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岸寺

超岸寺

超岸寺位於鎮江城西臨江之玉山下,舊名玉山報恩寺。始建於元至大三年(1310年),至晚清更名為超岸寺。

目錄

簡介


超岸寺在咸豐三年(1853年)毀於戰火。自光緒十七年(1891年)陸續復建,歷經二十餘年始復舊觀。整個寺宇佔地面積長75.4米,寬43.2米。寺前有山門,兩邊有八字牆,中有券拱門,門下兩石鼓浮雕三獅盤球,座部為雲水中魚龍相嬉。天王殿建於宣統二年(1910年),面闊五間,硬山式,大門上白石橫額刻“大總持門”,上款刻“庚戌穀旦”,下款刻“陸潤庠書”。
大雄寶殿建於光緒十八年,面闊五間,硬山式,其前沿有一併行相連的四架梁卷棚,上有月梁。大殿前後檐下有斗拱,屋脊為磨磚浮雕的曲形卷葉紋。藏經樓在大殿後,建於宣統元年,面闊五間,左有梯,樓上正面為一排花格檻窗,樓下前沿亦有四架梁卷棚廊,上有月梁,浮雕捲曲紋、人物、山水等。偏殿在大殿與天王殿北側,面闊十間,硬山式,原為水陸堂、五觀堂、客堂等,建於光緒三十一年。其北另一樓房,面闊六間,樓上下有廂房,東西相對,合計大小房間24間,用為妙心堂、寶鑒堂、方丈室等,建於光緒二十三年。超岸寺當水陸沖衢,為各方巡遊僧眾來往過宿極便之處,亦曾為金山江天禪寺下院,故在叢林中一時稱盛,頗有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