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縫

沉降縫

沉降縫是指,為防止建築物各部分由於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房屋破壞所設置的垂直縫。

定義


沉降縫
沉降縫
當房屋相鄰部分的高度、荷載和結構形式差別很大而地基又較弱時,房屋有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開裂。為此,應在適當位置如複雜的平面或體形轉折處、高度變化處、荷載、地基的壓縮性和地基處理的方法明顯不同處設置沉降縫。
沉降縫將建築物劃分若干個可以自由沉降的獨立單元。沉降縫同伸縮縫的顯著區別在於沉降縫是從建築物基礎到屋頂全部貫通。沉降縫寬度與地基性質和建築高度有關沉降縫的構造與伸縮縫基本相同,但蓋縫的作法,必須保證相鄰兩個獨立單元能自由沉降。

方案


在磚混結構中,沉降縫兩側建築的基礎通常採用兩種方案:

挑梁基礎

即在沉降縫一側牆的基礎按正常設置,另一側的縱牆由懸挑的挑梁承擔,梁端另設基礎梁和輕質隔牆。

雙牆方案

即在沉降縫兩側都設承重牆,以保證每個獨立單元都有縱橫牆封閉聯結,結構整體性好。在兩承重牆間距較小時,為克服基礎的偏心受力,可採用在平面布置上為兩排交錯設置的獨立基礎,上放承牆的基礎梁。沉降縫同時起著伸縮縫的作用,在同一個建築物內,兩者可合併設置,但伸縮縫不能代替沉降縫。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中的沉降縫通常採用雙柱懸挑梁或簡支梁作法。
沉降縫與伸縮縫不同之處是除屋頂、樓板、牆身都要斷開外,基礎部分也要斷開,使相鄰部分也可以自由沉降、互不牽制。沉降縫寬度要根據房屋的層數定,五層以上時不應小於120mm(12厘米)。
沉降縫不但應貫通上部結構,而且也應貫通基礎本身。沉降縫應考慮縫兩側結構非均勻沉降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響。抗震縫、伸縮縫在地面以下可不設縫,連接處應加強。但沉降縫兩側牆體基礎一定要分開。

設置原則


(1)建築物平面的轉折部位
沉降縫
沉降縫
(2)建築的高度和荷載差異較大處
(3)過長建築物的適當部位
(4)地基土的壓縮性有著顯著差異
(5)建築物基礎類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處如果基礎持力層類別基本相同,且為素混凝土基礎,我覺得基礎就可以不斷開。因為混凝土的抗剪能力薄弱,即使發生不均勻沉降,對變形縫兩側的建築並無多大影響。

設置意義


結構物設置沉降縫的目的是避免結構物因荷載或地基承載力不均
沉降縫
沉降縫
勻而發生不均勻沉陷,產生不規則的多處裂縫,而使結構物破壞。設置沉降縫后,可限定結構物發生整齊、位置固定的裂縫,並可事先對沉降縫處予以處理;如有不均勻沉降,則將其限制在沉降縫處,有利於結構物的安全、穩定和防滲(防止管內水流滲入涵洞基底或路基內,造成土質浸泡鬆軟)。

位置方向


涵洞洞身、洞身與端牆、翼牆、進出水口急流槽交接處必須設置沉降縫,但無圬工基礎的圓管涵僅於交接處設置沉降縫,洞身範圍不設。具體設置位置視結構物和地基土的情況而定。

洞身沉降縫

一般每隔4—6m設置1處,但無基礎涵洞僅在洞身涵節與出人口涵節間設置,縫寬一般3cm。兩端與附屬工程連接處也各設置1處。

其它沉降縫

凡地基土質發生變化、基礎埋置深度不一、基礎對地基的荷載發生較大變化處、基礎填挖交界處、採用填石墊高基礎交界處,均應設置沉降縫。

岩石地基上的涵洞

凡置於岩石地基上的涵洞,不設沉降縫。

斜交涵洞

斜交涵洞洞口正做的,其沉降縫應與涵洞中心線垂直;斜交涵洞洞口斜做的,沉降縫與路基中心線平行;但拱涵與管涵的沉降縫,一律與涵洞軸線垂直。

施工方法


沉降縫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縫兩邊的構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嚴密防止水分滲漏,故沉降縫必須貫穿整個斷面(包括基礎)。沉降縫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基礎部分

可將原基礎施工時嵌入的瀝青木板或瀝青砂板留下,作為防水之用。如基礎施工時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入搗實,並在流水面邊緣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5cm。

涵身部分

縫外側以熱瀝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約為5cm,內側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5cm,視沉降縫處圬工的厚薄而定。縫內可以用瀝青麻筋與水泥砂漿填滿;如太厚,亦可將中間部分先填以粘土。

施工質量要求

沉降縫端面應整齊、方正,基礎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錯,應貫通,嵌塞物應緊密填實。

保護層

各式有圬工基礎涵洞的基礎襟邊以上,均順沉降縫周圍設置粘土保護層,厚約20cm,頂寬約20cm。對於無圬工基礎涵洞,保護層宜使用瀝青混凝土或瀝青膠砂,厚度10—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