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華東師範大學(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華東師大”,位於上海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是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重點共建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入選"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國培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金磚國家大學聯盟、亞太高校書院聯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創始成員,國務院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華東師範大學成立於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學(1924年)和光華大學(1925年)為基礎,同時調進聖約翰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和浙江大學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學原址上創辦的。1972年與上海師範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等院校合併,改名上海師範大學。1980年恢復華東師範大學校名。1997-1998年,上海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上海教育學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學院等先後併入。

截至2020年1月,學校有閔行、中山北路兩個校區,校園佔地總面積約207公頃;設有4個學部,30個全日制學院,4個書院,8個實體研究院,2個管理型學院,1個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454人;在校博士研究生3272人,碩士研究生15940人;在校學歷留學生1341人。

歷史沿革


前身史略

● 大夏大學
1924年,廈門大學的300餘名師生因為追求民主辦校脫離廈大,來到上海,王伯群與歐元懷、王毓祥等人應失學青年要求,捐資創辦大夏大學,校名取“光大華夏”之意。近代民主革命先驅、政治家、教育家王伯群是大夏大學主要創辦人之一,在大夏大學先後擔任董事長、校長,集多年努力,使學校發展成當時著名的綜合性大學。大夏大學是中國最早實施導師制和通識教育的高校之一,良好的辦學實力和聲譽,使得學校獲享“東方哥倫比亞大學”之美譽。 
大夏以“自強不息”為校訓,倡導苦教、苦幹、苦學的“三苦精神”。馬君武、王伯群、歐元懷先後擔任大夏大學校長。郭沫若、厲麟似、田漢、邵力子、何炳松、曾昭掄、李石岑、艾偉、吳澤霖、王蘧常、馬宗榮、夏元瑮、謝六逸、吳澤、周昌壽、姚雪垠、程湘帆、邵家麟等著名學者曾在大夏大學任教。
校徽
校徽
大夏大學共辦學27年,先後入校就讀的學生近20000名,完成學業畢業者6000餘人。劉思職、郭大力、周揚、陳子元、胡和生、李瑞麟、劉伯里、熊映楚、王元化、羅俊、江景波、雷經天、陳國柱、馬承源、姚雪垠、陳旭麓、孫亢曾、陳伯吹、任溶溶、戈寶權、陳鯉庭、吳亮平、馮白駒、杜星垣、陳賡儀、葉公琦、華聯奎、徐惟誠等知名人士曾求學大夏。 
● 光華大學
光華大學創辦於1925年。當時聖約翰大學及附中的572名師生,為聲援五卅運動,與校方激烈衝突,集體宣誓離校后創辦了中國人自己的大學——光華大學。教育家、文獻學家、財政經濟家張壽鏞是光華大學主要創辦人之一,在光華大學終身擔任校長和董事長期間,將學校發展成當時著名的綜合性大學。校名寓“光我中華”之意,取自《尚書大傳·虞夏傳》里的《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光華以“知行合一”為校訓(1930年改為“格致誠正”,1949年11月恢復原校訓),以 “培養高尚人格,激發國家觀念”為宗旨,提倡“讀書運動與愛國運動並進”。張壽鏞、朱經農、廖世承先後擔任光華大學校長,並延聘胡適、厲麟似、錢鍾書、徐志摩、呂思勉、錢基博、容啟兆、張歆海、顏任光、張東蓀、謝霖、蔣維喬、韓湘眉、潘光旦、周煦良、羅隆基、王造時、章乃器、朱公謹等著名學者執教。
光華大學建校26載,先後入校就讀的學生共14000餘人,畢業生總計4000餘人。張青蓮、鄧拓、周熙良、林華、周有光、張芝聯、楊寬、張允和、周而復、田間、穆時英、趙家璧、儲安平、喬石、姚依林、尉健行、榮毅仁、董寅初、黃辛白、汪道涵、黃鼎臣、徐僖、夏鼐、董純才、邵洛羊、楊小佛、張承宗、呂翼仁等知名人士曾求學光華。 

建校初期

1951年7月17日,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宣布,經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成立華東師範大學。大夏大學、光華大學的文、理、教育學科成為新校基礎。
8、9月間,同濟大學動物系、植物系,復旦大學教育系,滬江大學音樂系以及東亞體育專科學校陸續併入華東師範大學。10月16日,學校舉行成立暨開學典禮,正式宣布華東師範大學成立。11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任命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部長孟憲承兼任校長,孫陶林、廖世承為副校長。剛建校時學校設有教育、中文、外文、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音樂、體育等11個系。建校之初,全校共有教職工338人,其中教師131人,學生1032人,其中各校併入學生698人,暑假招收新生334人,分36個班上課。
1952年院系調整,聖約翰大學的教育系、理學院(包括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中文系(部分)和浙江大學地理系、滬江大學教育系、大同大學教育系、震旦大學教育系併入學校;又從交通大學(數學、物理、化學3系及國文科、英文科)、同濟大學(數學、物理、化學3系)、浙江大學(化學、生物、中文3系)、滬江大學(化學、生物、社會3系)、大同大學(物理系)、復旦大學(史學系的地學人才)等校調入多名教師。之後,江蘇師範學院音樂專業、上海第二師範學院地理系分別於1953年、1958年併入華東師範大學。成立之初的華東師範大學,以聖約翰大學的師生人數為最多。 
1952年,學校成立了研究部,推進科學研究。
1953年,受教育部委託舉辦多個專業的研究生班。
1955年1月,出版《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繼1952年7月創辦《華東師大》校刊后,提高了教學及教育科研的實力。 

開拓奮進

1952年起,為適應初級中學迅速發展、迫切需要師資的情況,學校較大規模地舉辦了一系列的專修班。
1956年起,在江蘇、浙江兩省鐵路沿線及上海市招收函授生。與此同時,學校擴招成人教育的專業與人數,成立半工半讀師院。
1957年9月,教育部同意華東師範大學成立人口地理研究室(今華東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和河口研究室(今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國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次全國18個研究室中的2個,人口地理研究室是建國以後建立的第一個人口研究機構。
1958年,學校通過科研開闢了一些新的學科分支和課程,新建了一批專業和專門化教學小組。
1958年起,學校又陸續建立了教育科學研究室和電子學、原子物理、固體物理、光學等一大批理科研究室及一些專業實驗室,廣泛深入地開展學術研究活動。
1959年起,研究生的培養由舉辦二年制研究生班改為主要招收三年制研究生。
1959年3月22日,華東師範大學被中共中央確定為全國十六所重點高等學校之一。
1960年,從59級起各專業學制均改為五年,並一直執行到1966年。
1960年10月23日,成立學校第一個研究所——教育科學研究所。
1964年,教育部舉辦全國“四新”展覽會,學校“紅外分光光度計”、“寬譜線核磁共振波譜儀”、“自旋迴波核磁共振波譜儀”和“核四極共振波譜儀”等四項研究成果獲得三等獎,在全國師範院校中居領先地位。
1965年,還招收首批來自越南的留學生210多名,開始了留學生教育工作。至1966年,全校教職工由建校初的338人增加到1975人,在校學生4192名,有教育、政教、中文、歷史、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等10個系,13個專業,共為國家培養各類人才共15000餘人。 

文革十年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全國高等教育遭到嚴重破壞。自1966年到1969年,華東師範大學連續4年沒有招生,1970年開始恢復招生,但規模很小。
1972年5月,學校受文革影響與上海師範學院、上海半工半讀師範學院、上海教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等校合併,改名為“上海師範大學”。
“文革”期間,學校的科研工作遭到嚴重摧殘,但不少科技人員,出於對事業的高度責任心,克服了種種困難,繼續對一些基礎問題及生產建設中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研究,因而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如1970年,華東師範大學“671”科研組,在國際上首先從海水中提取到30克鈾,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高度評價;1971年,光學組建立在國內居領先水平的管道氣體傳輸模擬實驗室;河口海岸研究組為金山石化總廠一期工程的油碼頭選址提供了方案,等等。 

改革發展

粉碎“四人幫”后,中國高等教育事業重新步入正軌。從1977年起,全國恢復了高校統一招生考試製度,學校開始恢復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1978年,學校再次被確認為全國重點大學。
1978年,上海師範學院、上海教育學院和上海體育學院相繼復校。
1979年9月,學校創辦夜大學。 
1980年7月,經教育部批准恢復華東師範大學校名。
1980年8月8日,華東師範大學被列為聯合國援助的20所重點大學之一。
1981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華東師範大學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授予單位 ,12個專業有權授予博士學位,51個專業有權授予碩士學位。數學系研究生王建磐是華東師範大學培養的第一名博士,也是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批18位博士之一。
1984年9月,學校成立科技開發公司(1990年發展成為科技開發總公司),開始了學校科研成果的社會轉化工作及科技產業的開發工作。
1986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華東師範大學成為設立研究生院(試辦)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 
1993年初,學校實行校、院、系三級管理、院為實體的管理體制,以學院為單位開展了專業、學科建設和改造,以後又採取多種形式,創辦了多種二級學院。
1996年,學校參與了上海市師範結構調整,構建基礎教育教師職前培養與在職培訓一體化的辦學體系。
1996年4月,學校通過國家“211工程”預審。
1997年5月20日,國家教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決定共建華東師範大學。
1997年8月,上海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併入華東師大,上海市南林師範學校劃歸華東師大管理,9月與教育系學前教育專業、心理系特殊教育專業合併組建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 
1998年9月,上海教育學院,上海第二教育學院併入華東師大,以後又重新組建了繼續教育學院(2013年改為開放教育學院)和職業技術學院。
1999年6月2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喬登江到華東師大物理系工作,成為學校第一位院士。
1999年12月,河口海岸研究所陳吉余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學校第一位當選院士的教師。
2000年,被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確立為首批22個國家級華文教育基地之一。
2001年,學校成為中國24所首批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試點高校。同年,首批獲准試辦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 
2002年,根據上海市高校布局結構調整的戰略部署,學校啟動閔行校區規劃建設。
2006年,學校主體搬遷到閔行校區,形成了“一校兩區、聯動發展”的辦學格局。同年,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6年9月,教育部和上海市決定重點共建華東師範大學,學校進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
2007年,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實驗室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同年,學校科技園升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
2008年,成為首批獲得開設MBA教育的師範院校。同年,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在學校成立國內第一個國際漢語教師研修基地。 
2011年3月,由學校攜手紐約大學建設的上海紐約大學在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奠基。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2011-2012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4年,學校首設教學貢獻獎。同年,入選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 
2015年3月,學校與中國氣象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6月,學校與法國里昂商學院合作共建的“亞歐商學院”正式成立。 
2016年4月,學校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分別簽署合作協議,聯合舉辦物理學、化學和微電子專業菁英班。5月,學校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10月,作為國家海洋局與教育部聯合共建的涉海高校,華東師大成立海洋科學學院。 
2017年9月,華東師範大學入選首批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同月,學校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合作共建的“庄長恭研究所”成立;同月,學校首批加入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 
2018年6月,首批入選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劃。7月,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東師範大學研究基地、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華東師範大學上海青年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2019年4月,首批入選上海高等學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領計劃。5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華東師範大學成為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同月,學校與長寧區人民政府舉行區校合作共建推進會暨附屬醫院簽約儀式。7月,學校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8月,被教育部評為2019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2020年1月,入選“強基計劃”試點高校。5月,華東師範大學醫學與健康研究院成立,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成為華東師範大學直屬附屬醫院。9月,入選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 ;同月,教育部-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落地華東師大。 
2020年教育部確定為第二批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2020年)。 2021年4月23日,發起組建“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
2021年6月,華東師大設立“未來文學家”大獎,成立“孫甘露名師工作室”。
2021年7月21日,華東師範大學發布通知:如遇緊急災害可向學校申請臨時困難補助。
2021年8月13日,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政府與華東師範大學共同簽署深化教育合作協議,旨在進一步加強區校合作,增強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銜接與聯合,構建松江基礎教育與大學高端教育合作交流、共建共贏的示範性平台,助推優質品牌學校資源服務“科創、人文、生態”現代化松江新城建設,滿足松江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10月,學校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6個,可授予21種碩士專業學位,以及教育博士專業學位,有2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4個本科專業。擁有教育學、地理學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5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5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2個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A類學科,6個上海市高峰學科(I類2個,II類2個,IV類2個),12個上海市重點學科和17個上海市一流學科(A類4個,B類13個)。學校有教職工4,394人,其中專任教師2,352人。教授及其他高級職稱教師1,969人,其中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含雙聘院士)18人,國家及上海市其他各類人才計劃入選者247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273人;在校博士研究生3,630人,碩士研究生15,305人;在校留學生(學歷生)1,527人。
兩院院士
院士類別姓名備註
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專職,計算機科學家
張經專職,地球化學專家
何鳴元專職,化工專家
錢旭紅專職,化工專家

院系概況

截至2020年3月,學校設有4個學部(地球科學學部、教育學部、經濟與管理學部、信息學部),30個全日制學院,4個書院,8個實體研究院,2個管理型學院(開放教育學院/上海教師發展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另有設在學校的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開辦84個本科專業。
院系專業(截至2020年3月)
學部/院系本科專業
華東師範大學地球科學學部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地理科學、地理科學(公費師範)、
地理信息科學
華東師範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
環境生態工程
華東師範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河口海岸科學研究院——
崇明生態研究院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系
教育信息技術學系教育技術學
教育管理系公共事業管理
學前教育學系學前教育、學前教育(公費師範)
特殊教育學系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心理)、
特殊教育(公費師範)
教育康復學系教育康復學、聽力與言語康復學
教育心理學系
藝術教育部藝術教育
高職部——
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
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
華東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華東師範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
華東師範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
華東師範大學開放教育學院
上海教師發展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
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
教育高等研究院
考試與評價研究院
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
上海數字化教育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上海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
言語聽覺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經濟學院金融學、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工商管理學院工商管理、會計學、旅遊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房地產開發與管理
華東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
統計學院統計學、金融工程、保險學
亞歐商學院
工商管理(中法創新實驗班)
註:學校與法國里昂商學院合辦,專業課程為全英文授課,須學法語;后兩年可申請去法國,另按法方規定繳納學費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航運物流研究院——
中國金融研究院
華東師範大學信息學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華東師範大學軟體學院軟體工程
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通信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智能+”研究院
華東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公費師範)
歷史學系歷史學、歷史學(公費師範)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哲學
政治學系政治學與行政學、公共關係學
華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公費師範)、思想政治教育(師範)
華東師範大學法學院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協同創新中心法學、法學(高水平運動隊招生專業)
社會法治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法律教育與法律職業研究院
企業合規研究中心
上海海峽兩岸法學研究中心
立法與法治戰略研究中心
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社會學
社會工作系社會工作
華東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
民俗學研究所
人類學研究所
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英語、英語(公費師範)
日語系日語
華東師範大學法語系法語
德語系德語
華東師範大學俄語系俄語
翻譯系翻譯
西班牙語教研室西班牙語
大學英語教學部——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漢語言系漢語言(僅招收留學生)
漢語國際教育系漢語國際教育
漢語基礎教學中心——
漢語教師培訓中心——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系應用心理學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所——
華東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華東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運動學系運動訓練
體育教育系體育教育、體育教育(公費師範)
社會體育系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大學體育教學部——
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新聞學系新聞學
廣告學系廣告學
廣播電視學系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
出版與文化系編輯出版學
華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音樂教育)、音樂表演(聲樂)、音樂表演(鋼琴)、音樂表演(管弦樂)
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美術教育)、繪畫、雕塑
華東師範大學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公共藝術
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
數學與應用數學、數學與應用數學
(公費師範)、信息與計算科學
華東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物理學系物理學、物理學(公費師範)、
材料科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
電子科學系電子科學與技術
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極化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化學系化學、化學(公費師範)
上海市綠色化學與化工過程綠色化重點實驗室——
上海分子治療與新葯創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學系
生物科學、生物科學(公費師範)、
生物技術
生命醫學系——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醫學研究所
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
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
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
華東師範大學轉化科學與技術聯合研究院
華東師範大學孟憲承書院
經管書院
大夏書院
光華書院
附屬學校
截至2020年3月,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集團擁有自辦與合作舉辦的附屬中小學、幼兒園共47所(正式招生辦學)。
附屬學校(不完整名單)
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華東師範大學第三附屬中學華東師範大學第四附屬中學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海寧高級中學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東昌中學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周浦中學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天山學校
華東師範大學松江實驗高級中學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楓涇中學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實驗學校華東師範大學附屬進華中學
華東師範大學張江實驗中學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樂東黃流中學華東師範大學鹽城實驗中學華東師範大學澄邁實驗中學
上海市民辦新華初級中學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附屬初級中學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東昌中學南校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楊行中學
華東師範大學松江實驗中學上海民辦華二浦東實驗學校上海民辦華二初級中學上海市天山初級中學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杭州學校華東師範大學寶山實驗學校華東師範大學寧波藝術實驗學校華東師範大學弋陽實驗學校
上海民辦華二寶山實驗學校華東師範大學濟南實驗學校上海民辦華東師大二附中紫竹雙語學校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前灘學校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雙語學校華東師範大學蕪湖外國語學校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華東師範大學附屬紫竹小學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幼兒園華東師範大學附屬紫竹幼兒園華東師範大學弋陽實驗幼兒園華東師範大學附屬重慶中旭科創學校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台州學校華東師範大學附屬貴陽學校華東師範大學上饒實驗中學華東師範大學附屬盧灣輔讀實驗學校
附屬醫院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婦幼保健院(上海市長寧區婦幼保健院)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上海市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蕪湖醫院(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

學科體系

截至2020年1月,學校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6個,可授予21種碩士專業學位,以及教育博士專業學位,有2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教育學、地理學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5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5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2個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A類學科,6個上海市高峰學科(I類2個,II類2個,IV類2個),12個上海市重點學科和17個上海市一流學科(A類4個,B類13個)。
根據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顯示,學校A類學科12個,數量並列全國高校第19位;學科優秀率30%,並列全國高校第16位;A檔及以上學科7個,並列全國高校第12位。
根據2019年3月公布的ESI數據顯示,在ESI統計的22個學科中,華東師範大學的化學、物理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地球科學、數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工程學、臨床醫學、社會科學總論、計算機科學等12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ESI排名中國內地高校第37位(1%學科數並列第18位)。在2018年自然指數排行榜中(包括化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等學科領域),學校綜合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123名,其中化學學科位列全球第59位。
學校著眼世界一流學科群建設,優化學科布局,繼續支持“2+5”重點學科(群)衝擊一流。結合教育部認定的“雙一流”建設學科(教育學、生態學、統計學)和學校實際,重點建設教育科學(包括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地球科學(包括地理學、生態學)2個優勢學科群及中國語言文學、世界史、數學、統計學、軟體工程等5個特色學科率先衝擊一流。同時,依託上海市高峰高原學科建設計劃,推進教育學、地理學、島嶼大氣與生態、馬克思主義理論、世界史、統計學六個高峰學科加快發展。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哲學、應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公共管理、美術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公共管理、美術學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教育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海洋科學、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藥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教育、法律、新聞與傳播、金融、應用統計、資源與環境、電子信息、藝術、體育、國際商務、保險、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旅遊管理、圖書情報、翻譯、應用心理、社會工作、出版、漢語國際教育
重點學科
學科類別學科名稱
國家重點學科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教育學、地理學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基礎心理學、中國古代文學、基礎數學、光學、生態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中國哲學、世界史、動物學、運動人體科學、系統分析與集成
上海市重點學科中國哲學、職業技術教育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基礎數學、光學、物理化學、人文地理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上海市I類高峰學科教育學、世界史
上海市II類高峰學科地理學、統計學
上海市IV類高峰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崇明生態研究院(牽頭單位)
上海市一流學科(A類)教育學、地理學、統計學、生態學
上海市一流學科(B類)哲學、政治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軟體工程、公共管理

人才培養

質量工程
● 質量工程
截至2019年1月,學校擁有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5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3門,國家級雙語課程5門,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上海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
華東師範大學國家文理科基礎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基地類別專業獲批年度
國家文科基地中國語言文學1994
歷史學
國家理科基地數學1996
地理學
心理學1997
物理學2008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獲評年份示範中心名稱
2009年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
2012年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特色專業
批次專業名稱
第一批(2007年)漢語言文學、歷史學、心理學、軟體工程、軟體工程(嵌入式系統方向)
第二批(2007年)數學與應用數學、地理科學、對外漢語
第三批(2008年)化學、生物科學
第四批(2009年)哲學、學前教育
第六批(2010年)英語、體育教育、統計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
年份課程名稱負責人所屬院系
2004數學分析龐學誠數學系
2005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陳志傑數學系
綜合英語鄒為誠外語學院
2006體育心理學季瀏體育學院
2007教育心理學吳慶麟心理學院
氣象學與氣候學束炯地理學院
2008大學語文譚帆中文系
實驗心理學楊治良心理學院
經濟地理學曾剛地理學院
2009漢譯英張春柏外語學院
西方社會學理論文軍社會學系
健美操周燕體育學院
發展心理學桑標心理學院
計量地理學徐建華地理學院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余玉花社科部
2010國學專書系列講讀胡曉明中文系
運動解剖學李世昌體育學院
自然地理學野外實踐教學鄭祥民許世遠地理學院
2008幼兒園課程朱家雄學前教育學系
心理學導論梁寧建心理學院
2009古代漢語徐莉莉中文系
2010外國文學史陳建華中文系
異常心理學耿文秀心理學院
國家級雙語課程
入選年份課程名稱課程負責人所屬院系
2007
神經生物學
(Neurobiology)
張季平生命科學學院
2007
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劉靜軟體工程學院
2008
全球變化
(Global Change)
陳中原地理科學學院
2009
水生動物營養學
(Nutrition of Aquatic Animals)
陳立僑生命科學學院
2010
軟體工程數學
(Software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朱惠彪軟體工程學院
國家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負責人獲評年份
心理學教學團隊吳慶麟2008
體育理論教學團隊季瀏
實驗心理學教學團隊楊治良2009
自然地理教學團隊鄭祥民2010
英語專業翻譯教學團隊張春柏
其他國家級和省部級人才培養基地平台(不完整名單)
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教育部華東教育管理幹部培訓中教育部華東高師師資培訓中心
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國家體育與藝術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漢語教師研修基地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華文教育基地上海華文教育基地
華東師範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上海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上海市創意產業人才培訓基地
上海市學校體育領軍後備人才培養基地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養基地上海市終身教育師資培訓基地
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篆刻)
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高校示範馬克思主義學院:華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市委宣傳部共建)
上海高校緊缺藝術人才創新工作室:非遺文化衍生品研發工作室
上海高校高層次文化藝術人才工作室:石春軒子中國聲樂藝術工作室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名單
華東師範大學“耀翔班”心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地理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數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教學成果
2001-2014年,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20項。
綜合排名:2020年7月,“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排名第30位。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成果名稱完成人獲獎等級獲獎時間
著眼“卓越教師”的師範生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陳群、王建磐、戴立益、趙健、吳成領、荀淵、周彬、苟健、華春燕、吳薇、王玉瓊、張華瑞、陳靈犀一等獎2014年
創建高校野外聯合實踐教學共享體系,開闢地理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途徑鄭祥民、楊勝天、王乃昂、王臘春、曾從盛、鄧輝、林愛文二等獎
開拓·創新·推廣:大學語文建設三十年譚帆、徐中玉、齊森華、程華平、彭國忠、歸青、查正賢、楊焄、劉曉軍、趙厚均二等獎
面向教師教育的教育心理學課程體系建設吳慶麟、皮連生、龐維國、胡誼、沈烈敏、郝寧、周加仙、庫逸軒、林立甲二等獎
實踐導向、任務引領、項目驅動——上海市職業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索與實踐徐國慶、譚移民、匡瑛、李小華、鮑賢俊、陸國民、茅維蘭、曾海霞、朱建柳、付雪凌一等獎
“新基礎教育”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葉瀾、李政濤、吳亞萍、卜玉華、王浩、丁偉明一等獎
中國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季瀏、汪曉贊、譚華、潘紹偉、董翠香、朱偉強一等獎
江蘇錫山高中學校課程體系的整體構建與實踐創新唐江澎、夏雷震、佟檸、張克中、胡曉軍、崔允漷一等獎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崔允漷、周文葉、朱偉強、徐淀芳、周文勝、唐江澎二等獎
基於師幼共同成長的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的開發與實踐研究朱家雄、華愛華、李慰宜二等獎
多目標、多主體、多途徑中學校長培訓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陳玉琨、代蕊華、沈玉順、劉莉莉、王儉、楊全印二等獎
推進醫教結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陳東珍、蔡蓓瑛、劉春玲、梁志華、馬珍珍、孫愛青二等獎
我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基礎、頂層設計與實驗研究張華、李雁冰、高振宇、仲建維、李樹培、安桂清二等獎
基於教師專業發展理念的教師教育課程群建設俞立中、任友群、戴立益、荀淵、萬明霞、秦虎、黨遠鴻二等獎2009年
拓展高校體育課程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季瀏、季克異、陳文斌、張惠紅、汪曉贊二等獎2005年
數學專業分層次教學研究與數學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王建磐、張奠宙、柴俊、胡善文、林磊二等獎
地理學基地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劉敏、張超、應龍根、蔡永立、徐建華二等獎
“教育心理學”課程立體化建設吳慶麟、沈烈敏、龐維國、胡誼二等獎
文科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內容和體系改革陳錫喜二等獎
《教育原理(第二版)》(教材)金一鳴二等獎
歷史系基地班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改革王斯德、李學昌、余偉民、李宏圖、鄭寅達二等獎2001年
深化和拓展鄧小平理論教學的思路和實踐宋進、姜國祥、陳錫喜、都培炎、曹景文二等獎
地理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規格和課程方案的研究與實踐張超、王遠飛、陳澄、洪雪晴、吳沛林二等獎
校數學教學改革的研究和實踐張奠宙、柴俊、陳志傑、袁震東、趙書欽二等獎
國家理科基地《心理實驗》課程改革和實踐楊治良、郭秀艷、蔡華儉、王新法二等獎
● 學生成績
2013年,該校與巴黎高師聯合培養的2009級博士生竺淑佳以第一作者在國際權威雜誌Nature Structural &Molecular Biology刊發了學術成果“Allosteric signaling anddynamics of the clamshell -like NMDA receptor GluN1N-terminal domain”;
物理系無線電物理專業博士生門衛偉為第一作者、范明霞為通訊作者的論文“The corpus callosumo f Albert Einstein' s brain :anothercluetohis highintelligence?”發表在神經科學領域權威期刊Brain雜誌,揭示了愛因斯坦大腦胼胝體與常人不同之處,吸引了《華盛頓郵報》、《泰晤士報》等全球媒體的關注。
陳大康教授指導的博士生謝仁敏的論文《晚清小說低潮研究——以宣統朝小說界為中心》入選2012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數學系張蛟、物理學系郝強兩名博士生的論文榮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
5月,2010級中國語言文學系本科生全培榮獲“2012年上海大學生年度人物”,物理學系納米物理學專業2011級研究生熊智淳獲得“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在各類賽事中,健美操隊運動員11級運動訓練專業研究生車磊、陶樂,10級運動訓練專業研究生塗子通與中國健美操隊其他運動員默契配合,奪得世界運動會健美操比賽7個項目中的三人操、五人操、有氧舞蹈、有氧踏板4枚金牌;
校辯論隊在德教聯合總會大專華語辯論會之精英邀請賽2013(德辯2013)上獲得銀牌;
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總決賽中,公共管理學院何天琦獲一等獎;
在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該校選送的6件作品共獲得一、二、三等獎各兩項,在新增的“累進創新獎”評選中,該校項目《綠色碳基納米水處理裝置》因在科技累進孵化方面的明顯成果獲得金獎。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1月,學校理工科擁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7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教育部高等學校軟科學研究基地,1個民政部研究中心,1個出版總署重點實驗室,10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上海市軟科學研究基地,1個上海市協同創新中心;學校文科擁有6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1個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研究基地工作室,2個上海市高校智庫,9個上海高校"立德樹人"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獲教育部備案。
科研平台
2011協同創新中心金融風險定量計算與控制協同創新中心周邊合作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周邊合作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可信信息物理融合系統協同創新中心
金磚國家合作與全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浙江天童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腦功能基因組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地理信息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極化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言語聽覺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青少年健康評價與運動干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納光電集成與先進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軟硬體協同設計技術與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軟科學研究基地創新戰略研究中心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上海市腦功能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綠色化學與化工過程綠色化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城市化生態過程與生態恢復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磁共振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高可信計算重點實驗室上海市調控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核心數學與實踐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多維度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分子治療與新葯創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數字化教育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智庫周邊合作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俄羅斯研究中心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
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可信嵌入式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2013年,該校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5項,位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國高校第九;獲批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35項,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國高校第七;獲批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6項,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國高校第七;獲批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年度課題17項,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華東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根據“自然亞洲”(natureasia)網站2013年6月發布的亞太地區“自然出版指數(NaturePublishingIndex:NPI)”中國排名,華東師範大學學者過去12個月在《自然》(Nature)及其系列期刊上共發表論文5篇,總貢獻點數(CorrectedCounts:CC)為2.14,在內地高校中列第十二,在全國科研機構中列第十五。
2013年,該校何積豐院士獲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3年科技到校經費
河口海岸科學研究院81036814491
生命科學學院39530933488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76227093471
軟體學院54127123253
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2231943216
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73821182856
化學系39917582157
物理學系19214761668
數學系2912181247
科學與技術跨學科高等研究院345610955
網路教育學院163400563
金融與統計學院27526553
國際航運物流研究院90403493
教育部(上海市)腦功能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28256284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32156188
社會發展學院7777
體育與健康學院7373
教育科學學院100100
商學院4343
公共管理學院1212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66
其他單位141141
總計47142462129335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現由閔行校區圖書館和中山北路校區圖書館組成,館藏資源包括古今中外各類印刷型文獻和數字文獻。館藏文獻的學科範圍涵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與應用技術等學科領域,尤以教育學、地理學、文史哲等學校重點學科領域的文獻見長。截至2018年底,圖書館擁有印刷型文獻總量471.30萬餘冊,其中圖書388.08萬餘冊,期刊合訂本40.14萬餘冊,古籍文獻33.26萬餘冊,學位論文4.85萬餘冊,非書資料4.95萬餘冊;各類電子文獻資料庫157個(449個子庫),其中電子期刊7.54萬餘種,電子圖書211.1萬餘種,學位論文568.96萬餘篇。
華東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學術期刊
● 學術期刊
截至2019年1月,學校主辦和承辦人文社會科學類中文學術期刊23種、英文學術期刊4種。 
華東師範大學主辦和承辦的學術期刊、集刊(不完整名單)
ECNU Review
(華夏學術)
ECNU Scientific ReportsECNU Review of Education(華東師範大學教育評論)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華東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俄羅斯研究》《文藝理論研究》《中國城市研究》《應用概率統計》
Statistical Theory and Related Fields(統計理論及其應用)《地理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Journal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s(中國文字)《中國文字研究》
《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知識分子叢論》《心理科學》《現代中文學刊》《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全球教育展望》《生物學教學》《世界地理研究》《思想政治課研究》《思想與文化》
《數學教學》《歷史教學問題》《基礎教育》《化學教學》《物理教學》
《詞學》《古代文學理論研究》《諸子學刊》《中國美學研究》《辭書研究》
Anthropocene Coasts(人新世海岸)《冷戰國際史研究》《邊疆與周邊問題研究》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地球科學前沿)
《大眾心理學》
《師大法學》《企業合規論叢》《中國美術研究》《中國教育政策評論》《問學——思勉青年學術集刊》
《中文自修》《上海學生英文報》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華東師範大學主辦的學術性雜誌,分為哲學社會科學版、教育科學版和自然科學版三種期刊。三刊均已連續多次被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文獻研究評價中心(CSSCI)、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CSCD)等單位確定為各類“核心期刊”或“引文索引來源期刊”、“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55年,“十年動亂”期間被迫停刊,後於1978年復刊。該刊以致力於哲學、政治學、經濟學、語言學、文學、歷史學等專業領域的學術積累和學術創新,形成了“嚴謹、嚴肅、嚴格”的辦刊風格。2001年,該刊被確定為“中國期刊方陣”中的“雙效期刊”;2004年,該刊“世界史研究”欄目入選教育部“學報名欄”;2006年,該刊入選教育部“名刊工程”;2012年,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術期刊資助入選期刊。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於1955年,復刊於1978年。該刊主要刊登華東師大師生在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應用科學等領域的學術論文和科研成果,同時適量刊登歷屆校友和海內外科研人員的優秀論文,以及反映有關科研課題最新研究進展的學術簡報;其內容涵蓋數學、物理學、電子科學技術、計算機科學、教育信息技術、化學、地理學、生物學及環境科學等領域。該刊多次獲得教育部“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等稱號。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創刊於1983年,是中國高校中第一本教育科學專業類學報。該刊開設了教育理論、教育改革、教育史、心理學等欄目以及如“海外來稿”、“專題討論”等特色專欄。該刊已連續多次被華東地區六省一市新聞出版局評為“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的稱號,曾多次獲得“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上海市最佳學報”的稱號。

學術交流

截至2019年1月,學校先後與法國高師集團,美國紐約大學、弗吉尼亞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與世界250餘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簽訂了學術合作與交流協議。與法國高師集團成立聯合研究生院;與法國里昂高師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成立中法科學與社會聯合研究院;與美國紐約大學聯合創辦的上海紐約大學,是第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美合作創辦的大學;與法國里昂商學院合作共建亞歐商學院;與以色列海法大學合作共建轉化科學與技術聯合研究院;與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共建先進科學與技術聯合研究院。學校設有國家漢辦所屬的國際漢語教師研修基地,作為中方合作院校建設8所孔子學院。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梅兵
黨委副書記、校長錢旭紅
黨委副書記朱民、楊昌利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曹友誼
黨委常委、副校長孫真榮、周傲英
副校長戴立益
中共華東師範大學委員會常委、副校長雷啟立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
名單任期
孟憲承1952.1-1966
劉佛年1978.8-1984.6
袁運開1984.7-1992.12
張瑞琨1992.12-1997.1
王建磐1997.1-2005.12
俞立中2006.1-2012.7
陳群2012.7-2018.01
錢旭紅2018.01-
歷任黨委書記
姓名在任時間
周抗1952.2-1953.5
胡友庭1953.5-1955.12
常溪萍1954.6-1965.8
姚力1965.10-1966.7
魏進1970.12-1975
陳准堤1977.6-1978.2
施平1978.8-1984.6
王璞1984.7-1986.7
嚴鳳霞1986.7-1989.9
徐豫龍1989.9-1993.10
陸炳炎1993.10-2000.10
張濟順2000.10-2011.7
童世駿2011.7-2019.12

知名校友


20世紀50年代初高校調整后,許傑、徐震堮、施蟄存、徐中玉、錢穀融、程俊英、周子美、余振(李毓珍)、萬雲駿、史存直、彭鵬、林祥楣等一大批一流學者均執教於華東師大。從錢穀融先生引發全國討論的“文學是人學”命題、王元化先生撰就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美學著作,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文學研究方法大討論,20世紀90年代人文精神論爭等,中文系都在學術界贏得了巨大聲譽,獲得了“中國批評家搖籃”的美譽。70年代,華東師大西語系(今外語學院)還有一個雅號叫“大使培訓班”,言下之意是出過許多大使,同時,這個系也有意為國家的外交戰線培養一批優秀的人才。
華東師範大學大門
華東師範大學大門

學界

姓名榮譽、職務
馬欽榮上海財經大學原黨委書記(2004-2012)
王行愚華東理工大學原校長(1994-2004)
王建磐華東師範大學原校長(1997-2006),中國首批自主培養的十八位博士之一
王小明上海科技館館長
江景波同濟大學原校長(1983-1989)
陸善鎮北京師範大學原校長
游旭群陝西師範大學副校長
孟憲承華東師範大學首任校長,國家確定的十八位共和國老一輩教育家之一
劉伯里中國工程院院士
唐崇惕中國科學院院士
匡定波中國科學院院士
汪品先中國科學院院士
宋大祥中國科學院院士
薛永祺中國科學院院士
席南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學術院長
喬登江中國工程院院士、核技術專家,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
陳吉余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口海岸學專家,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
何鳴元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工專家,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
何積豐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師範大學軟體學院院長、終身教授
麻生明中國科學院院士,有機化學專家,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
張經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海洋學與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專家,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
程正迪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陳國平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
袁振國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
俞新天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黨組書記,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上海國際關係學會會長、上海台灣研究會會長
龔晉慷美國太平洋大學副教務長、研究生院院長
孟憲勤上海大學首任黨委書記(1984-1993)
楊德廣著名教育家
肖剛時為國內最年輕教授(34歲)
鄭偉安時為國內最年輕博導(35歲),現為華東師範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
鄭漢臣少將,博導,技術三級教授(享受軍職待遇)
魯白原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神經發育研究室主任,現中國葛蘭素史克研發部副總裁
錢卓世界“聰明鼠之父”
肖國鎮著名密碼學家,中國現代密碼學的開拓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
王元化著名學者、文藝理論家
王養沖歷史學家
馮契哲學家
陳旭麓歷史學家
蘇淵雷文史學家
呂思勉歷史學家,一級教授
郭聖銘歷史學家
薛沛建曾任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現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黨委書記
連平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張志超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學者教授,被行內尊稱為“人民幣匯率之父”
孫笑濤著名代數幾何學家
蔡金星著名數學家
林華新著名運算元代數學家
倪維明著名數學家
談勝利著名代數幾何學家
陳彪如著名經濟學家
郁星星著名圖論專家

政界

姓名榮譽、職務
李源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副主席
韓正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黨組副書記
王滬寧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央文明委主任
傅傑中紀委原副書記
崔天凱 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
何憲人事部副部長
樓志豪中共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現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中華海外聯誼會副會長
李君如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央直屬機關僑聯主席
殷一璀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劉雲耕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
杜家毫湖南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代理省長、黨組書記
王軍民山東省委副書記
張連珍江蘇省政協主席
楊新力江蘇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
吳德剛甘肅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
施平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常務副主任
范德官上海市委決策諮詢委員會主任
楊定華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王培生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吳漢民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
沈紅光上海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張俊芳民進中央常委,天津市副市長
劉慧晏雲南副省長
王新奎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
張帆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主促進會福建省委員會主任委員,福建省社科院院長
羅黎輝雲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常委,昆明理工大學副校長
劉運來江西省政協原副主席
陳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秘書長
華君鐸上海世博會中國政府總代表
黃屏中國外交部領事司司長
江謨輝國際勞工組織副總幹事高級顧問
袁自煌教育部政策研究與法規建設司副司長
蔡玉賀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
宋永剛教育部師範司副司長
舒慶中共鄭州市委常委,鞏義市委書記
李逸平上海市委副秘書長
斯福民上海市寶山區委書記
金建忠上海市嘉定區委書記
張恩迪上海浦東新區副區長,現上海市政協副主席
姚凱上海市社團管理局副局長
成岳沖寧波市副市長
陸軍寧夏石嘴山市副市長
雷雲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省委講師團團長,浙江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兼主席

商界

姓名榮譽職務
王佳芬光明乳業總裁
魯白中國葛蘭素史克研發部副總裁。1996年到2009年,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兒童發育研究所神經發育研究室主任
王征榮豐控股董事長
湯亮奧盛集團總裁、上海市商會第十二屆執行委員會副會長
江南春分眾傳媒創始人,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
沈習武北京尚洋信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肖松林美中上海友好協會名譽會長、上海市僑商會副會長
黃俊上海國際醫學園區董事長
方洪波美的集團總裁
陳琦偉亞商集團董事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創業資本研究中心主任
査建渝上海華僑基金會副理事長、秘書長
其他
名單榮譽職務
劉翔2004年男子110米欄雅典奧運會冠軍
董卿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
林海東方衛視節目主持人
閻華東方衛視新聞主播
呂寧思香港鳳凰衛視資訊台副台長
邱震海香港鳳凰衛視節目主持人
許子東香港鳳凰衛視中文台《鏘鏘三人行》嘉賓主持,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
馬洪濤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節目主持人
傅琰東“中國魔王”傅騰龍之子,傅氏幻術第四代傳人。現今國內學歷最高的青年魔術師。美國IBM魔術師協會會員、中國魔術師協會理事
秦文君當代兒童文學作家。代表作有《男生賈里》、《女生賈梅》、《小鬼魯智勝》
何國卿全美ESL教師大獎的唯一華人獲得者
馬革順合唱教育家、指揮家
劉雪庵音樂家
王小鷹作家,上海作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陳丹燕當代女作家
姚雪垠作家。(大夏大學副教務長,代理文學院長)
趙麗宏作家,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上海文學》雜誌社社長
趙昌平上海古籍出版社總編輯
黃夢樂作家,前《時代華人》主編,現《御》主編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關鍵詞:華、東、水杉、樹人、挺拔。1.標誌以“華”、“東”兩字以及校樹“水杉”作為基礎造型元素。
2.“華”、“東”在寓意“華東師範大學”的同時另含深意;
“華”:該校前身大夏大學、光華大學校名中均有華夏之意,旨在繼承;
“東”:中國東部,世界東方之意。
3.“水杉”形象地融入,寓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4.標誌以漢字作造型元素,立意凸顯東方屬性,寓意弘揚東方文明。
5.標誌形態積極、向上、挺拔、健康,厚重而有內涵,符合大學屬性。
6.深紅色,象徵活力、理性、包容、大氣。

精神文化

校訓
“求實創造,為人師表”求實,漢語詞語之一,其意思是講求實際、客觀地或冷靜地觀察以求得對客觀實際的正確認識,該詞語出自於孫犁的《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二)》。創造,有意識地對世界進行探索性勞動的行為,指將兩個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聯繫起來,以達到某種目的的行為。為人師表,出自《北齊書·王昕書》:“楊愔重其德業,以為人之師表。”師表:榜樣,表率。在人品學問方面作別人學習的榜樣。
校歌
《華東師範大學校歌》作詞:王曉玉作曲:奚其明懷著燦爛的希望,我們來到麗娃河旁,帶著青春的豪情,我們漫步華夏路上。懷著燦爛的希望,我們來到麗娃河旁,帶著青春的豪情,我們漫步華夏路上。春風拂岸柳,夏雨催鳴蟬,秋水映麗虹,冬霧迎霞光。春風拂岸柳,夏雨催鳴蟬,秋水映麗虹,冬霧迎霞光。美麗的校園滋養著我們,百花齊放,百花齊放,百花齊放。未來的園丁,努力學習,茁壯成長,茁壯成長,茁壯成長。滋養著我們,百花齊放,努力學習,茁壯成長。懷著燦爛的希望,我們走進科學殿堂,帶著青春的豪情,我們遨遊知識海洋。懷著燦爛的希望,我們走進科學殿堂,帶著青春的豪情,我們遨遊知識海洋。求實創造,為人師表,一代新人,桃李芬芳。求實創造,為人師表,一代新人,桃李芬芳。民族的重任讓我們生命壯麗輝煌,壯麗輝煌,壯麗輝煌。祖國的未來指引我們奔向前方,奔向前方,奔向前方,讓我們生命壯麗輝煌,指引我們奔向前方。

獲得榮譽


2020年9月17日,被教育部認定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傳承項目:篆刻。
2020年11月3日,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2020年世界大學聲譽排名,該校排名第151-175位。
2020年11月,2021年QS亞洲大學排名發布,華東師範大學排名第82名。
2020年12月,2021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華東師範大學排名第414位。
2020年12月21日,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文科實力排名發布,華東師範大學排名第8位。
2020年1月3日,《2020中國大學海外網路傳播力建設報告》在北京師範大學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成功發布,華東師範大學排名第10位。
2021年,位列2021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301-400位區間。
2021年1月21日晚,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原湯森路透)公布了ESI從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的統計數據。華東師範大學全國排名第43位,全球排名第632位。
2021年1月29日,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了2021年全球國際化大學排名,華東師範大學上榜。
2021年2月,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名單。
2021年4月26日,位列2021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第29名。
2021年6月,位列2022QS世界大學排名第531-540位。

校園環境


校園地圖

華東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