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傘雲遮

涼傘雲遮

“涼傘雲遮”,清代璧山八景之一。

“涼傘雲遮”位於重慶市璧山區璧南一百里的登雲坪上(原屬雲坪鄉,現屬廣普鎮),登雲坪形似盤子,寬約八里,長約十里,坪上山巒羅列,四面環拱,風光秀美。坪東山上有一直立小石,僅三四尺長,小石上戴有一大石,大石平圓,形似傘蓋,石上面能坐百餘人,其大小石連接似傘,故稱涼傘石。

概括介紹


涼傘石常被雲繚霧繞,令見者嘆為觀止。《涼傘雲遮》首聯“華蓋高擎出上方,神針鬼線麗天章”(“華蓋”,原指帝王或貴族所用的傘形遮蔽物,此處指涼傘石形如一把撐天巨傘;“天章”,指日月星辰等在宇宙中的分佈運行現象),涼傘石形如巨傘,兼有雲霧繚繞而顯恢宏磅礴之勢,如鬼斧神工般形成絢麗景象。頷聯和頸聯“雲層五色千層碧,雨灑群珠一片黃。古樹招搖旗作隊,遠山羅列馬成行”,此乃“涼傘雲遮”美景的具體化描寫。雲啊五彩繽紛,正與群山層層碧綠相映;雨啊紛紛飄灑金黃原野,如數不清的珍珠。成隊的古樹如飄動著的旌旗,排列著的遠山如成行的駿馬。可見“涼傘雲遮”之景挺拔峻秀,蔚然蒼翠,美不勝收,正如清代同治時縣誌所載:“重山挺秀,高據雲表,望之蔚然。”尾聯“居中似有峨冠者,籠罩乾坤日月長”,詩人目睹如此美景,好生感嘆,好像有一位戴著高帽了的人掌握著天地日月,主宰著朗朗乾坤。整首詩構思渾然,由實而虛,比喻貼切,想象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