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形
中文輸入法中字元位置的狀態
全形指一個字元佔用兩個標準字元位置的狀態。漢字字元和規定了全形的英文字元及國標GB2312-80中的圖形符號和特殊字元都是全形字元。
一般的系統命令是不用全形字元的,只是在作文字處理時才會使用全形字元。
角腦符,且角符占標準符(半形符)置。
普符(半形符)占節空(節,共編碼空),漢語、語、及朝鮮語言庫量,改節儲存。,韓習慣,統角符,排列顯整齊。
排列整齊,丁符標提供角式。
通常的英文字母、數字鍵、符號鍵都是半形的,半形的顯示內碼都是一個位元組。在系統內部,以上三種字元是作為基本代碼處理的,所以用戶輸入命令和參數時一般都使用半形。
全形佔兩個位元組,半形佔一個位元組。
半形全形主要是針對標點符號來說的,全形標點佔兩個位元組,半形佔一個位元組,而不管是半形還是全形,漢字都還是要佔兩個位元組。
在不支持漢字等語言的計算機上只能使用半形標點(其實這種情況根本就不存在半形全形的概念) 。
,.?\'! ……這些是半形的
,。?‘! ……這些是全形的
對於大多數字體來說,全形看起來比半形大,當然這不是本質區別。
在中文輸入法中,切換全形和半形格式的快捷鍵為SHIFT+空格。
全形就是字母和數字等與漢字占等寬位置的字。
半形就是ASCII方式的字元,在沒有漢字輸入法起作用的時候輸入的字母數字和字元都是半形的。
示例如下:(鍵盤的輸入是一樣的,輸入法的設置不同)
[全形舉例]AaBb1234@#%&
[半形舉例]AaBb1234@#%&;,.:
在漢字輸入法出現的時候,輸入的字母數字默認為半形,但是標點則是默認為 全形(如下圖)可以通過滑鼠點擊輸入法工具條上的相應按鈕來改變,輸入法名字左邊的按鈕是改變中文和英文輸入的,右邊的圓和半圓是改變字母和數字的全形半形的,再右邊的“.,”或者"。,"是用來改變標點符號的中英文設置(中文標點即是 全形,英文標點即是半形),最右邊的鍵盤圖標是顯示軟鍵盤用的,可以輸入一些特殊字元或者其它語言裡面的字母。
下面的圖中,第一個圖為中文輸入方式,半形字母/數字,全形標點符號;第二個正好相反。
關於“全形”和“半形”:
全形:是指中GB2312-80(《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中的各種符號,如A、B、C、1、2、3等,應將這些符號理解為漢字。
半形:是指英文件ASCII碼中的各種符號,如A、B、C、1、2、3、等。
在VFP命令及程序中,命令字不能用全形,如清屏命令應該是CLEAR,不能是CLEAR。所以應該在關閉漢字輸入狀態下,或即使在漢字輸入狀態下,也應在半形狀態,
輸入法狀態條應是:中的狀態,不應是狀態,可用Shift+Space切換。
關於中/英文標點符號:
中文標點符號:如:,“”《》()?。等,在VFP命令中不能用,如定義變數name為“曹開慧”的賦值語句命令是:
英文標點符號:如:,"<>()?.等。
name="曹開慧"
不能輸入:
name=“曹開慧”
漢字的全形半形的分別
漢字的特點使我們要碰上兩個最基本且又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全形與半形。
形象的說,在使用英文輸入法時,電腦屏幕上,一個英文字元(如“a”)所佔的位置,人們稱其為“半形”,而一個漢字所佔的位置則等於兩個英文字元,故稱其為“全形”。
在我們日常使用的電腦系統里,初始輸入法一般都默認為英文輸入法,這時自然會處在半形狀態下,無論是輸入字母、符號還是數字,始終都只佔一個英文字元的位置。若切換到中文輸入法狀態中,則會有 全形半形兩種選擇,對中文字元來說,這兩種選擇對其沒有影響,它始終都要佔兩個英文字元的位置,但對此狀態下輸入的符號、數字以及英文字母來說,就顯得很重要,如以下所示:
"QUAN"
“QUAN”
前者輸入選擇的是半形,後者為全形,兩者呈現的結果差異很大,在選擇全形后,即便是字母、符號、數字都無一例外地要被當成漢字進行處理,從視覺角度上看,它們因此也顯得彆扭了許多。
很多人往往會忽視半形和全形間的切換,這樣他們遇到一些怪事也不足為奇,比如我們上網時經常要輸入密碼或網址,若此時在全形狀態下進行,只能因系統無法確認而導致失敗;還有在發送電子郵件的時候,把電子郵件地址寫成xxx@,即全形“@”的形式,而非符合規定的半形“@”形式,結果也只能是無法成功發送郵件。要強調的是,在絕大多數場合里,都要求使用半形進行輸入。
看來,還不能忽視全形和半形的作用,在中文輸入狀態下,它們的情況會被顯示在輸入法提示欄里,比如在智能ABC的提示欄中有相應按鈕供轉換,其形狀為“半月”的是半形,“圓月”的是全形,我們可以通過用滑鼠點擊或快捷鍵Shift+空格進行兩者間的切換什麼是全形和半形。
ASCII
ASCII | 全形字元 | Unicode | 半形字元 | Unicode |
0x20 | "" | U+3000 | "" | U+0020 |
0x21 | ! | U+ff01 | ! | U+0021 |
0x22 | " | U+ff02 | " | U+0022 |
0x23 | # | U+ff03 | # | U+0023 |
0x24 | $ | U+ff04 | $ | U+0024 |
0x25 | % | U+ff05 | % | U+0025 |
0x26 | & | U+ff06 | & | U+0026 |
0x27 | ‘ | U+ff07 | ' | U+0027 |
0x28 | ( | U+ff08 | ( | U+0028 |
0x29 | ) | U+ff09 | ) | U+0029 |
0x2a | × | U+ff0a | * | U+002a |
0x2b | + | U+ff0b | + | U+002b |
0x2c | , | U+ff0c | , | U+002c |
0x2d | - | U+ff0d | - | U+002d |
0x2e | 。 | U+ff0e | . | U+002e |
0x2f | / | U+ff0f | / | U+002f |
0x30 | U+ff10 | U+0030 | ||
0x31 | 1 | U+ff11 | 1 | U+0031 |
0x32 | 2 | U+ff12 | 2 | U+0032 |
0x33 | 3 | U+ff13 | 3 | U+0033 |
0x34 | 4 | U+ff14 | 4 | U+0034 |
0x35 | 5 | U+ff15 | 5 | U+0035 |
0x36 | 6 | U+ff16 | 6 | U+0036 |
0x37 | 7 | U+ff17 | 7 | U+0037 |
0x38 | 8 | U+ff18 | 8 | U+0038 |
0x39 | 9 | U+ff19 | 9 | U+0039 |
0x3a | : | U+ff1a | : | U+003a |
0x3b | ; | U+ff1b | ; | U+003b |
0x3c | < | U+ff1c | < | U+003c |
0x3d | = | U+ff1d | = | U+003d |
0x3e | > | U+ff1e | > | U+003e |
0x3f | ? | U+ff1f | ? | U+003f |
0x40 | @ | U+ff20 | @ | U+0040 |
0x41 | A | U+ff21 | A | U+0041 |
0x42 | B | U+ff22 | B | U+0042 |
0x43 | C | U+ff23 | C | U+0043 |
0x44 | D | U+ff24 | D | U+0044 |
0x45 | E | U+ff25 | E | U+0045 |
0x46 | F | U+ff26 | F | U+0046 |
0x47 | G | U+ff27 | G | U+0047 |
0x48 | H | U+ff28 | H | U+0048 |
0x49 | I | U+ff29 | I | U+0049 |
0x4a | J | U+ff2a | J | U+004a |
0x4b | K | U+ff2b | K | U+004b |
0x4c | L | U+ff2c | L | U+004c |
0x4d | M | U+ff2d | M | U+004d |
0x4e | N | U+ff2e | N | U+004e |
0x4f | O | U+ff2f | O | U+004f |
0x50 | P | U+ff30 | P | U+0050 |
0x51 | Q | U+ff31 | Q | U+0051 |
0x52 | R | U+ff32 | R | U+0052 |
0x53 | S | U+ff33 | S | U+0053 |
0x54 | T | U+ff34 | T | U+0054 |
0x55 | U | U+ff35 | U | U+0055 |
0x56 | V | U+ff36 | V | U+0056 |
0x57 | W | U+ff37 | W | U+0057 |
0x58 | X | U+ff38 | X | U+0058 |
0x59 | Y | U+ff39 | Y | U+0059 |
0x5a | Z | U+ff3a | Z | U+005a |
0x5b | [ | U+ff3b | [ | U+005b |
0x5c | \ | U+ff3c | \ | U+005c |
0x5d | ] | U+ff3d | ] | U+005d |
0x5e | ^ | U+ff3e | ^ | U+005e |
0x5f | _ | U+ff3f | _ | U+005f |
0x60 | ` | U+ff40 | ` | U+0060 |
0x61 | a | U+ff41 | a | U+0061 |
0x62 | b | U+ff42 | b | U+0062 |
0x63 | c | U+ff43 | c | U+0063 |
0x64 | d | U+ff44 | d | U+0064 |
0x65 | e | U+ff45 | e | U+0065 |
0x66 | f | U+ff46 | f | U+0066 |
0x67 | g | U+ff47 | g | U+0067 |
0x68 | h | U+ff48 | h | U+0068 |
0x69 | i | U+ff49 | i | U+0069 |
0x6a | j | U+ff4a | j | U+006a |
0x6b | k | U+ff4b | k | U+006b |
0x6c | l | U+ff4c | l | U+006c |
0x6d | m | U+ff4d | m | U+006d |
0x6e | n | U+ff4e | n | U+006e |
0x6f | o | U+ff4f | o | U+006f |
0x70 | p | U+ff50 | p | U+0070 |
0x71 | q | U+ff51 | q | U+0071 |
0x72 | r | U+ff52 | r | U+0072 |
0x73 | s | U+ff53 | s | U+0073 |
0x74 | t | U+ff54 | t | U+0074 |
0x75 | u | U+ff55 | u | U+0075 |
0x76 | v | U+ff56 | v | U+0076 |
0x77 | w | U+ff57 | w | U+0077 |
0x78 | x | U+ff58 | x | U+0078 |
0x79 | y | U+ff59 | y | U+0079 |
0x7a | z | U+ff5a | z | U+007a |
0x7b | { | U+ff5b | { | U+007b |
0x7c | | | U+ff5c | | | U+007c |
0x7d | } | U+ff5d | } | U+007d |
0x7e | ~ | U+ff5e | ~ | U+007e |
全形
看出下面兩個片語所用標點符號的區別了嗎?前一個是半形的雙引號,下一個是全形的雙引號。"詩想者"“詩想者”
至於標準標點符號,是指符合國家標準,比如不是〈>做書名號而是《》做書名號,省略號……要這樣寫,而不是......或......等。具體請參見下面的參考文獻: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
全形標點符號
①漢字輸入過程中我們常需要在半形和全形之間切換,我們可以用滑鼠左鍵單擊"輸入法狀態條"上的"全形/半形切換"按鈕來變換全形和半形;另外,我們也可以通過熱鍵Shift+空格鍵切換。當"全形/半形切換"按鈕上的圖案是整個月亮狀時說明當前是全形輸入方法,而"月牙"狀時則是半形輸入。
②為了在中文輸入過程中方便地輸入一些特定的標點符號和英文符號,我們可以使用中英文標點切換按鈕。用滑鼠左鍵單擊"輸入法狀態"條上的"標點符號切換"按鈕;當然,也可以通過鍵盤熱鍵Ctrl+空格鍵關閉中文輸入法狀態來達到輸入英文標點的目的。
全形空格
全形空格( ),定義上是2個半形空格的大小,在網頁中卻大約相當於3~4個半形空格的大小,而且它自身不易被左對齊。
全形空格一般適用於在強制性左對齊的情況下需要居中或者在其他特定位置的時候。一些亂碼字中也會出現全形空格。
輸入方法
1.搜狗拼音輸入法,輸入“全形空格”選5即可。
2.智能ABC輸入法,輸入“V1”再按一下空格即可。
3.GBK內碼、Unicode中有許多是全形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