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場

何場

何場,自然集鎮,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團林鋪鎮西南8•2公里處,與宜昌當陽市交界,歷史上曾是古當陽縣治所。距荊門古城31公里,現有常住人口476戶,1512人。

基本介紹


何場街道呈南北走向,長1600米,寬8米,集鎮面積約3平方公里。集鎮有工商、財政、稅務分支機構,有糧站、供銷社、食品站、獸醫站、信用社、衛生院,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分理處,廣播電視站、飲食店、中學、小學等20多個企事業單位。
明朝時,何氏三兄弟從江西移居荊門州南團林鋪之西十八里的地方落戶了。經十幾代人的發展、繁衍,人口逐步從三戶發展到四十餘戶。清朝時,何氏族人修了何氏宗祠,地址就在古樹灣,因為灣子南有棵四人伸膀方能合圍的古松樹,故稱此灣為古樹灣子。古樹灣子在今天何場中心小學的中間。古樹灣住著何開智、何顛等何氏家族。到了民國初年,何顛、何開智繼承了何氏宗祠的掌門人。何開智嗜好賭博,有一天約了李、丁、張三人在何氏宗祠大廳賭起博來。誰知連續三局何開智均輸於李氏。何開智說我堅決將這失去的本錢趕回來。經過兩天兩夜的賭,何開智竟越輸越多,輸得惱了火,他惱羞成怒地說:“不趕回本錢,我決不收場。”眾人只好陪他玩牌,玩到第四天四夜時,何開智仍然輸。姓張的勸道“:何哥,不玩了吧,你輸得太多,本錢是趕不回去了的。”何開智說:“我把這古樹灣子押上,如再輸了,我把這古樹灣子作抵押算作賭資。五天五夜過去了,何開智果然又輸了,並實現諾言將古樹灣子交給了李家。由於何開智在何姓中輩份高,又以麻了五天五夜的牌而出名,從此,人們都喊他“麻五爺”。
何顛因常用謊言使人上當受騙,故人們喊他為顛四爺。他所住的灣子稱為白話灣子,何顛雖愛說謊騙人,但他從不沾麻將,他對麻五爺的行徑常有反感。但古樹灣子從何姓灣子變成李姓灣子后,何顛認為何氏祠堂旁邊的人都不姓何,實在不雅觀,於是請了人來拆遷何氏宗祠。麻五爺得到消息前來阻攔說:“宗祠乃祖宗建修,遷移是對祖宗不敬”。何顛說:“宗祠旁邊著別姓人這才對祖宗不敬呢。”試想,宗祠邊住別姓,祖宗見了不心寒么?麻五爺說:“我們每年集會於宗祠人多馬眾,威威呼蕩蕩呼,震懾宗祠邊外姓人。祖宗陰靈見了,難道不快哉、喜哉。”雙方爭執不下。何顛召集族人從老祠堂到位於今何場八組的新祠堂,其間排成長隊,將舊祠磚一塊一塊地經長隊移到了新祠堂地址,用三天時間修起了何氏新宗祠。
何顛家富裕,專門請來一個女佣人,命其為專職炊事員。久而久之,何和這個女佣人好上了,竟生了一個兒子。祠堂開會族人們都不讓這個傭人的兒子上祠堂,說他是奴子,不是正妻所生,甚至他的兒子、孫子也是被排斥於祠堂之外,排斥於何姓之外。到了第四代,傭人的後裔們很爭氣,他們認真習武,竟考出了兩個武舉人,從此傭人後裔不僅可以自由進出於何氏宗祠,而且成了何氏宗祠的掌門人,何氏開始進入強盛時期。他們以古樹灣為圓心,以三里路為半徑,劃了一個圓圈,並將這個圓圈內的外姓居民一律趕走。張、王、劉、李均被何姓一族趕出何姓圈地。古樹灣子的李姓被趕走,古樹灣又姓何了。其中有個叫李大個子的被趕到馬廟居住,他很是不服氣。他趁一個機會將何家二兄弟捉住用一隻腿壓在地下吸起煙來,何家兄弟怎麼也掙扎不脫。最後在掙扎中總算抽出了手來,掏出腰中的刀向李大個子捅去,李大個子疼痛不已,只好放了何家兄弟,其落荒而逃。李大個子邊走邊回頭說:“等我傷好后,有你們好瞧的。”何家兄弟聞其言,心想一不做二不休,於是兄弟二人趕上前去殺死了這個李大個子。從此李姓與何姓結下了仇。但何姓家族族人免不了要到趙廟街上購買生活必需品,因為在何氏家族圈內沒有集市。一天,何顛到趙廟豬行看準了別人用繩穿豬耳的糙豬,他付了錢,牽著豬走時想起了還要買鹽。他將豬繫於豬行的柱子上,那柱子的老闆說:“這是我姓李的柱子,怎麼能讓你何姓人拴牲口呢?”何顛連找幾家柱子別人都不準挨近。他氣極了,牽豬回家后,召集族人捐資在古樹灣南端修了一棟早餐鋪、一棟豬牛行、一個油鹽鋪子。這樣,何氏家族才有了自己的集場——何家場,當地人簡稱何場。何場修建后一直不熱鬧,偶爾來幾個顧客,往往是走到就買東西,買了就走,街上成天冷清如同鄉下一般。1940年日本侵略軍進入何場燒殺掠搶。一天,一個日本軍強捉一何姓女子欲強姦,此時一李姓人路過此處上前拿了日軍的槍對準日軍,卻用不好槍。但日軍怕了,放了何女就跑。那李姓人緊追,日軍向水中跳下,誰知那水深一丈余,日軍跳下去就淹死了。後來何家去謝恩人,才知那恩人姓李。何女向族人們講起李氏扶危救困之事,何家族人方才與李氏同歸於好。何族圈才有了別姓居民。到了1987年,何場成立了鄉人民政府,不少居民紛紛遷入何場居住,外鄉鎮也有不少人口向何場集中,因此何場成為趙廟、蘇場、卻集、朱店等十幾個村的政治、文化、商業中心,至今仍然集市興盛。[ 何場集鎮東面,有一座巍峨的高山,方圓上十里,樹林茂密,青松挺拔,枝葉繁茂。山上經常有野豬、野兔、豹子、鹿等動物出沒。一條石級小路順著山勢伸向山頂。山腳下一條小河流向遠方,是橋河的源頭。這座山名叫石渣山,石渣山頂有一座寺廟。寺廟白牆紅瓦,在朦朧的晨霧籠罩下,像一幅飄在浮雲上面的剪影一般。寬敞的院落,在青松翠柏之中顯得更加迷人。寺廟裡佛像眾多,千姿百態:有的呲牙咧嘴,怒目而視;有的朱唇微啟,面帶微笑;有的盤膝而坐,雙手合十;有的金雞獨立,手舞鋼鞭;有的眼睛半閉,手持經卷……寺廟裡有一口大鐘,每當吉日吉時,便由和尚敲響,洪亮的鐘聲,在山谷中震蕩,在樹林里迴響,方圓十里開外都能聽見。寺廟裡香客不斷,老人、小孩、婦女、商人、達官貴人,也都從遙遠的地方來到這裡,敬香拜佛,祈求有一個好運,來年有一個好收成。何場曾是公社管委會、管理區、鄉人民政府行政機關駐地。這裡交通便利,每天有數趟班車往返於此,現在是掇刀區團林鋪鎮西南一帶的農副土特產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