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徠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成立於1964年5月,前身為1959年設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歷史研究所的世界歷史研究組;1962年擴建為世界歷史研究室;1964年5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在研究室的基礎上擴編,正式建成世界歷史研究所,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對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歷史進行綜合性研究的專門學術機構。汪世漢、陳翰笙、劉思慕、朱庭光、張椿年、廖學盛、武寅、於沛先後任所長,主持世界歷史研究所的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為促進世界史學科的發展,該所與國內各有關學術團體保持密切聯繫,並多次組織全國性的學術討論會。該所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活動,先後與19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術機構和學者建立了聯繫,應邀來該所訪問的國外學者達百餘人次,研究所不斷派出科研人員赴國外進行學術訪問或進修深造。
截止到2011年,該所主要研究成果,著作有《美國通史簡編》、《俄國通史簡編》(上、下)、《日本近代史》、《埃及近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巴黎公社史》、《托洛茨基評傳》、《巴枯寧評傳》、《克魯泡特金傳》、《邪馬台國》等。工具書有《外國歷史大事集》和《外國歷史名人傳》。編輯出版《世界歷史》、《史學理論》和《世界史研究動態》等3種刊物。此外,還參加《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歷史》的編寫工作和《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的翻譯工作。
唯物與外國史研究室
該室在編輯、出版史學理論專業雜誌和叢書方面。1987-1989年創辦了《史學理論》季刊,1992年,創辦了《史學理論研究》季刊。這是全國首家唯一的史學理論專業雜誌,是史學工作者了解國外史學理論研究狀況,和國外同行了解中國國內史學理論動態的窗口和橋樑。《史學理論研究》雜誌在史學類刊物中的轉載率一直名列前茅。2000年,《史學理論研究》在1069種史地類刊物中,名列第四名(光明日報2001/05/17);2001年在全國1029種史地類刊物中,名列第三名(光明日報,2002/03/05)。先後策劃和啟動了《外國史學理論名著譯叢》、《新史學譯叢》、《史學理論叢書》。
在科研方面。截止到2011年,出版《斯拉夫文明》、《加拿大文明》、《西方歷史學名著提要》、《西方近代社會思潮史》、《全球化問題》、《西方史學的東方迴響》、《史學理論大辭典》、《20世紀中華學術經典文庫——史學理論卷》、《西方史學史》、《年鑒學派》《馬克思主義史學新探》、《歷史與心靈:西方心理史學的理論與實踐》、《現代史學分支學科概論》、《傳統國家機構與初期工業化》、《評魏特夫的<東方專制主義>》、《列國志·加拿大卷》、《中世紀的家庭形態》、《社會史研究焦點》、《世界史研究》、《全球化和全球史》、《斯拉夫—東正教風貌》、《史學思潮和社會思潮》、《全球化境域中的西方邊疆理論》、《歷史認識概論》、《西方史學的理論和流派》、《史學概論》、《社會史:理論與實踐》《史學導論》等著作。發表各類論文數百篇。2002年,外國史學理論學科被確定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建設工程”項目。重點學科的成員參與或主持的的課題主要有:院重大項目《世界歷史》;院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史》;院重大項目《文明通論》;院重點項目(B)類《生產力革命與文明的嬗變——世界歷史前沿問題研究》;院重點項目《德國近代史上的民族、民主與民生問題》;院青年項目《文化觀念的變遷與全球化時代的文化發展》;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經濟全球化和文化的多樣性》;社科基金項目《近代以來美國公民權利發展》等。
俄羅斯東歐史研究室
俄羅斯東歐史研究室以俄羅斯史和東歐史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領域則以俄羅斯政治史、經濟史、思想文化史和外交史,以及匈牙利、保加利亞、波蘭、羅馬尼亞和前南斯拉夫地區史為主,並輔之以共運史。
研究室建立於1982年。截止到2011年,先後承擔國家“六五”、“七五”、和“九五”社科重點課題多項,完成了《蘇聯史綱(1917--1937 )》、《蘇聯史綱(1953一1964 )》和《戰後東歐—改革與危機》等集體著作。該室正進行院重點項目和國家“九五”重點項目“蘇聯興亡史”研究。該室語種分佈較為齊全,有一批專業功底堅實、學術造詣較高的學者,分別從事俄羅斯史、匈牙利史,保加利亞史、南斯拉夫史、波蘭史、羅馬尼亞史和共運史研究。出版各種專著20多種,重要的有:李顯榮的《托洛茨基評傳》、陳之驊主編的三卷《蘇聯史綱》、馬龍閃的《蘇聯文化體制沿革史》、聞一的《布哈林傳》,以及馬細譜主編的《戰後東歐—改革與危機》、闞思靜的《卡達爾與匈牙利》、劉邦義的《哥穆爾卡傳》、曹特金的《勝利的失敗者—布朗基傳》、孫耀文的《莫斯科中山大學》、集體項目專著《巴黎公社史》等。
截止到2011年,該室有研究人員10人,其中研究員2人,副研究員2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人。研究室共為國家培養博士5人、碩士4人,大都擔任有關單位的領導和學術骨幹。
歷任室主任:陳之驊 張宏儒 李顯榮 馬細譜 康春林 馬龍閃。
西歐北美史研究室
西歐北美史研究室成立於1964年,是世界歷史研究所最早的研究室之一。該室主要研究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加拿大等國的近現代史和當代史。該室曾擁有中國老一輩世界史著名專家黃紹湘教授,還聚集了一批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世界史專家,如張椿年、廖學盛、程西筠、孫成木、王振德、張海濤、朱貴生、周劍卿等研究員。截止到2011年,在編研究人員13人(廖學盛、周榮耀、吳必康、徐再榮、俞金堯、顧寧、秦海波、謝聞歌、金海、王宏波、張紅菊、姚朋、黃艷紅),其中研究員6名,副研究員5名,助理研究員2名,具有博士學位者7人。
西歐北美史學科以馬克思主義為宗旨,探討西歐北美各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軌跡,尤其側重於研究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西歐北美各主要國家的歷史進程。該學科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美國史、英國史、法國史、德國史、西班牙史、近代歐洲經濟社會史、歐美環境史、近現代歐美國際關係史等。該學科研究人員所掌握的預言有: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古希臘語、拉丁語、俄語等。
研究室主要成果:
《美國通史簡編》,黃紹湘著,人民出版社,1979年;
《俄國通史簡編》(上、下),孫成木等著,人民出版社,1986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朱貴生等著,人民出版社,1982年;
《中西文化交流先驅》,許明龍主編,東方出版社,1992年;
《工業社會的勃興—歐美五國工業革命比較研究》,王章輝、孫嫻主編,人民出版社,1995年;
《法西斯體制研究》,朱庭光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會1995年;
《歐美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與城市化》,王章輝等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大英帝國的瓦解》,張順洪等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年;
《權力與知識:英美科技政策史》,吳必康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英美新殖民主義》,張順洪等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歐洲十八世紀的中國熱》,許明龍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英國文化與現代化》,王章輝著,遼海出版社,1999年;
《美國文化與現代化》,顧寧著,遼海出版社,2000年;
《美英現代社會調控機制》,吳必康主編,人民出版社,2002年;
《恩格斯》,秦海波等著,中國少兒出版社,2003年;
《尼克松與美國保守主義新權勢集團的崛起》,金海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全球環境問題與國際回應》,徐再榮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對德國的政策,1918-1929》,王宏波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歷任室主任:程西筠 孫成木 王章輝 黃柯可 張順洪
亞、非、拉史研究室
亞徠、非、拉史研究室成立於1964年,是世界史研究所最早的研究室之一,曾一度分為亞非史室和拉丁美洲史室。該室主要研究日本、朝鮮、韓國、東南亞、印度、中東諸國及拉丁美洲各國近現代史和當代史。該室在以國別為主的專題研究基礎上,加強了跨國別的地區綜合性專題研究,並注重探討當代熱點及其根源問題。
截止到2011年,該室研究人員承擔了多項國家項目、院重大和院重點項目、所級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有:《原教旨主義與世俗主義的歷史探索》(楊灝城),《拉美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業問題》(馮秀文),《中東現代化進程中的民主問題比較研究》(畢健康)。院重大課題有:《近代日本對東亞的歷史影響》(湯重南、張經緯),多卷本《世界歷史》之《國際關係卷》(李春放);《南非種族隔離制度與白人經濟關係的歷史考察》(劉蘭)。院重點課題有《當代中東政治制度研究》(王彤),《日本現代化進程中的政治穩定與危機管理——以明治、大正期為中心》(張經緯)。
截止到2011年,該室研究人員公開發表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按專題與發表時間為序):《日本近代史》(萬峰,1978年)、《日本資本主義史研究》(萬峰,1984年)、《從協調外交到自主外交》(武寅,1985年)、《中日現代化比較》(湯重南,1988年)、《近代日本政治體制研究》(武寅,1997年)、《印度莫卧兒王朝》(陳翰笙,1979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經濟區域》(陳翰笙,1983年)、《印度土地制度研究》(黃思駿,1998年)、《埃及近代史》(楊灝城,1985年)、《民族衝突與宗教爭端——當代中東熱點問題的歷史探索》(楊灝城、朱克柔,1996年)、《納賽爾與薩達特時代的埃及》(楊灝城、江淳,1997年)、《宗教與世俗——當代中東熱點問題的歷史探索》(楊灝城、朱克柔,2000年)、《當代中東政治制度》(王彤,2005年)、《埃及現代化與政治穩定》(2005年)、《伊朗危機與冷戰的起源(1941-1947年》(李春放,2002年,該書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三等獎,2007年第2版)、《拉丁美洲農業的發展》(馮秀文,2002年)、《中墨關係——歷史與現實》(馮秀文,2007年)、中國哲學社會科學30年叢書之《中國世界歷史學30年》(亞非拉近現代史部分)等。
亞非拉史研究室的研究領域覆蓋日本及東北亞、南亞、西亞、拉丁美洲和非洲。掌握的外國語種有日、韓、英、阿拉伯、俄語、西班牙語等。專業涵蓋面較廣,科研人員布局比較合理,研究隊伍已形成較完整的梯隊。研究方向主要為近現代史,兼顧現實問題。
世界中世紀史研究室
世界歷史研究所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室成立於1978年,該室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研究學科之一,該室人員均有各自國別、地區史的研究領域,並且參加整體世界史的研究。截止到2011年,研究室有在編研究人員7名(郭方、徐建新、易建平、劉健、胡玉娟、邢穎、郭子林、張煒),其中研究員4名、副研究員1名,博士畢業生2名,碩士畢業生1名,在站博士后1名(孫泓)。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學科的研究宗旨是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提供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的研究成果,探索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該室專業研究領域包括:原始社會末期社會制度史、古代兩河流域史、古代埃及史、赫梯史、古代希臘史、古代羅馬史、日本古代史、歐洲中世紀史。所掌握的外國語種有英語、德語、法語、日語、義大利語;古文字有阿卡德文、赫梯文、古埃及象形文字、希臘文、拉丁文。
截止到2011年,研究室成員多次承擔國家級項目、院重點項目、所級項目,完成了一批在古代中世紀制度史上有重大意義的集體研究課題,包括《古代王權與專制主義》、《古代民主與共和制度》和《古代國家的等級制度》,參加了院重大課題《世界歷史》(多卷本)中4大卷5個分冊的主持和研究工作。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學科成員正在進行院重大課題《宗教禮儀制度與古代國家權力》的研究工作。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室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獲得學術界好評,科研成果曾多次獲得院所各種級別的獎勵。此外,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室成員還承擔著院、所多項課題研究工作。
學術委員會
第八屆學術委員會組成名單
(任期自2010年至2014年12月)
主任委員:張順洪
副主任委員:趙文洪 張宏毅
委 員:於沛 畢健康 劉軍 吳必康 張麗 周榮耀 俞金堯 徐建新 郭方 黃立茀 廖學盛 何順果
第七屆學術委員會組成名單
主 任:於沛
副主任:趙文洪 張宏毅
委 員:李春放 廖學盛 馮秀文 劉軍 俞金堯 黃立茀 張麗 郭方 徐建新 吳必康 周榮耀 何芳川
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
第八屆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
武 寅 楊共樂 王曉菊 劉 軍 劉 健 畢健康 吳必康 張順洪 孟慶龍 易建平 俞金堯趙文洪 徐建新
第七屆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
武寅 張順洪 周榮耀 於沛 趙文洪 楊共樂 徐建新 姜芃 吳必康 黃立茀 李春放 俞金堯 畢健康
第六屆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
武寅 周榮耀 於沛 趙文洪 郭方 徐建新 姜芃 吳必康 黃立茀 李春放 高毅 郭小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