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矛盾律的結果 展開

矛盾律

矛盾律

矛盾律(contradiction,law of)是傳統邏輯基本規律之一。又稱不矛盾律。它通常被表述為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同一對象不能同時作出兩個矛盾的判斷,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

目錄

釋義


矛盾律
矛盾律
傳統邏輯基本規律之一。又稱不矛盾律。它通常被表述為 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在傳統邏輯里,矛盾律首先是作為事物規律提出來的,意為任一事物不能同時既具有某屬性又不具有某屬性。它作為思維規律,則是任一命題不能既真又不真。
矛盾律也被當作一種關於認識活動的規範性規律,它意為任何人不應同時斷定一個命題(A)及其否定(並非A)。這就是說,對一個命題及其否定不應持兩可之說,以免自相矛盾。矛盾律還被看成是關於邏輯語義的規律,即在同一上下文中,同一語詞或語句不應既表述某一思想又不表述某一思想。作為後兩種規律,也叫做矛盾律的要求。違背了矛盾律的要求,思維就會陷入邏輯矛盾(A並且非A)。而任何包含邏輯矛盾的思想又總是錯誤的,所以思想的無矛盾性是正確思維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構造一個理論體系的重要原則之一。邏輯矛盾與哲學上所揭示的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這種辯證矛盾是根本不同的。在現代邏輯中,塡(A∧塡A)(讀作A並且非A是假的),是矛盾律在命題邏輯中的體現;塡ヨx(F(x)∧塡F(x))(讀作並非存在著一個個體x,x既有性質F又沒有性質F),是矛盾律在謂詞邏輯中的體現。
地位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之一,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同一對象不能同時作出兩個矛盾的判斷,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如不能說“水是物質”,同時又說“水不是物質”,這兩個判斷中必有一個是假的。矛盾律要求思想前後一貫,不能自相矛盾。公式是:“甲不是非甲”或“甲不能既是乙又不是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