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權縣第一高級中學

民權縣第一高級中學

學校創建於1978年,走過了新中國改革開放32年的光輝歷程。校園佔地10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4.6萬平方米;學校環境非常優美,宿舍兩座,食堂飯菜美味,價格優惠。

現有88個教學班,7500名在校生;專職教師238人,其中中高級教師176人,特級教師2人,省級學科帶頭人、省級骨幹教師28名。

內容簡介


硬體設施

學校幾經變遷,幾度發展,現已形成有90個教學班,在校生達6187人學校佔地100餘畝,五棟教學樓相映生輝,一座集辦公、電教、多媒體、實驗為一體的綜合大樓氣勢雄偉。學校教學設備齊全,有高檔次理化生實驗室10個,微機室3個,語音室2個,多媒體投影廳一個。學生餐廳寬敞明亮、豪華壯觀。圖書館藏書10萬餘冊,標準體育場一個,乒乓球訓練館一個,兩棟男生宿舍樓,兩棟女生宿舍樓,整個校園實現了硬化、綠化、美化、凈化、四季常青,是有志青年勤學成才的理想場所。

學校榮譽

民權縣第一高級中學
民權縣第一高級中學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民權第一高級中學是2002年被商丘市教育局命名的首批市級示範性高中(市級重點高中),同時又是河師大體育後備人才培訓基地,省教研室作文教改基地。近年來,學校狠抓管理,抓學校質量不斷提高,管理規範有序。多次評為市、縣級“教育教學管理先進單位”、“衛生先進單位”“德育教育先進單位”“商丘市文明學校”2003年12月被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授予“十五”重點科研究題“創新寫作教學研究於實驗”實驗學校。2002年因高考成績突出,被縣政府通令嘉獎。2003、2004年高招成績又一生全封閉管理更加有力的使民權一高的教育做的更好。再次位居商丘市普高前列。2005,06,07,08,09,10連續幾年獲 得省優秀高中。現購置原黎陽高級中學、高三學生全封閉管理更加有力的使民權一高的教育做的更好!

學校位置

民權第一高級中學位於人民路西段,緊鄰火車站和汽車站。

領導介紹


領導

校長:仲崇峰
黨委書記:楊保忠
韓建偉 陳 民 張麗華 王紅衛 趙國樹
楊 昭 李正山 馬遠平
李傳義 丁建華

校長簡介

仲崇峰:男,漢族;2017年9月升任民權第一高級中學校長。
仲崇峰同志自參加工作以來,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教學工作,高舉創新旗幟,更新辦學理念,拓寬辦學思路,擴大辦學規模,他重修養、講團結、重品行、做表率,堅持走群眾路線,在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常規管理、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績,他的多篇教研文章在省內外報刊上發表並獲獎,先後榮獲商丘市優秀教師、商丘市“五一”勞動獎章,深受上級領導和教育界同仁的好評。

學校面貌


學校風氣

近年來,校長、黨總支書記袁業鋒帶領全體教職員工緊緊圍繞“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爭先晉位、穩步發展”工作思路和“樹正氣、干實事、求實效”工作要求,以辦“規範+特色”學校、育“合格+特長”學生為辦學目標,堅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發展個性、培養特長”的教育思想,先後實施了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年級段管理負責制、處室崗位責任制、學生封閉管理制、教學質量檢測聯考制、後勤管理社會化,高標準學生餐廳、教學樓、學生公寓樓先後投入使用,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學校管理呈現新氣象,教學質量連年上台階,學校發展出現新局面。
近年來,校長、黨總支書記袁業鋒帶領全體教職員工緊緊圍繞“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爭先晉位、穩步發展”工作思路和“樹正氣、干實事、求實效”工作要求,以辦“規範+特色”學校、育“合格+特長”學生為辦學目標,堅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發展個性、培養特長”的教育思想,先後實施了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年級段管理負責制、處室崗位責任制、學生封閉管理制、教學質量檢測聯考制、後勤管理社會化,高標準學生餐廳、教學樓、學生公寓樓先後投入使用,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學校管理呈現新氣象,教學質量連年上台階,學校發展出現新局面。

學校活動


● ● 民權縣紅十字會深入校園舉辦急救知識培訓。
● ● 民權縣第一初級中學團委按團縣委統一部署,開展了閱讀雷鋒書籍相互贈閱活動,廣大團員青年互相交換雷鋒書籍,進行了深入的閱讀,通過讀書活動,使大家深受教育,同學們一致表示,要向雷鋒叔叔那樣,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將自己的青春熱情用到學雷鋒活動中,讓社會更加美好。
● ● 民權一高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動。
● ● 近日,民權一高成功舉辦了2013年優質課大賽。本次大賽以導學案為載體,按照“先學后教,教學合一”高效課堂這條主線,實行“學、查、糾、思、變”五步教學法,參賽選手精心磨課,同台獻藝,展示風采。為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學校成立了以張文同校長為組長的優質課大賽領導小組,並制定了《民權一高關於開展優質課比賽實施方案》。
● ● 民權一高“紅燭文學社”創辦了校刊《紅燭》。

學校文化


1.遵紀守禮,熱愛生活。
2.讓學生做自己的,給學生一定的空間。
3.讓學生有創新能力,培養自己動手能力,發揮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有所成就。
4.校刊《紅燭》,為校園文化建設適應新時期教育形勢注入了生機和活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