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世良

譚世良

譚世良(1905-1930),潼南縣康樂鄉人,出生於小鄉紳家庭,家有田土40畝。

生平介紹


世良幼年機智勇敢, 9歲時,被土匪“綁票”作人質,伺機以竹筷狠戳看守耳穴,使之痛極昏厥,得以脫險。
民國4年,世良10歲,父母相繼去世,依兄嫂生活。兄世選沉溺於煙賭,不理家事。嫂馮氏為人刻薄,時施打罵。因不堪虐待,乃往舅父家中安身,得舅父支持,在柏梓高等小學求學。
民國14年,譚世良與柏梓鄉紳李文定之女定婚。得到岳父資助,就讀於潼川(今三台縣)聯立中學。讀書期間,常至岳父家中度假,與僱工話家常,同桌吃飯,備極融合。柏梓鄉貧苦農民張麻滿爺,因災年欠租,蒙冤涉訟,世良抱不平,得免不幸。鄉人稱道他待窮人如親人。
民國16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大批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害。世良受其表哥龍俊陽(中共地下黨員)影響,傾心革命,毅然輟學返鄉,各地奔走,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民國17年5月,譚世良經龍俊陽、陳平允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民國18年下年,龍俊陽入省委政治訓練班受訓。學習結束時,中共四川省委委員兼川西特支書記羅世文面示龍俊陽回潼南建立省軍事聯絡站,以書店做掩護。
民國19年1月中旬,龍俊陽向中共潼南特支彙報后,黨組織責成龍俊陽和陳平允負責籌建軍事聯絡站工作。龍與陳、譚研究決定:將柏梓“民智書報社”集股擴充,遷至縣城城隍廟右側,成立潼南書店,由譚世良任經理兼交際員;書店支部建立,譚世良任書記,龍俊陽任組織委員,夏益壽任宣傳委員,江濤任委員,邱德茂任政治交通員兼炊事員。
不久,書店正式開業,除銷售一般書籍,教科書和學校文體用品外,還秘密推銷《馬克思選集》、《郭沫若詩詞》和魯迅作品等進步書刊。書店開業后,常與譚世良秘密聯繫的有三台、鹽亭、中江、射洪、遂寧、合川、長壽、豐都、涪陵、萬縣等地的地下黨組織。各地黨組織寄來的文件,均由譚世良負責處理。
譚世良因工作繁重常常廢寢忘食,難與親友聚晤,但他並沒有忘記向他們灌輸革命思想。民國19年6月,譚世良在給岳父、岳母的信中寫道:“希望不要久留迷途,以防‘誤入'歧路……。”
民國19年7月初,江濤根據省委“秋收起義宣傳提綱”起草了《秋收起義宣言》,發往各支部貫徹執行。7月下旬,譚世良深入城關、塘壩等地開展“秋收起義”的宣傳活動。
是年8月10日晚,中共潼南地下黨組織了一次全縣性的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的活動。譚世良負責到塘壩散發張貼標語傳單。潼南中學出現了“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建立蘇維埃政府!”“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打倒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紳!”的傳單、標語,學校向駐軍李家鈺部密告:“潼南書店是共產黨的機關,標語、傳單都是從那裡散發出來的。”旅長兼潼南縣長鄧和,立即命令營長兼城防司令邱守痴、縣警備隊伍治德、賴雙太等深夜闖入潼南書店,逮捕了夏益壽、邱德茂,有在附近逮捕了非黨群眾龍非池(龍俊陽之弟)、陳世輔、羅煥章、王候、王世輔等人,並連夜電示塘壩追捕譚世良。
11日晚,鄧和派賴雙太、伍治德會同塘壩團總徐甫田率鄉丁包圍譚世良住宅。由於譚世良早有防備,藏身他處,未被捕獲。但其嫂馮氏怕受牽連,並想獨吞祖業,向敵告密,譚不幸被捕。
譚世良在獄中,雖受盡酷刑,遍體鱗傷,骨碎身殘,但始終堅貞不屈。民國19年8月17日,敵人用滑竿把譚抬到刑場——縣金鴨兒壩,並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話騙他屈降。譚世良橫眉冷對,破口痛斥,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而從容就義,時年25歲。遺體葬於今康樂鄉帽子山下譚家竹林灣。
解放后,縣人民政府追認譚世良為烈士,將其住地桂花屋基所在村命名為“世良村”,並撥出專款為譚世良修墓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