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直屬社會公益性科研機構,其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中國勞動科學研究院,1999年更名為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2017年10月,與勞動科學研究所、勞動工資研究所、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所整合為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
勞科院主要職責和任務是:開展勞動和社會保障基礎理論、決策支持和應用技術開發研究;參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領域的政策研究、制定和評估;開展勞動和社會保障理論和政策諮詢服務;研究、開發、推廣勞動和社會保障科研成果;培養勞動和社會保障科研及科技經營管理人才;開展勞動和社會保障領域有關國際、國內學術交流與合作;編輯出版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書刊及參考資料;提供勞動和社會保障科研網路信息服務。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
1982年5月,勞動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成立。
1999年6月,更名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
2008年12月,更名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
1988年,勞動部工資研究所成立。
1999年6月,更名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
2008年12月,更名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
烏干達共和國議會代表團訪問
1996年5月,勞動部國際勞工問題研究所更名為勞動部國際勞工與信息研究所。
1999年6月,更名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工與信息研究所。
2008年12月,更名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工與信息研究所。
2009年2月,中國社會保險學會划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工與信息研究所。
2009年10月,更名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
1994年2月,勞動部社會保險研究所成立。
1999年6月,更名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研究所。
2006年1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研究所更名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
2008年12月,更名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
• 勞動部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
1981年,勞動部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成立。
1999年4月,勞動部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成建制划轉國家經貿委。
• 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
1990年4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成立。
1994年6月,撤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分別成立國家教委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由國家教委管理)和勞動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由勞動部直接管理)。
• 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
1992年1月 勞動部研究所聯合管理委員會成立,歸口管理:勞動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勞動部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勞動部工資研究所、勞動部國際勞工研究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代管中國勞動學會、中國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職工教育研究會。
1993年12月 在勞動部研究所聯合管理委員會基礎上成立中國勞動科學研究院,歸口管理:勞動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勞動部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勞動部工資研究所、勞動部國際勞工研究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代管中國勞動學會、中國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中國職工教育研究會。
1999年6月,中國勞動科學研究院更名為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
2002年5月 國際勞工與信息研究所文獻室、計算機室成建制划轉到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同月,國家圖書館勞動保障部分館成立。
2006年9月,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增設發展戰略研究室、勞動保障標準研究室;計算機室更名為信息應用研究室;撤消宣傳處。
2009年2月,中國勞動學會秘書處划入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2月,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划入社會保障研究所。3月,國家圖書館勞動保障部分館更名為國家圖書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二分館。7月,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增設離退休幹部處。
2010年9月,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准設立。
2011年6月,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內部機構調整:撤銷離退休幹部處、合併信息應用研究室、文獻室,成立文獻信息開發應用研究室、成立政策模擬實驗研究室、成立能力建設研究室、發展戰略研究室增掛“農民工問題研究中心”牌子。
2017年10月,原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及勞動科學研究所、勞動工資研究所、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所整合為“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
截至2013年1月,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及勞動科學研究所、勞動工資研究所、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所共有科研和管理人員177人,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人;研究員23人,副研究員35人;助理研究員61人。獲得博士學位41人,碩士學位57人。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莫榮、劉燕斌、金維剛等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莫榮
據2017年11月中國勞動保障科研網顯示,研究院設有5個研究室、4個專業研究機構、3個掛靠學會和全國勞動定額定員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研究室:文獻信息開發應用研究室、能力建設研究室、政策模擬研究室、勞動保障標準研究室、發展戰略研究室
專業研究機構:勞動科學研究所、勞動工資研究所、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所
掛靠學會:中國勞動學會、中國社會保險學會、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
組織機構圖
第七次中美勞工部門對話會
開放獲取資料庫:Dow Jones Indexes、Worldbank Data、World Bank Research、Worldbank Publications & Documents、Research papers in Economics(RePEc)、Econpapers、發展中國家聯合期刊庫、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Dspace、Biochemical journal、E-print network、HighWire Press、EIFL.net、Biomed Central、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
截至2013年1月,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與國內有關院校和研究機構開展了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與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韓國、德國等國家以及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關係。
截至2013年1月,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開展了“勞動力市場問題研究”、“新時期就業方針研究”、“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問題研究”和“社會保險問題研究”等課題,為國家和部門決策及制定有關勞動和社會保障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方案設計;同時,還為地方勞動保障部門以及社會和企業提供了大量的政策諮詢服務和管理方案設計;研究開發了"企業勞動人事管理系統軟體",在全國推廣應用。
《中國勞動》雜誌是國家新聞出版署審批,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管,勞動科學研究所和中國勞動學會主辦的社科類核心期刊,入選2015年版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目錄(社會科學部分)。
2010年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設立,並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簽署聯合培養協議。截至2013年4月,已累計招收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山東工商學院等高校院所3批、4名博士后研究人員。
中國勞動保障科研網的標誌如右圖,左邊為撒個正方形,中間為三個原型,右邊為三個連起來的圓形。
截至2016年6月,勞科院先後組織參觀古北口長城抗戰紀念館、慶祝五四青年節“關愛環境、關注健康”主題騎行活動、“走進工廠農村、體驗基層生活”主題調研實踐活動、第九屆“你在他鄉還好嗎”服務流動人口關注男性健康大型公益宣傳活動、人社部“人事考試杯”職工羽毛球比賽、參觀首都博物館、首屆中央國家機關公文寫作技能大賽、“學雷鋒、見行動”等活動。
職務 | 姓名 |
院長、院黨委副書記 | 金維剛 |
黨委書記、副院長 | 鄭東亮 |
副院長(正司級) | 莫榮 |
副院長 | 趙宏 |
李靜湖 | |
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趙越 |
副院長 | 王俊舫 |
譚中和 | |
劉軍 |
歷任院長 | ||
---|---|---|
任次 | 姓名 | 任期 |
第一任 | 程映雪 | 1994.1—1995.2 |
第二任 | 宋曉梧 | 1995.2—1996.2 |
第三任 | 王東岩 | 1996.2—1998.5 |
第四任 | 劉貫學 | 1998.5—1999.4 |
第五任 | 田小寶 | 1999.4—2013.6 |
第六任 | 劉燕斌 | 2013.7—2017.10 |
第七任 | 金維剛 | 201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