雨前後,山頂上,山崖畔,開滿了金燦燦的連翹花,與山下潔白如雪的梨花交相輝映,身臨其境,使人流連忘返。
夏天,山上,樹木蔥蘢,青山疊翠,松濤陣陣,鳥鳴山幽;山下,小橋流水,涼風習習,綠蔭蔽日。橋頭小憩,頓覺神清氣爽,寵辱皆忘。盛夏酷暑,隱士村是休閑避暑的絕佳去處。
秋天,金秋十月,天高雲淡,層林盡染,梨樹葉落胭脂色,霜葉(黃櫨葉)紅於二月花。霜降過後,柿子熟了,柿葉飄落,田野里到處是光閃閃黃橙橙的柿子掛滿枝頭。放眼望去,一片連著一片,宛若彩霞,使人賞心悅目,美不勝收。
隱士村
隱士村
雪后的冬天,群山舞銀蛇,大地裹素裝,青松搖玉臂,雪峰刺蒼穹。這時的村落里,只聞雞犬聲,沒有車馬喧,簡直就是脫離塵俗的仙境。
隱士村,既風景宜人,又有豐富的人文景觀。
古佛塔:從北湖向西1公里,有一個座北朝南的山嵧-庵子嵧。在梯田的石堰中,至今還有一座保存完好的佛塔。塔高約1.5米,塔帽是多角圓形,塔身為六稜柱體,塔基座為多層多邊圓形,而且由高到底層層加大。塔身正面書有“仰天山道禪師壽塔,承安五年五月初十日立”字樣,字為正楷書,雕刻工整精細,看來是出自書法名家與雕刻巧匠之手。另外還有一些塔體已毀,零星見於石堰中。據考證,此塔為尼姑佛塔。解放后,尼姑庵遺址尚存,現已墾為農田,唯有當年尼姑舂米用的石臼仍存於石堰中。由佛塔碑文的內容可以看出,尼姑庵同仰天寺建於同一時期。
隱士廟:廟址在菜園村東北山腳下,明清時期香火旺盛,住有道士多人,有廟地、菜園等廟產。解放前夕,因社會動亂,廟事難以維持,廟宇破敗。20世紀60年代“文革”時期遭毀,廟碑下落不明。廟建於何時無從考證,據村中老人回憶,明洪武年間重修廟宇碑文中有“唐宋元明幾千秋,誰知其廟始根由”之句,可見建廟時代久遠。廟內牆壁上曾有一幅掛軸式壁畫,由於畫得太逼真了,不知情者總要摸一摸掛畫的紅繩是否是真的。進廟內的燕子也常欲飛到掛繩的木橛上停留,畫技之精湛可見一斑!
隱士村
隱士村
來家崮:隱士村境內的來家崮,是臨朐的名山,仰天山的支脈,海拔798米,因明未清初來字顯在此佔山為王而得名。崮頂南面是數十米高的懸崖峭壁,東面像矗立的寶塔,從北面眺望,像巍峨的城堡。從東北角順著一條陡峭的小路可達崮頂,崮頂有一處凹陷的石坑,是當年來字顯盛水用的石瓮。從崮頂向西順山而下,有一條長約200米,寬約5米的平坦山脊,是來字顯遛馬的地方,當地人稱“馬趟兒”。來家崮東側山腳下有一三四十米見方的平台,來字顯曾在此處建樓,人們稱“南樓”,現遺址已不復存在,1964年在南樓西側一村民挖出一口來自顯曾用過的三足兩耳的大鍋。來字顯身材高大,力大無窮,武藝高強,善使一把大刀,因而有“大刀來字顯”之美譽。他生性耿直,在朝庭受到奸臣的排擠的陷害,一氣之下來此山落草。幾百年來,前事已成為過往雲煙,唯有來大將軍動富濟貧,比武會友的奇聞軼事,至今還在民間流傳。
轎頂子:來家崮東面有一座峰-“轎頂子”。主脈與主峰東西相連,支脈南北對接,人們稱之為“轎桿”。在王家莊與史家莊之間的路上,向西南方向望去,主峰活脫脫就是一個轎頂。外地來的人到此無不駐足觀望,嘆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奇異的景觀。
羅漢崖:在隱士村的最西端有一南北向的橫嶺,橫嶺東側的懸崖跟部,有一個無首的石羅漢,身披袈裟,足蹬長靴站立崖前。相傳,有一羅漢不守清規,常做些偷雞摸狗之事。一天,羅漢偷喝了附近百姓的煎餅糊,被巡邏的天將發現,追至崖前斬首而去,所以此崖叫羅漢崖。有知此事路過者,總要觀賞一番這惟妙惟肖的石羅漢。
月亮崖與仙人洞:北湖庄西北方接近山頂的地方,有一雙層懸崖,下面一層高約40米,上面一層高約60米,中間有一草坡相隔。相傳上層懸崖上方有一金月亮,每天晚上,周圍如望日之夜,月光皎潔明亮。此崖因而叫月亮崖。有個南方人得知后,悄悄偷走了金月亮,至今懸崖上方還遺有盛金月亮的石龕。月亮崖向東有石溝之隔有個山洞。洞口呈拱形,洞口寬約2.5米,高約2米,洞內蜿蜒曲折,有寬有窄,深約50米以上。洞口一步開外就是懸崖絕壁。據傳,這就是隱居隱士嵧得道成仙的地方。當地人稱此洞為仙人洞。仙人洞東側有兩柱底部相連的石峰,石峰高約80米,石峰頂端有石板相接,現石板已塌落。這就是仙人觀景的仙人橋。遙想當年,仙人站在橋上,遠眺嵩、沂二山,近觀連綿溝壑,一切美景盡收眼底,真所謂無限風光有險峰。
石道人:魏家莊東北山頂有幾柱石人簇擁而立,好像幾位道人在談經論道,人們稱之為“石道人”。
隱士井:第二個庄東南300米的南山腳下,有口古井叫隱士井,現已有150年的歷史。井深10米,從井口向下望去,隱隱看到井水向上泛著浪花,據說此井打到七八米深時遇到厚厚的岩石,因此有“一升石砟,一升錢”之說。打到預計深度仍不見水,於是人們抬來一個大碌碡從井口投下,只聽到“咚”的一聲,碌碡砸透石層,井水噴涌而出。上世紀六十年代,茹家莊嚴重缺水,就利用地形落著將井搬倒,井水順著石砌的水渠自流到村中,從此解決了茹家莊7000多人的吃水問題。剩餘部分還流到村東的水塘里,可見井水流量之大。
隱士村
隱士村
團山山泉:北湖庄面有座小山,像一口倒扣的大鍋,村民稱之為“團山子”。在鍋沿邊上有幾處泉眼,泉水甘甜爽口。大熱天喝上幾口,沁人心脾,倍感清涼。用此泉水沏茶口感特別好,而且燉水的水壺也從來不生水垢。因此常有外地人來捎上一桶回家沏茶待客。
鞍子嶺奇泉:北湖庄向西約1公里,有一個直通山頂的北嶺。山嶺頂部有個酷似馬鞍的凹槽,所以,此嶺叫“鞍子嶺”。在鞍子嶺的半山腰,有一股筷子粗的涓涓細流從縫隙中汩汩流出,並且澇不見大,旱不變小。據當地老者說,此泉從未乾涸過,但凡見過此泉的人無不稱奇,正所謂“音高聲聞遠,泉細水長流”吧。
南北二圍子:民國初年,社會秩序混亂,盜匪橫行,當時的地方政府組織隱士村民國在南北兩山頭修築了石圍子,作為防禦工事。南北二圍子隔山相對,遙相呼應,形成了獨特一景。
隱士村鍾靈毓秀,民風淳樸。村民熱情好客,並真誠地希望各地朋友來此享受美景,領略自然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