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陽郡

順陽郡

順陽郡,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名。

西晉太康十年(289年)改南鄉郡為順陽郡,郡治南鄉縣(今河南省淅川縣滔河鄉老人倉一帶)。統領八縣,酇、順陽、南鄉、丹水、武當、陰、筑陽、析,共二萬一百戶。轄境約當今河南省西峽、淅川,湖北省老河口丹江口谷城縣、十堰市、鄖縣以東地。

東晉咸康四年(338年),順陽郡複名南鄉郡。

簡介


順陽郡,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名。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攻佔荊州北部,分南陽郡西部設南鄉郡。

晉朝


西晉太康十年(289年)改南鄉郡為順陽郡,郡治南鄉縣(今河南省淅川縣滔河鄉老人倉一帶)。統領八縣,酇、順陽、南鄉、丹水、武當、陰、筑陽、析,共二萬一百戶。轄境約當今河南省西峽、淅川,湖北省老河口、丹江口、谷城縣、十堰市、鄖縣以東地。順陽郡的郡名從289年持續到338年,東晉咸康四年(338年)複名南鄉郡。

南北朝


劉宋(420年-479年)時期,又改稱順陽郡,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449年)順陽郡從荊州划給雍州,順陽郡領朝陽(457年廢)、武當、酇、陰、泛陽、筑陽、析、修陽八縣。
南齊(479年-502年)時,梁武帝父名“蕭順之",避帝諱“順”字,郡名和縣名皆改為從陽,屬南北朝時期從長安僑置於襄陽的雍州,轄順陽、南鄉、丹水、槐里、清水、鄭縣,其中槐里、清水和鄭縣為僑置縣。
建武五年(498年),順陽被北魏(386年~534年)攻陷,仍曰順陽郡,郡治移治順陽縣(今河南淅川縣李官橋鎮),轄順陽縣、南鄉縣、丹水縣、臨洮縣和槐里縣。
西魏(534年-556年)時又改為南鄉郡,轄境縮小。

隋朝


隋開皇初南鄉郡被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