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膿皰病
深膿皰病
深膿皰病是一種急性炎症性化膿性疾病。兒童多見,好發於小腿。多數是由於β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深膿皰病的表現為黃豆至指甲大小的炎性紅斑或小結節,數目不定,數個至數十個,皮損形狀往往不規則,可呈圓形或卵圓形,境界清楚,周圍有一圈紅暈,然後逐漸形成水皰或膿皰,數日內水皰結成暗褐色厚痂,漸變干發硬,呈蠣殼狀,伴有發熱、淋巴結腫大、壞死性潰瘍等。深膿皰病主要依靠藥物治療及其他治療。機體免疫機能低下時,皮損發展快,嚴重時可發展為急性腎炎、敗血症。深膿皰病若及時治療,可緩解癥狀,愈後會留有瘢痕和色素沉著。
● 皮膚性病科
● 深膿皰病多數為β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少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兩者混合感染引起。
● 起初表現為黃豆至指甲大小的炎性紅斑或小結節,數目不定,數個至數十個,皮損形狀往往不規則,可呈圓形或卵圓形,境界清楚,周圍有一圈紅暈。
● 然後逐漸形成水皰或膿皰,數日內水皰結成暗褐色厚痂,漸變干發硬,呈蠣殼狀。
● 伴有發熱、淋巴結腫大、壞死性潰瘍。
● 確診深膿皰病依靠實驗室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
● 血常規可示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多。膿液中可查見β-溶血性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
● 見非特異性潰瘍,表皮、真皮壞死性炎症,有較多中性粒細胞浸潤。
● 醫生診斷深膿皰病,主要依靠臨床癥狀、細菌培養、組織病理學檢查等確診。
● 臨床癥狀:皮膚可見水皰、膿皰、壞死及潰瘍等。
● 實驗室檢查:皮損處細菌培養可見β型溶血性鏈球菌。
● 組織病理學檢查:真皮炎症反應明顯,血管擴張,血栓形成,周圍結締組織壞死,形成表淺潰瘍,潰瘍表面有痂皮,潰瘍邊緣處表皮水腫,棘層肥厚,用革蘭染色在痂的上層可見多數球菌。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水皰、膿皰、壞死及潰瘍等癥狀,容易與深膿皰病混淆,這些疾病有膿皰瘡、變應性血管炎等。
● 如果出現以上類似的表現,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細菌培養等來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 深膿皰病主要依靠藥物治療及其他治療。
● 全身治療:全身癥狀重者可使用敏感性抗生素,如青霉素、氯唑西林鈉、克林黴素或紅黴素等。
● 局部療法: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1/1000雷佛奴爾溶液浸洗或濕敷去痂,再用抗生素軟膏如夫西地酸軟膏、莫匹羅星軟膏以及氧氟沙星軟膏等,每日兩次,如潰瘍較深者,每日可用1/2000黃連素或慶大黴素生理鹽水紗布換藥,清除膿液,促進新鮮肉芽生長。
● 紫外線、紅外線、超短波激光等方法,可促進潰瘍癒合。
● 機體免疫機能低下時,皮損發展快,嚴重時可發展為急性腎炎、敗血症。
● 深膿皰病若及時治療,可緩解癥狀,愈後會留有瘢痕和色素沉著。
● 增加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注意皮膚清潔衛生,避免感染β型溶血性鏈球菌。
● [1] 李斌,陳達燦。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第3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2] 王蕾,蔣紅。實用皮膚病護理。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 [3] 郭麗英。臨床皮膚病護理與實踐寶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