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四合鄉的結果 展開

四合鄉

四川省井研縣四合鄉

四合鄉位於四川井研縣西南部,東與馬踏鎮接壤,南與磨池鎮相連,西與市中區普仁鄉、清平鎮交界,北與寶五鄉毗鄰。屬典型的淺丘純農業鄉。

鄉鎮簡介


四合鄉平均海拔400米左右,森林覆蓋率43.6%。幅員面積26.68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居委會、9個行政村、70個村(居)民小組。全鄉總戶數2491戶、總人口7803人,非農業人口206人。耕地面積10290畝,田7160畝,土3130畝。退耕還林面積1500畝。

行政轄區


井研:四合鄉千畝荷花美
井研:四合鄉千畝荷花美
勞動村紅進村里仁村六一村大山村
齊心村四合村石桅村天池村

人口數據


總人口7374
3853
3521
家庭戶戶數2251
家庭戶總人口(總)6675
家庭戶男3461
家庭戶女3214
0-14歲(總)1359
0-14歲男716
0-14歲女643
15-64歲(總)5294
15-64歲男2769
15-64歲女2525
65歲及以上(總)721
65歲及以上男368
65歲及以上女35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7160

農業產業


該鄉以糧食、畜牧、林竹、水產和勞務輸出為五大主導產業,頁岩、林竹資源十分豐富。有5座小(二)型水庫,6道石河堰,42口山平塘,正常蓄水量達300萬立方米,其中四合水庫還承擔著馬踏鎮和四合鄉近2萬人的集鎮供水任務。經過幾年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現建成了里仁村種鴨抱房、大山村柑桔、六一村種兔、齊心村山雞四大種養殖業示範區。
1、全力抗旱減災,實現糧食生產奪豐收和農村社會穩定。
廣泛發動群眾,開展積極的抗災自救工作,全年種植糧食1.6302萬畝,總產631.87公斤。推廣良種良法,訂單種植“川麥39”優良品種2100畝。
2、狠抓“一村一品”,畜牧生產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把“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作為創新農業發展模式的重要抓手,大力調整糧經結構、種養結構、品種品質結構,結合本鄉實際,以點帶面,示範引路,創造性提出“背靠樂山,融入樂山,打造畜牧經濟強鄉”發展思路。宣傳、組織養豬戶參加政策性生豬保險,全鄉育肥豬參保4534頭;能繁母豬參保969頭。一年來生豬出欄1.75萬頭,肉兔出欄22萬隻。小家禽出欄實際完成30萬隻,新增養兔規模戶16戶。
3、突出林竹優勢,探索竹編產業發展新路子。
立足豐富的林竹資源優勢,做大做強竹編產業。抓住2007年竹膠席收購價格上漲,竹編市場看好的機遇,發動村民栽種茨竹,鼓勵業主擴大竹編規模,主要規劃布局在四合村。全年新栽茨竹1000畝,新增竹編加工點1個,新增就業30人,總產竹膠席10萬張。
4、增強抗災能力,狠抓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村道公路建設,改善農村交通環境建設,投資3萬元整治改造村道。(其中投資2萬元完成四寶路1.6公里碎石路面建設)。維修泵站,解決旱片死角農業生產用水。投資1萬元維修天池、里仁、紅進三個泵站。爭取紅層找水項目,完成打井701口,徹底解決群眾“吃水難”。配合協助縣水利局、馬踏鎮完成四合水庫擴容增量工程。採取鄉補助一部分,村組自籌一部分,充分發動群眾積極投資投勞,狠抓全鄉山平塘、庫、石河堰、渠道整治維修。爭取磚砌田埂硬化防滲整治工程,在六一村1、2、3三個組實施1.3萬米。抓好農網改造,千方百計爭取電力部門投資48萬元完成了里仁村農網改造。
5、多渠道善經營,努力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
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著力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不斷拓寬增收渠道,農民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民來自非農產業的收入比重不斷增大。一是繼續將水產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2007年全鄉水產品總量目標任務400噸,實際完成435.05噸,增加35.05噸,完成目標任務108.7%,新增稻田養魚面積450畝。比去年同期增加35.05噸,增收17.5萬元,人均增收22.87元。二是進一步加快了適度規模化養殖,新增肉兔規模養殖戶16戶,肉兔出欄增加7萬隻,此項增收55萬元,人均增收72.27元。三是糧食生產增收3.68萬元,產量同比增加23噸,人均增收4.80元。四是林竹業增收10.69萬元,人均增收13.98元。五是新增勞務輸出360人,增收90萬元,人均增收117.6元。六是政策性增收,新增水稻良種推廣補貼108463.5元,人均增收14.18元。七是生豬出欄1.75萬頭,增加1400頭,人均增收18.30元。八是蠶桑生產增收,增加發種量200張,650元/張,13萬元,人均增收17.0元。2007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463元,增加280元,完成任務108%。
6、落實惠民政策,“十大惠民行動”惠實處,贏民心。
實施就業促進行動。農民工技能培訓1077人,農村就業培訓81人。實施社會保障行動。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提高到50%以上;城市低保月人均補助90元,農村低保應保盡保,月人均補助20元。實施教育資助行動。農村“兩免一補”免除學雜費405名,免費提供教科書89名,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5名,殘疾兒童特殊教育在校生達到1人。實施衛生保障行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目標任務6534人,實際完成6837人,參合率達90%。建鄉衛生院1個,標準村衛生室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實施農村交通建設行動。新建鄉客運站1個,實現村村通公路。安裝街燈。實施安全飲水行動。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打井701口。地質災害搬遷避險完成4戶(石桅村)。實施城鄉安居行動。解決農村特困無房戶和受災群眾住房目標任務9戶;現完成16戶。完成殘疾人危房改造3戶,殘疾人脫貧9人。避險搬遷完成4戶。實施扶貧解困行動。解決30戶絕對貧困戶溫飽問題,改善40名低收入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幫助9名貧困殘疾人實現脫貧。實施生態環境保護行動。森林覆蓋率提高0.5個百分點。天保工程:森林管護7810畝,鞏固退耕還林1500畝。實施平安創建行動。已建成1個社區警務室和1個鄉警務室的建設,該項工作受到縣政法委領導充分肯定,被縣委命名為“平安鄉鎮”。

社會各項事業


文化工作

在社區幹部的努力下,組建社區文藝隊伍,活躍社區文化生活。里任、石桅等村專門組建了文藝宣傳隊,自編自演節目,走村串戶宣傳,豐富了群眾生活,深受群眾歡迎。加強新聞媒體宣傳,省電視台1次,樂山電視台6次,縣電視台5次,樂山日報4次,樂山晚報3次,市縣新聞網站15次。四合村年近8旬的退休老黨員李有文,撰寫了10餘萬字的《四合村志》初稿。宣傳孝親敬老先進典型,六一村3組37歲的優秀青年農民黨員徐勇,26年如一日,為救治身患絕症的母親前後花去醫藥費75萬元。他通過養兔勤勞致富,並帶領幫助鄉親們走上一條富裕之路,其事迹震撼人心。在2008年元宵佳節,徐勇被評為2007年度“感動井研。感動百姓”風采人物。思想宣傳工作得到了縣級領導的充分肯定,2007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思想宣傳工作先進集體。

教育工作

響亮提出“小鄉辦大教育”口號,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切實關心支持中、小學和成人教育發展。在縣統籌安排下,順利完成四合中學的撤併工作。“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成功經驗多次在縣上座談交流,經驗文章多篇獲獎。“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順利通過省政府教育督導評估驗收。

衛生工作

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注重醫療質量管理,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疾病預防治療、婦幼保健,配合鄉計生服務、民政醫療救助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

金融工作

鄉信用社牢固樹立以農為本,為農服務的市場觀念。2007年,全鄉存款達932萬元,超過2006年200萬元,為全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畜牧工作

完成動物疫情防控、政策性農業保險、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工作。

維穩工作

狠抓安全生產,落實了安全工作責任,定期開展排查,集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全年未發生1例重大安全事故。綜治工作方面,2007年被縣委命名為“平安鄉鎮”,受到縣政法委杜宏等領導的充分肯定。完成四合水庫擴容,從六一水庫成功調水,艱難確保馬踏2萬居民生活用水,主動為縣委、縣政府分憂,所作工作受到縣領導充分肯定,2007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信訪工作先進集體。而且在抗旱保水稻栽插工作中,確保應栽則栽,全鄉7100畝水稻,栽插達6800畝,達到95%,抗旱保栽工作在全縣名列前茅。

計劃生育工作

嚴格政策,認真貫徹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法》,不斷健全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全年出生25人,政策內生育22人,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1.2%,全鄉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全年兌現獨生子女父母獎勵金2.16萬元,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36人。
切實抓好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依法選舉,順利完成第七屆村(居)委會換屆工作,夯實了農村基層執政基礎,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圓滿完成。婦女、兒童、民兵、老齡、殘疾人及其他工作取得新成績。

地理位置


四合鄉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