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應力骨折

脛骨應力骨折

脛骨應力骨折是體育運動和軍事訓練中常見的損傷,屬於過度使用性損傷的一種。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兒童脛骨應力骨折好發於脛骨上1/3的內后側,好發年齡為10~15歲。脛骨應力骨折是因長期、反覆、快速、輕微的外力集中於脛骨的某一部位,逐漸發生慢性骨折,到臨床上就診時,骨痂已經形成。脛骨應力骨折起病緩慢,可出現下肢逐漸加重的疼痛,在疼痛部位摸到一個骨性包塊,壓痛明顯,無異常活動,表面軟組織輕度腫脹。脛骨應力骨折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局部牢固的外固定和正確的康復功能鍛煉。脛骨應力骨折患者出現下肢逐漸加重的疼痛,會影響生活和工作,延遲治療可以發生缺血性壞死造成病廢。預后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全面綜合地分析評估病情,合理適度地進行治療,方能保證達到預期的治療結果。

就診科室


● 骨科或外科

病因


● 脛骨應力骨折是因長期、反覆、快速、輕微的外力集中於脛骨的某一部位,逐漸發生慢性骨折,到臨床上就診時,骨痂已經形成。
● 應力骨折是反覆作用的閾下損傷積累的結果,其特徵是骨的破壞和修復同時進行。
● 脛骨在受到應力性損傷后,可通過其內部結構的改建逐步適應應力的變化,多數情況下並不導致骨折。因此,臨床上也把只出現骨膜下骨增生而無明顯骨折線的一類損傷稱作應力性骨膜炎。
● 除骨的應力反應外,應力性骨膜炎也可能與肌肉和骨間膜的牽拉有關,實際上這也是應力骨折的一種類型。

癥狀


● 脛骨應力骨折起病緩慢,臨床表現較輕,患者有長跑、競走、行軍等過度使用性損傷史。
● 起始癥狀隱匿,僅在下肢負重時有局部疼痛,以後疼痛逐步加重,休息時也不能完全消失。
● 可有逐步加重的局部腫脹及壓痛。
● 除個別造成完全性骨折者外,肢體活動往往不受限。

檢查


● 確診脛骨應力骨折主要依靠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體格檢查

● 檢查的目的是了解損傷的部位和程度,可初步判斷病情。

X線檢查

● X線檢查早期無陽性發現,但長期堅持訓練者X線檢查可顯示應力性骨折。

磁共振成像檢查

● 當臨床疑有脛骨應力骨折,而X線檢查陰性時,可考慮採用磁共振成像檢查。

診斷


● 醫生診斷脛骨應力骨折,主要依據病史、典型表現及影像學檢查。
● 有下肢過度使用性損傷史。
● 典型表現為小腿局部腫痛、壓痛,遷延數天無好轉或反而加重等,是診斷脛骨應力骨折的重要依據。
● X線檢查在出現癥狀的2~3周內常無明顯異常,可能要數月後才會出現異常表現,如皮質增厚、硬化及骨折線等。病程長者,骨折周圍骨痂有增多趨勢,但骨折線更為清晰,且骨折端有硬化徵象。
● 磁共振成像敏感性與骨掃描相當,但特異性較高,發病早期即可發現骨折區域水腫信號增強。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下肢逐漸加重的疼痛,無異常活動的骨性包塊,表面軟組織輕度腫脹等表現,容易與脛骨應力骨折混淆,這些疾病有軟組織損傷、骨樣骨瘤、骨肉瘤、骨膜炎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體格檢查和X線檢查等影像學檢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脛骨應力骨折治療方法與暴力骨折相似。
● 由於骨折多無移位,故僅需局部牢固的外固定和正確的康復功能鍛煉。一經確診,應早期石膏固定6~8周,延遲治療可以發生缺血性壞死造成病廢。
● 完全恢復的時間要視骨折程度而定,不完全骨折需6~8周,完全性骨折則需12周以上。
● 應注意的是,就診較晚的疲勞骨折,因斷端已有硬化現象,骨折癒合較為困難。
● 合理治療能獲良好效果。但在恢復訓練前必須制定妥善計劃,糾正錯誤動作、姿勢,避免多走路,以免再傷。

危害


● 脛骨應力骨折患者出現下肢逐漸加重的疼痛,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 脛骨應力骨折延遲治療可以發生缺血性壞死造成病廢。

預后


● 合理治療能獲良好效果。

預防


● 脛骨應力骨折是過度使用性損傷,防止過度勞累,避免超強度勞動和運動造成損傷是預防的關鍵。
● 運動要適度,防止摔倒。
● 避免長時間跑、跳、蹲,減少或避免爬樓梯。
● 注意自身安全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