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星

類星

類星是一類在宇宙早期形成的擁有極大質量的假想恆星。與現代恆星依靠核心內核聚變不同的是,類星的能量來源於恆星體內已經坍塌的核心,黑洞

形成


類星
類星
當一顆核心足夠大的原恆星在坍縮成黑洞時,如果恆星外殼足夠大可以吸收坍縮產生的(類似超新星)的能量爆發而不被吹走,該恆星就會成為一顆類星。由於類星需要抵消恆星坍縮時產生的巨大能量,因此類星需要有著巨大的體積與質量。根據推算,類星的質量至少為太陽質量的1000倍(2.0×1033 kg)。而質量如此大的恆星只能在宇宙形成早期在氫和氦融合成更重的元素之前才會存在(詳見第三星族星)。
恆星結構(右圖):最外層 : 只有氫和氦組成的大氣層。
中間層 :恆星核心坍塌成黑洞時所產生能量的地方。
最內層 : 已坍塌成黑洞的恆星核心。

演化


一旦原恆星內部的核心已經坍縮成黑洞,黑洞就會從恆星外部物質中產生大量額外能量。大量能量將抵消恆星本身的巨大引力,產生類似現代恆星核聚變的平衡(即恆星沒有坍塌或膨脹)。類星的壽命預計約為700萬年,之後內部的核心黑洞將繼續坍縮至1,000~10,000太陽質量(2×10^33~2×10^34kg)。這些中介質量黑洞可能演化成 類星體,且被認為是現代超大質量黑洞的起源。據估計,類星表面的溫度只有約4,000 K(3,730 °C),但其直徑卻達到了66.85天文單位,類星產生的光亮度與一座小星系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