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風濕清熱葯
祛風濕清熱葯
● 英文名稱:Wind-dampness-dispelling and Heat-clearing Medicinal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中藥學
● 防己辛苦大寒,性險而健,善走下行,長於除濕通竅利道,能瀉下焦血分濕熱,及療風水要葯。(《本草求真》)
● 既能祛除風濕,又能清熱的藥物,適用於風濕痹痛之屬於熱證者。
● 祛風濕清熱葯多為辛苦寒,以祛風除濕、清熱通絡為主要作用。
● 適用於風濕熱痹。症見關節腫脹、灼熱疼痛、皮膚掀紅等。
● 若配伍散寒止痛藥,還可用於風寒濕痹。
● 代表藥物主要有秦艽、防己、桑枝、穿山龍、絡石藤、臭梧桐、海桐皮等。
● 秦艽藥性辛、苦,平,歸胃、肝、膽經,具有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退虛熱的作用。
● 防己藥性苦,寒,歸膀胱、肺經,具有祛風止痛、利水消腫的功效。
● 桑枝藥性微苦,平,歸肝經,具有祛風濕、利關節的功效。
● 穿山龍藥性甘、苦,溫,歸肝、腎、肺經,具有祛風除濕、舒筋通絡、活血止痛、止咳平喘的作用。
● 絡石藤藥性苦,微寒,歸心、肝、腎經,有祛風通絡、涼血消腫的作用。
● 臭梧桐藥性辛、苦、甘,平,歸肝、脾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平肝陽的作用。
● 海桐皮藥性苦、辛,平,歸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殺蟲的功效。
● 豨薟草藥性辛、苦,寒,歸肝、腎經,具有祛風濕、利關節、解毒的功效。
● 絲瓜絡藥性甘,平,歸肺、胃、肝經,具有祛風,通絡,活血,下乳的作用。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周禎祥,唐德才。中藥學.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高學敏,鍾贛生。中藥學:上冊。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