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停電的結果 展開

停電

台灣詩歌

《停電》這首詩,是從李男1978年出版的一本詩集《紀念母親》選錄出來的。

作品原文


停
(台灣)李
停,圍坐客廳
等待電視連續劇的開始
停電以前,所有的人,散座
在世界每個角落,等待;
有的生命,結束,有的
開始,這一切靜靜,在電視連續劇
尚未連續,在停電以前
母親,像您離開一樣
我們也不能阻止停電
在忽然暗了的屋子裡
我在想,是不是整個世界
都暗了下去,是不是,母親
您去得地方也同樣黑暗
五歲以前,星星在夜空
像我不甚解事的眼睛在您懷內
母親,我記起那時的夜風清涼
圍著庭院圍坐的我們
甚至停電以後,母親,我在暗中
猶似仍在您溫暖的胸懷,望著
父親坐的方向,一支煙頭
孤單,明滅

背景簡介


李男五歲喪母,1978年出版詩集《懷念母親》,這首《停電》選錄於其中,是李男紀念母親一系列詩篇中的佳作。

題解


五四新文學運動至今,在台灣詩壇寫母親的詩可不少,但像李男整本詩集以紀念母親為主題的,似乎尚屬少見。這首詩的技巧自然而貼切,內容則真摯感人,可算是李男紀念母親一系列詩篇中的佳作。

作者介紹


李男,本名李志剛,蘇州人,1952年出生於台灣屏東,台灣省屏東高工畢業。1969年開始寫作,詩與散文創作甚豐。近年來,也努力於短篇小說的創作。著作有詩集《紀念母親》、散文集《旅人之歌》及短篇小說集《三輪車繼續前進》等。

分析


這首詩是作者寫他五歲喪母,他感受到童年時母愛的溫暖和少年喪母的悲痛。同時,詩中也點出母親去世后,父親的孤單及他對子女的愛。《停電》敘寫詩人的個人經歷,又反映了普通的人生經驗。
詩中以“停電”為中介,將日常生活現象與人的生老病死連接起來。詩人巧妙地將電視連續劇擴展到人生的連續劇。連續劇一集接一集,開始、結束、再開始,在“停電以前”;而人的生老病死,生命的歷程和延續,不也像連續劇一樣,舊的結束,新的開始,一幕接著一幕,在“停電以前”,天天在世界各個角落演出。可是“停電以後”,電視連續劇不能開演了,而人生的連續劇,在停電之後,也謝幕了。一個具體生命因停電而結束,走完生命的歷程,誰也沒有能力“阻止停電”,所以人生的“停電”是死亡的象徵。詩題《停電》,是象徵母親的死亡,家人的悲痛。
整首詩共分三大節。第一節敘述停電的經驗。第二節把“停電”與“母親”去世聯想,暗示了生死之間複雜無奈的關係。第三節借著對母親的回憶,把父親喪偶后的凄清及全家憧憬團圓幸福的渴望,完整地勾畫出來。
第一節首二行詩人以家人“圍坐在小小客廳,等待電視連續劇開始”這一常見的畫面,作為全詩發展的開始。沒有象徵也沒有隱喻,只是兩行散文式的敘述。從第三行開始,詩人忽然從小我的世界躍入大我的世界。同樣是以“停電以前”所引領的句子,但其內容卻擴展到“所有的人,散坐在世界每個角落,等待”,使簡單的生活經驗變成深刻的藝術體驗。
第二節,詩人把從“停電”中引申出來的“死亡暗示”,與母親的死聯想在一起,使他從大我的世界中,突然又回到小我的世界。當一切陷入黑暗中,詩人想到母親死後的遭遇,是否也像他現在面臨停電所體驗到的一樣:幽黑無歡。
第三節的首三行,詩人寫他五歲喪母。那時年紀小,智慧未開,懵懂不解人事如天上純潔閃爍的星星;而母親對他,就好像天空對星星一般。小孩在母親懷裡,就像星星在藍天的懷裡一樣。詩人暫時離開,離開了電視,離開了機器所提供的娛樂,回到人與人相親相歡的純真年代里,也回到母親的懷裡,更回到大自然清涼夜風的手臂之內。第三節第四行開始,詩人筆鋒一轉,在停電以前,父親抽著紙煙,與家人圍坐在一起等待“連續劇”,顯得並不寂寞。但停電以後,全家人的身形全都消失在黑暗中,父親煙頭的一點紅光,一下子把它所有的寂寞與孤單的感受,都完全呈現出來。那孤星的光芒,點出了母親去世後父親是如何以煙頭般微弱的力量來儘力照顧子女這個事實。用一點明滅的火光,來暗示父親集中於一點的“愛”。

藝術特色


運用象徵手法,寓意深刻。詩人以“電”象徵著發光發熱的母親。母親死亡,也就等於是沒有了“電”,光源突然中斷,詩人的家庭陷入黑暗,詩人的世界也陷入了黑暗。在黑暗中,詩人就更懷念起母親的溫情。此外,用一點明滅的火光,來暗示父親集中於一點的“愛”,手法也十分高妙,令人激賞。
巧妙處理辭彙,有點鐵成金的效果“連續劇”是一個普通的名詞,但在詩人的巧妙處理下,卻有更深一層的意義,有了點鐵成金的效果。所謂“連續劇”,本是指電視節目的一種,但把“連續劇”與生命的結束與開始聯想在一起,就不只是單純的指電視節目了。因為人類活動的生老病死傳宗接代,不正也像“連續劇”一般,日日在這個世界上播演?
詩句自然佳妙,沒有雕琢痕迹 第三節首三行詩句寫詩人年紀尚小,智慧未開,懵懂不解人事如天上純潔閃爍的星星。而母親對他,就好像天空對星子一般。這兩句詩的手法,十分自然佳妙,不著痕迹地以自然界的現象比喻親子之情,達到既親切活潑又生動深刻的境界。小孩在母親的懷裡,就像星星在藍天的懷裡一樣。
不在虛實之間出入,手法高明 縱觀全詩,詩人從小我的感情躍到大我,再從大我縮回到小我;從停電想到亡故的母親,又從對母親的回憶里,出入於幻想與現實之間,最後終於回到了父親身邊,回到了現實中的現實,樸實而深刻地描寫出父親的凄清與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