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圻
王圻
王圻(1530年~1615年),明文獻學家、藏書家。字元翰,號洪洲,上海人,祖籍江橋(時屬青浦縣)。幼年就讀於諸翟,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授清江知縣,調萬安知縣,升御史。以敢於直言,與宰相張居正等相左,黜為福建金事。繼又降為邛州判官、張居正去世后,王圻復起,任陝西提學使、神宗傅師、中順大夫資治尹,授大宗憲。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王圻辭官回里,朝廷賜建十進九院府第,隱居松江之濱梅花源。在村裡植梅萬株,謂之“梅花源”,自號“梅源居士”,以著書為事。耄耋之年,仍點燈帳中,徹夜寫作。以聚書、著述為事。“猶篝燈帳中,丙夜不輟”。學識廣博,編《續文獻通考》254卷,成於萬曆十四年(1586)。兼采《通志》之長,仿《文獻通考》體例,又多分出節義、謚法、六書、道統、氏族6門,計30門,年代與《文獻通考》相接,上起南宋嘉定間,至明萬曆初年止。記載較雜亂,但收集資料較多,明代部分尤為豐富。個人收藏圖書甚富,萬曆間他與宋懋澄、施大經、俞汝楫並稱上海四大藏書家。與其子王思義合編《三才圖會》106卷,14門,其中考證歷代宮室、器用、服飾、珍寶,繪製成圖,為後世研究古物、古建築者提供了重要資料。主纂《青浦縣誌》,為青浦縣第一部縣誌。字永侯,康熙間諸生,承其祖父遺書,復又手輯藏書萬卷,蠅頭細書,考校至老不衰。
王圻學問淵博,著述宏豐,傳世的有《洪洲類稿》4卷、《三才圖會》105卷、《兩浙鹽志》、《續文獻通考》、《謚法通考》、《稗史類編》、《雲間海防志》等,並主纂萬曆《青浦縣誌》。85歲病故,卜葬於家鄉十都騰圩,神宗派員御祭。所注有《周禮》,《武經》。還著有《水利考》,《明農稿》,《吳淞江議》,《洗冤錄》,《古今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