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管
智慧城管
智慧城管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知識社會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管理新模式,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實現全面透徹感知、寬頻泛在互聯、智能融合應用,推動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智慧城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智慧城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面向知識社會創新2.0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伴隨信息通信技術的演進、知識社會的發展以及創新的民主化進程,新一代信息技術及其催生的創新2.0正重塑著當代社會,為城市發展與社會管理帶來嶄新的機遇。當創新2.0與新公共服務的浪潮匯聚推動了政府2.0,創新2.0與信息化城市建設的浪潮匯聚則推動了智慧城市。
政府2.0與智慧城市的潮流進一步匯聚,共同塑造了智慧城管。智慧城管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知識社會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管理再創新,它以物聯網、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通過全面透徹感知、寬頻泛在互聯、智能融合應用,形成以市民為中心、城市社會為舞台的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將以人為本的價值實現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實現城市管理者、市場、社會多方協同的公共價值塑造和獨特價值創造,實現城市管理從生產範式向服務範式的轉變。
智慧城管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知識社會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管理新模式,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實現全面透徹感知、寬頻泛在互聯、智能融合應用,推動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智慧城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伴隨信息通信技術的演進、知識社會的發展以及創新的民主化進程,新一代信息技術及其催生的創新2.0正重塑著當代社會,為城市發展與社會管理帶來嶄新的機遇。當創新2.0與新公共服務的浪潮匯聚推動了政府2.0,創新2.0與信息化城市建設的浪潮匯聚則推動了智慧城市。政府2.0與智慧城市的潮流進一步匯聚,共同塑造了智慧城管。智慧城管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知識社會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管理再創新,它以物聯網、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通過全面透徹感知、寬頻泛在互聯、智能融合應用,形成以市民為中心、城市社會為舞台的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將以人為本的價值實現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實現城市管理者、市場、社會多方協同的公共價值塑造和獨特價值創造,實現城市管理從生產範式向服務範式的轉變。
智慧城管在理念上強調以用戶創新、大眾創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知識社會環境下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在制度上注重營造全社會參與塑造城市公共價值的開放創新生態;在技術上注重通過移動技術、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維基、社交媒體、FabLab、LivingLab、綜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實現全面透徹的感知、寬頻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智慧城管突出城市管理的智能化、人本化服務轉型,強調通過協同共治、公共價值與獨特價值塑造,以人為本實現創新2.0時代的城市管理再創新。
智慧城管的四大基礎特徵體現為:全面透徹的感知、寬頻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
第一,全面透徹的感知。通過感測技術,實現對城市管理各方面監測和全面感知。智慧城管利用各類隨時隨地的感知設備和智能化系統,智能識別、立體感知城市環境、狀態、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變化,對感知數據進行融合、分析和處理,並能與業務流程智能化集成,繼而主動做出響應,促進城市各個關鍵系統和諧高效的管理。
第二,寬頻泛在的互聯。各類寬頻有線、無線網路技術的發展為城市中物與物、人與物、人與人的全面互聯、互通、互動,為城市各類隨時、隨地、隨需、隨意應用提供了基礎條件。寬頻泛在網路作為智慧城管的“神經網路”,極大的增強了智慧城管作為自適應系統的信息獲取、實時反饋、隨時隨地智能服務的能力。
第三,智能融合的應用。現代城市及其管理是一類開放的複雜巨系統,新一代全面感知技術的應用更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數據。集大成,成智慧。基於雲計算,通過智能融合技術的應用實現對海量數據的存儲、計算與分析,並引入綜合集成法,通過人的“智慧”參與,提升決策支持和應急指揮的能力。基於雲計算平台的大成智慧工程將構成智慧城管的“大腦”。技術的融合與發展還將進一步推動“雲”與“端”的結合,推動從個人通訊、個人計算到個人製造的發展,推動實現智能融合、隨時、隨地、隨需、隨意的應用,進一步彰顯個人的參與和群眾的力量。
第四,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面向知識社會的下一代創新重塑了現代科技以人為本的內涵,也重新定義了創新中用戶的角色、應用的價值、協同的內涵和大眾的力量。智慧城管的建設尤其注重以人為本、市民參與、社會協同的開放創新空間的塑造以及公共價值與獨特價值的創造。注重從市民需求出發,並通過維基、微博、FabLab、LivingLab等工具和方法強化用戶的參與,匯聚公眾智慧,不斷推動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信息通訊技術的融合和發展消融了信息和知識分享的壁壘,消融了創新的邊界,推動了創新2.0形態的形成,並進一步推動各類社會組織及活動邊界的“消融”。創新形態由生產範式向服務範式轉變,也帶動了產業形態、政府管理形態、城市管理形態由生產範式向服務範式的轉變,智慧城管的建設不僅需要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工具的應用,也需要微博、維基等社會工具的應用,更需要LivingLab等用戶參與的方法論及實踐來推動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
有兩種驅動力推動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一是以物聯網、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二是知識社會環境下逐步孕育的開放的城市創新生態。前者是技術創新層面的技術因素,後者是社會創新層面的社會經濟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創新在智慧城市發展中的驅動作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書記、副院長孟慶國教授提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創新2.0是智慧城市的兩大基因,缺一不可。
智慧城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城管不僅需要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撐,更要培育面向知識社會的下一代創新(創新2.0),信息通訊技術的融合和發展消融了信息和知識分享的壁壘,消融了創新的邊界,推動了創新2.0形態的形成,並進一步推動各類社會組織及活動邊界的“消融”。創新形態由生產範式向服務範式轉變,也帶動了產業形態、政府管理形態、城市形態由生產範式向服務範式的轉變。如果說創新1.0是工業時代沿襲的面向生產、以生產者為中心、以技術為出發點的相對封閉的創新形態,創新2.0則是與信息時代、知識社會相適應的面向服務、以用戶為中心、以人為本的開放的創新形態。北京市城管執法局信息裝備中心主任宋剛博士在“創新2.0視野下的智慧城市與管理創新”的主題演講中,從三代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社會脈絡出發,對創新形態轉變帶來的產業形態、政府形態、城市形態、社會管理模式創新進行了精彩的演講。他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設不僅需要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工具的應用,也需要微博、維基等社會工具的應用,更需要LivingLab等用戶參與的方法論及實踐來推動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同時他結合北京基於物聯網平台的智慧城管建設對創新2.0時代的社會管理創新進行了生動的詮釋。
“智慧城市與社會管理創新”圓桌會議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書記、副院長孟慶國教授主持,北京市城管執法局科技信息中心主任宋剛博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童雲海教授、國脈互聯董事長、浙大國脈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楊冰之教授、時代凌宇科技有限公司丁愛民副總經理和中星維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曹捷總經理參加了討論。
孟慶國教授在主持中強調,創新2.0不僅推動了政府2.0、企業2.0等政府管理、產業運行的新形態,也在更深刻的改變著當今社會的方方面面,我們必須準確認識和把握這個機遇,而社會管理創新也正是要在社會管理領域實現從創新1.0向創新2.0模式的轉變。他對北京城管基於創新2.0的智慧城管探索進行了肯定,認為北京的智慧城管建設是一個很好的社會管理創新案例,並指出智慧城市建設必須以人為本、以用戶為中心,通過開放創新、用戶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推動城市可持續創新。楊冰之教授認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用戶在整個生產服務體系中的位置,智慧城市的建設要強化群眾滿意的目標、強化社會需求的導向,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四化融合中,要高度重視信息化和城鎮化的互動關係,並以此為切入準確定位智慧城市建設。
童雲海教授認為,北京城管基於創新2.0的公共服務模式和感知數據驅動的高峰勤務模式是對智慧城市管理的創新探索,他提出要通過數據驅動的社會需求挖掘使得政府服務更加貼近百姓需求,並強調社會管理創新就是要通過溝通互動、協同創新、市民參與,讓從政府自身出發的管理過程變為從服務對象、市民出發的服務設計和提供過程。
宋剛博士在討論中指出,智慧中的“智”是技術、“慧”是人,要注重“人機結合、人網結合、以人為主”,做到“集大成、成智慧”,注重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市民的參與,做到城市管理依靠人、為了人、服務人,北京城管正依託基於物聯網和創新2.0的智慧城管建設積極探索創新2.0時代的社會管理創新。
孟慶國教授在總結圓桌討論時強調,泛在不僅僅是指網路、技術方面的泛在,更是指創新和服務的泛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創新2.0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兩大基因,缺一不可。智慧城管不僅需要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撐,更要培育面向知識社會的下一代創新(創新2.0)。
智慧城市管理與公共服務、智慧政府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方面,智慧城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城管是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為支撐、面向知識社會創新2.0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從數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將不僅僅是技術手段的變化,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管理對象、參與主體、管理方式的變化。智慧城管與數字城管存在以下八方面的差異:
第一,數字城管通過城市地理空間信息與城市管理各方面信息的數字化在虛擬空間再現傳統城市,智慧城市則注重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利用感測技術、智能技術實現對城市管理與運行狀態的自動、實時、全面透徹的感知。
第二,數字城管通過城市管理各行業領域的信息化及初步整合提高各行業管理效率、服務質量,並實現了初步協同,智慧城管則更強調通過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進一步實現城市管理信息化的集約化和智能化,發揮城市管理信息化的整體效能。
第三,數字城管基於網際網路形成初步的業務協同,智慧城管則更注重通過泛在網路、移動技術,依託執法城管通、市民城管通等載體實現無所不在的互聯和隨時隨地隨身的智能融合服務。
第四,數字城管的管理對象聚焦在基於地理信息系統的“部件”和“事件”管理,即圍繞“物”(城市公共設施及環境)及與“物”相關的“事”的管理,智慧城管則更加重視人的主體地位及社會服務管理,將管理對象拓展到“人、地、物、事、組織”的全方位管理。
第五,數字城管通過專業隊伍參與網格劃分、數據普查等方式關注數據資源的生產、積累和應用,智慧城管則更加關注社會各方參與的開放數據建設與共享。
第六,數字城管通過建立監督指揮中心、聘用監督員等方式實現指揮和監督的協同互動,智慧城管則更注重通過社會資源的廣泛發動,通過市民城管通、城管政務維基的方式匯聚大眾的力量和群眾的智慧解決城市管理難題。
第七、數字城管更多注重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城市各領域的信息化以提升社會生產和管理效率,智慧城管則更強調人的主體地位,更關注用戶視角的服務設計和提供,更強調開放創新空間的塑造及其間的市民參與、用戶體驗,即以人為本實現可持續創新。
第八,數字城管致力於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城市運行與發展各方面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服務城市建設與發展,智慧城管則更強調通過政府、市場、社會各方力量的參與和協同實現城市公共價值塑造和獨特價值創造。
總之,智慧城管基於數字城管建設,是創新2.0時代面向以人為本可持續創新的城市管理再創新。
基於創新2.0的智慧城管系統,成功實現了市民“自管理”和政府管理的上下融合,形成與公共管理的有效互動,更是政府有序發揮市民“自管理”功能的一種創舉。
最近一年來,北京城市管理變得越來越有智慧了。先來看一個細節。你只要打開“北京城管公共參與平台”網頁,在頁面最上邊的左邊一欄,可以下載兩個版本的市民城管通,一個是安卓版,一個是iPhone版。安裝之後,你就成為北京城市管理的一分子,隨時隨地都可以參與到城市管理中來。該應用是北京市民和北京城管共同建設和維護的一個平台,已經實現了市民“自管理”與政府公共管理的相互對接。
再看另一個細節。一位網名叫“happy”的網友,因為小區門口施工工地灰塵飛揚,在北京“城管問計”網頁上,向北京城管發問、提出治理建議,最後這位網友還是強調“自管理”,他說“我們自己可以做的有哪些?”這條信息發出以後,每位登陸北京城管政務維基的網民,都可以參與編輯,提出自己的想法;北京城管局也能在第一時間看到網民的想法,可行性建議就會落實在管理的執行中。這樣兩個細節的背後,是北京城管政務維基秉持的一個核心理念——“我的城市我做主”,即每一位市民都是城市管理的參與者,也是城市管理政策的制定者。但是,全北京市有2000多萬人,用一種什麼樣的方式才能把市民參與的力量有序、有效地發揮出來?正如有網友發問的那樣:“我想管理城市,沒有通道和平台怎麼辦?”於是,基於創新2.0的智慧城管應運而生。
北京城管局借鑒維基百科開放文檔管理技術,成功開發出“我愛北京”城管政務維基系統,用來匯聚群眾智慧共同管理城市,這是國內第一個政務維基系統。在這個系統上,市民可以分享城市管理知識、提交相關提案,並直接參與政府文件的發起、起草、修改過程,從而真正實現了社會“自管理”與政府公共管理的相互融合。那麼,下與上的介面在哪裡? 北京城管創造性地開發應用了基於安卓和蘋果版本的“我愛北京”市民城管通,將城管地圖公共服務直接延伸到了市民掌中,成為國內第一款市民城管通移動應用App。每一位市民都可通過自己的智能手機下載移動應用,直接參與舉報、諮詢、建議和挑錯,體驗“我的城市我做主”的快意感覺。
北京市城管執法部門借鑒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的先進經驗,以城管物聯網平台建設為載體,積極構建集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的智慧城管總體架構,大力推進物聯網、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積極探索維基、社交媒體等社會工具以及綜合集成研討廳、LivingLab等方法論應用,大力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社會化,全力打造面向知識社會的創新2.0模式,推動從數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跨越。
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大功能的“五位一體”是北京城管對於構建智慧城管的總體要求。其中,感知,即通過各類智能感知設備、輿情分析、部門聯動、專業執法巡查等及時了解城市管理問題、輿論社情和百姓需求;分析,則是對各類感知數據和業務信息進行實時智能的分析和處理,提供決策研判;服務,通過搭建基於創新2.0的公共服務平台,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和社會參與的力量,為市民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務,同時通過平台的搭建推動社區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多方參與社會管理服務體系;指揮通過執法部門協同聯動和執法力量勤務調度指揮體系建設,實現智能指揮、敏捷調度、處置有力,強化對違法行為及城市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監察即通過與社會管理服務網格對接,基於執法巡查強化問題反饋與監察,協調相關部門共同解決城市管理中產生的各類痼疾頑症,形成城市綜合管理合力。基於五位一體,將有利於推動城管執法的公共服務、指揮決策、巡查監察三大職能,最終實現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社會化的總體目標。
基於物聯網的智慧城管總體架構自底向上分為“感、傳、知、用”四個層,即感知層、傳輸層、支撐層、應用層,同時建設安全保障體系、標準規範體系作為支撐。感知層通過無線射頻、衛星定位、視頻監控、噪音監測、狀態監測、執法城管通、市民城管通等多元感測設備,實現身份識別、位置感知、圖像感知、狀態感知等多方面感知,全面增強城市管理感知能力。傳輸層依託全市共建的有線、無線寬頻等網路,實現城市管理對象與機構、人員及廣大市民之間的泛在互聯。支撐層將保障城管物聯網平台所需要的IT基礎設施,構建北京城管雲,提供各類數據和業務的存儲、運算、分析與服務功能。應用層以城管地圖公共服務系統建設為牽引,通過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工具及政務維基、政務微博等社會工具應用構築面向創新2.0的公共服務新模式,強化扁平指揮與敏捷反應能力,並以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方法為指導,在巡查監察、綜合執法、公共服務等系統基礎上構建基於大成智慧工程的綜合集成研討廳,形成智能融合的應用,強化科學化決策、智能化指揮和人性化服務能力。
北京在城管信息化建設中重視用戶體驗和參與,重視市民及社會的參與,借鑒LivingLab、FabLab等面向知識社會的創新2.0方法論,致力於將基於物聯網的智慧城管構建作為開放創新空間建設的載體,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氛圍,為城市及生活其間的市民塑造公共價值、創造獨特價值。依託標準規範體系及標準化等制度建設,智慧城市將強化開放數據標準、開放平台介面規範、用戶參與及用戶體驗設計規範等標準規範的建設,推動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