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縣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轄縣

普格縣,隸屬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州東南部,介於北緯27°12'—27°30'、東經102°26'—102°46'之間,面積1918平方公里,境內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下轄3街道和31個鄉,縣政府駐普基鎮,是一個以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山區農業縣、深度貧困縣。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普格縣常住人口為180052人。

宣統二年,組建普格鄉,屬西昌縣管轄。1952年12月始設普格縣。

普格縣有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螺髻山、四川名泉溫泉瀑布、中國第一彝寨螺髻山彝寨等風景名勝,有以彝族火把節為代表的魅力“阿都”文化,是彝族火把節的發祥地,享有彝族“火把節之鄉”美譽。

普格縣是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縣和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範圍內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6年月,普格縣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2020年,普格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3.06億元,較“十二五”末增加5.54億元。

歷史沿革


普格縣圖
普格縣圖
普格,彝語,意為山埡口下的草甸子,彝族群眾稱普基,普格即由普基轉音而得名。
遠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末,西漢初,屬邛都(今西昌縣),據《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此皆錐結、耕田、有邑聚”。兩千多年前,當地先民就在這片土地上居住、生活、繁衍。
漢武帝元鼎六年(111年)置越西郡,普格為越西郡轄地。
唐末入南詔,為阿都訓、隸建昌府。
元世祖中統三年(1262年)自立,至元十八年(1281年)設千戶,后升軍民總管府,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府罷為里州,屬建昌衛。
明初襲元制,為里州,屬建昌衛軍民指揮使司。
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建昌衛為寧遠府,普格阿都正副長官司均屬寧遠府。光緒二十年(1897年)在普格設警佐一員,宣統元年(1909年)寧遠府把府移駐普格。宣統二年,組建普格鄉,屬西昌縣管轄。
民國元年(1912年)普格設縣佐一員。民國三年(1914年),把普格照阿都土司轄區劃為西昌縣的分縣。
1950年2月,普格解放,設治局屬西昌署轄,1952年普格由西昌專區劃歸涼山彝族自治區,12月27日正式成立普格縣人民政府。
2020年11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同意普格縣退出貧困縣。
2021年8月,被列入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普格縣圖
普格縣圖
普格縣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東部,北緯27°13'—27°30'、東經102°26'—102°46'之間,幅員面積1918平方公里,東面與布拖縣接壤,南與寧南縣相鄰,西接德昌縣,西北和北面分別與西昌、昭覺縣接壤。縣城普基鎮北距州府西昌74公里,總面積1918平方公里。

地形概貌

普格縣屬雲貴高原之橫斷山脈。螺髻山與烏科梁子東西對峙,中梁山縱亘其中。中梁子、波尾梁子和烏科梁子均屬大涼山向南的分支。海拔3500米以下的山地面積較少,以中山(含亞高山)為主,佔總面積的67.4%。丘陵平壩僅分佈在河谷地帶,呈高山、中山深切割地貌。
普格地貌,山脈河流南北走向,枕山帶河,平行交錯,東西群峰並列,中為凹凸,三山二水形成狹長的北高南低的河谷地貌。
縣境內最高峰為螺髻山主峰――也俄額哈峰,海拔標高為4359米,最低處為白水河,海拔標高為1040米,河谷與山地高差達3319米。

氣候

普格縣位於四川省低緯度地區,氣候受西南季風和印度北部乾燥大陸性氣團交替控制,干雨季分明,年溫差較小,日差較大,年平均氣溫變幅僅13℃。
普格縣年平均氣溫為16.8℃,1月為9.4℃,7月為22.7℃,極端最高氣溫33.3℃,極端最低氣溫-1.9℃,年總日照時數2094.7小時,年總蒸發量為2107.2毫米,年總降水量為1169.8毫米,年平均絕對溫度為13.2毫米,無霜期為301天,乾濕分明,5-10月為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90%,11月至次年4月為乾季,構成了冬無嚴寒春高溫,夏無酷署秋涼早的氣候特點。以氣象學上氣溫低於10℃為冬季,10-22℃為春、秋季,高於22℃為夏季來劃分,普格的冬天僅為一個月,夏季只有兩個月,春秋兩季長達9個月。

水文

普格縣境內河流主要有則木河和西洛河沿橫斷山脈山腳由北向南流過,在縣城附近東北角的扭皮各則處,二水合流,南注金沙江。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至2008年底,普格縣土地總面積19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4萬畝,有水田3.5萬畝,旱地14.9萬畝。
普格縣有林地面積132萬畝,其中,森林面積46.9萬畝,灌木林地39.62萬畝,疏林地1.2萬畝,未成林造林地14.46萬畝,宜林荒山26萬畝。

礦產資源

普格縣地層出露較齊全,地質構造複雜,礦產資源種類較多,至2010年底已探明有銅、鉛、鋅、磷、高嶺土、石英岩、重晶石等。
普格縣圖
普格縣圖
銅礦主要分佈在中梁子一帶,平均厚度0.89—1.48米,平均品位Cu1.59%,Ag80g/t。鉛、鋅礦主要分佈在烏科梁子一帶,較富集的洛烏溝鉛鋅礦平均品位Pb3.38%,Zn11.70%。石英岩分佈在螺髻山東坡,礦體呈厚脈狀產出,儲量達200萬噸。

生物資源

普格縣的樹種有67科,259種。主要的樹木種類有雲南松、高山櫟、其他櫟類、冷杉、樺木、枸樹、楊樹、榿木樹、楠木、華山松、鐵杉、槭樹、雲杉和柏樹共14個樹種為優勢品種,占整個森林面積的95%。野生動物種類有豹、黑熊、滇猴、小熊貓、麝、野牛、岩羊、穿山甲、靈貓、紅腹角雉、錦雞、鶴、長腳秧雞、鸚鵡等。中藥材種類有黃柏、黃蓮、薯芋類、黨參、當歸、半夏、通草、貝母、金錢草、川烏、草烏、雞血藤、杜仲、黃芪等200多個品種。

水利資源

普格縣水利資源豐富。全縣徑流量15.08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總量為19.57億立方米,人均有水資源16756立方米;水能資源可利用量1.2億立方米,已開發量0.591億立方米,佔總量的3.92%,占可利用的49.3%;水能理論蘊藏量為42.13萬千瓦,可開發量20.12萬千瓦,已開發1.87萬千瓦,占理論量的4.44%,占可開發量的9.29%。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21年1月12日,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涼山州調整普格縣等7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21〕1號),普格縣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
(一)撤銷五道箐鄉、特爾果鄉、馬洪鄉和紅莫依達鄉,設立五道箐鎮。以原五道箐鄉、原特爾果鄉、原馬洪鄉和原紅莫依達鄉所屬行政區域為五道箐鎮的行政區域,五道箐鎮人民政府駐采洛洛博村采洛路1號。
(二)撤銷花山鄉、東山鄉、洛烏溝鄉、甘天地鄉和劉家坪鄉,設立花山鎮。以原花山鄉、原東山鄉、原洛烏溝鄉和原甘天地鄉阿波洛村、采洛村、瓦洛村1組及原劉家坪鄉劉家坪村、新建村、長河扁村、二胡村1至2組所屬行政區域為花山鎮的行政區域,花山鎮人民政府駐聯合村花府路1號。
(三)撤銷吉樂鄉、雨水鄉、耶底鄉和特口鄉,設立日都迪薩鎮。以原吉樂鄉、原雨水鄉、原耶底鄉、原特口鄉、原劉家坪鄉二胡村3至6組和原甘天地鄉甘天地村、瓦洛村2至5組所屬行政區域為日都迪薩鎮的行政區域,日都迪薩鎮人民政府駐新民村阿布友勒路1號。
(四)撤銷孟甘鄉、洛烏鄉和哈力洛鄉,設立西洛鎮。以原孟甘鄉、原洛烏鄉和原哈力洛鄉瓦依村4組所屬行政區域為西洛鎮的行政區域,西洛鎮人民政府駐洛莫村洛烏街1號。
(五)撤銷夾鐵鄉、祝聯鄉、月吾鄉和菜子鄉,設立夾鐵鎮。以原夾鐵鄉、原祝聯鄉、原月吾鄉和原菜子鄉衛星村、前進村、團結村、鋼鐵村1組及原哈力洛鄉瓦依村1組所屬行政區域為夾鐵鎮的行政區域,夾鐵鎮人民政府駐阿木村解梯路66號。
將原哈力洛鄉四甘日村、補覺村、若地坡西村、瓦依村2至3組和原菜子鄉先鋒村、鋼鐵村2至5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特茲鄉管轄,特茲鄉人民政府駐荷池村1組61號。
(六)撤銷特補鄉和洛甘鄉,將原特補鄉和原洛甘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螺髻山鎮管轄,螺髻山鎮人民政府駐德育村5組1號。
(七)撤銷輝隆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大坪鄉管轄,大坪鄉人民政府駐底古村3組54號。
(八)撤銷永安鄉和向陽鄉,將原永安鄉和原向陽鄉流租腳村、譚家營村、乃乃溝村、森科洛村、筲箕村1組、3組、4組及黎安鄉沙里村5至6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普基鎮管轄,普基鎮人民政府駐城南社區新建南路390號。
將原向陽鄉筲箕村2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蕎窩鎮管轄,蕎窩鎮人民政府駐安木腳村5組278號。
將蕎窩鎮雲盤山村8組劃歸大槽鄉管轄,大槽鄉人民政府駐解惹村2組55號。
(九)撤銷文坪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黎安鄉管轄,黎安鄉人民政府駐麻窩凼村1組4號。

區劃詳情

普格縣轄8鎮5鄉。普格縣人民政府駐普基鎮政文西路19號。
普基鎮·螺髻山鎮·蕎窩鎮·五道箐鎮·花山鎮·日都迪薩鎮·西洛鎮·夾鐵鎮
特茲鄉·大坪鄉·大槽鄉·黎安鄉·瓦洛鄉

人口民族


2015年,普格縣總人口17.5987萬人,其中彝族佔78%。還有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瑤族、侗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佈。
2016年,普格縣總戶數57332戶,總人口20.04萬人。其中:漢族3.13萬,彝族16.78萬人,其他民族人口1273人,彝族佔總人口比重為83.7%,漢族佔15.6%,其他民族佔0.7%,本年出生人口2449人,出生率14.42‰,死亡人口861人,死亡率為5.21‰,人口自然增長率9.35‰。
2020年,普格縣總人口21.88萬人,其中彝族人口佔85.6%,農業人口佔92.7%。
2021年6月2日,涼山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普格縣常住人口為180052人。

經濟


1999年,普格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8866萬元,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量為48.8:23.4:27.8,1999年,全縣糧食總產量64781噸,1999年全縣縣屬工業總產值達9528萬元。
2011年普格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6.02億元,是2006年的2.16倍、年均增長11.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1.55億元,比2006年增加1.067億元,年均增長25.72%。
2013年普格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6億元,較2012年增長12.5%。公共財政總收入2.0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3.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44億元,較2012年增長42.8%。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90元比2012年增長8.0%,農民人均純收入5562元,同比2012年增長14.2%。
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涼山州普格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第一產業

普格縣為馬鈴薯、蕎麥、青豌豆、芥茉等申報了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馬鈴薯既是普格縣主要的農作物,也是二半山以上地區廣大農民習慣種植的傳統產業,過去常年種植面積4.1萬畝,產量7.3萬噸。馬鈴薯產值占農業總產值2.4億元的27.92%。
普格縣利用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烤煙生產收穫后的土地資源,積極發展青豌豆生產,現基本實現規模化生產,成為把小春生產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的重點。普格縣種植的青豌豆於2003年獲《四川省無公害農產品青豌豆》證書,表現特點是早熟、莢大、籽粒飽滿。主要遠銷成都、重慶、武漢、貴陽、西安等省內外市場。
普格縣常年生產優質蕎麥6000噸以上,該作物質優、顆粒飽滿,是涼山州優質蕎麥主產區之一。
普格縣小興場區,因獨特的小氣候環境,常年種植常規稻在2萬畝左右,因光照強、晝夜溫差大,作物生育期長,所生產的“特別8號”稻米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這種米在當地被美稱為“珍珠米”。
2016年,普格縣實現農林牧漁及服務業實現總產值13.57億元,增長3.4%。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8.95萬畝,增長0.7%,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4.0%。其中小春播種面積7.51萬畝,大春播種面積21.44萬畝,增長1.0%,馬鈴薯播種面積13.2萬畝,增長1.5%。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7.39萬噸,增長1.6%,平均畝產255公斤。其中馬鈴薯產量(折糧)4.26萬噸,增長2.3%。主要經濟作物中,烤煙面積6.34萬畝,增長1.1%。收購產量11.44萬擔,下降25.2%;蔬菜產量4.41萬噸,增長4.3%;園林水果產量3470噸,增長0.5%。
2016年,普格縣鞏固和擴大以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為重點的生態建設成果,全年完成造林面積4000公頃,其中:完成退耕還林造林面積573公頃。年末全縣森林覆蓋率達29.9%。,森林病蟲害防治率達到100%。
2016年,普格縣全年牲畜存欄40.67萬頭(只),下降1.1%,其中:生豬存欄11.21萬頭,下降0.9%,牛存欄5.36萬頭,下降1.4%,羊存欄22.48萬隻,下降1.2%。全年牲畜出欄23.71萬頭(只),下降1.1%,其中:生豬出欄13.54萬頭,下降3.9%;羊出欄9.45萬隻,增長2.9%;牛出欄0.72萬頭,增長1.1%;家禽出欄26.59萬隻,增長1.0%。全年肉類總產量達1.16萬噸,增長0.3%,其中豬肉產量8571噸,下降0.6%;羊肉產量1476噸,增長4.2%;牛肉產量1120噸,增長1.3%;家禽肉產量389噸,增長2.1%;蠶繭產量(收購產量)9502擔,增長14.5%。實現畜牧業產值5.02億元,增長3.0%,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37.0%。
2016年末,普格縣累計農田有效灌溉面積5140公頃;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4038噸;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0.03萬千瓦特。

第二產業

2006年普格縣全部工業總產值完成36551萬元,同比2005增長1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完成29206萬元,同比增長14%。工業產品產量:雞精完成13055噸、澱粉完成998噸、發電量6344萬度、水泥6.1萬噸、機制磚942萬塊、工業硅1664噸、碳化硅1172噸、供水64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完成26645萬元,同比2005增長10%。
至2008年底,普格縣擁有工業、商貿、糧食、郵電、醫藥、建築、飲食服務等企業42家,職工2102人。工業企業以生產食品、建材、電業為主,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有固定資產19500餘萬元,年產值1個億以上,年創利稅近3千萬元。
2013年普格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40億元、增長7.7%。“兩河流域”魯溪河一級、團結等電站建設有序推進,全縣總裝機達到18.04萬千瓦、增長3.8%。
2016年,普格縣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3.44億元,增長2.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4.4%,年末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6%。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58億元,增長4.6%,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11.22億元,增長1.8%,營業收入6.75億元,下降4.5%,實現利潤總額7894萬元,增長15.0%,利稅總額1.26億元,增長8.4%,出口味精2.60萬噸,增長9.3%,實現出口交貨值2.33億元,下降7.5%。主要產品產量中,味精4.22萬噸,增長4.4%,發電量4.87億度,增長5.1%。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3.98億元,下降1.4%。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6年,普格縣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4億元,同比增長9.6%。按行業分:批發業48萬元,增長12.0%,零售業6.33億元,增長10.0%,其中限額以上756萬元,下降6.5%;住宿業141萬元,下降28.9%,其中限額以上116萬元,下降33.9%;餐飲業2.36億元,增長11.1%,其中限額以上595萬元,下降4.3%;石油報刊3242萬元,下降5.1%。
交通、郵電和旅遊
2016年末,普格縣公路里程1099公里。完成貨物周轉量946萬噸公里,增長1.5%,完成客運周轉量4623萬人公里,增長6.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7109萬元,增長1.6%。
2016年,普格縣全年郵電主營業務收入5818萬元,增長12.2%,年末固定電話用戶7250戶,增長25.3%,行動電話用戶數81641,增長3.9%,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7712戶,增長30.2%。
2016年,普格縣接待國內外遊客181.5萬人次,增長21.0%;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2億元同比增長同比增長15.0%。
金融業
2016年末,普格縣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郵政銀行)各項存款餘額28.30億元,增長7.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餘額15.23億元,占各項存款餘額比重的53.8%;年末貸款餘額7.08億元,增長20.9%。

文化


特產

彝族酸菜雞、彝族臘肉、彝族香腸、彝族辣子雞、包臘煮雞、苦蕎餅、連渣菜、野菜、特色烤肉、手抓砣砣肉、酸菜土豆湯等。
普格縣特色
普格縣特色
優質蕎麥
普格縣常年生產優質蕎麥6000噸以上,該作物品質優、顆粒飽滿,是涼山州優質蕎麥主產區之一。
珍珠米
普格縣小興場區,因獨特的小氣候環境,常年種植常規稻在2萬畝左右,因光照強、晝夜溫差大,作物生育期長,所生產的稻米深受當地居民喜愛,這種米在當地被美稱為“珍珠米”。
火把節
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相傳普格是彝族火把節的發祥地,涼山第一個火把節場地在普格縣西洛耶底的日都迪散。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左右,普格各地彝族群眾都要舉行賽馬、鬥牛、斗羊、鬥雞、摔跤、爬竿、選美、對歌、火把游山等極富民族特色的活動。屆時是歌的海洋,花的世界,青年男女在舉火把遊玩之後,還要舉行篝火晚會,彈月琴,撥口弦,跳達體舞,盡情歡歌,通宵達旦。
彝族年
火把節
火把節
是彝族的傳統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普格彝族年一般在每年公曆的十月至十一月擇吉日舉行,過年要過三天,第一天“點煙火”,第二天玩各種古老遊戲,第三天“送祖”。過年後就開始拜年,禮物一般為酒、肉、禽、蛋類。
普格彝族婚俗
普格彝族婚俗保留著古老的傳統和神秘的色彩。包括訂婚和結婚兩大程序。整個婚禮過程中,以潑水、抹黑臉、背新娘等方式使婚禮充滿歡樂、風趣和幽默,“搶、背、瞧”被譽為彝族婚禮中的“三絕”。
葬禮
普格彝族葬禮完整地保持了彝人祖先的原始習俗,方式為火葬,主要包括備喪、祭奠、指路、招魂、出葬、火化、聚食等儀式,長者去世后,還要舉行安靈儀式和超度送靈儀式。
紅軍長征過普格
普格是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1935年5月,長征途中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九軍團在軍團長羅炳輝、政委何長工、政治部主任黃火青、參謀長郭天明的率領下渡金沙江,經披砂、松林坪進入普格境內。紅軍在大水塘(今坪塘村)一棵大黃桷樹下小憩,向群眾作革命宣傳,並解救受國民黨敵機轟炸的群眾,當地群眾遂將這棵樹長期保護下來,敬稱為“紅軍樹”,縣人民政府1977年將“紅軍樹”列為重點保護文物。紅軍在普格的3天時間裡,沿途向群眾宣傳紅軍宗旨,傳播革命道理,打土豪、分浮財、為民除害,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迹。普格也有34名各族群眾參加了紅軍。
彝寨街道名由來
“茲姆廣場”四周的街道以古時開天闢地的神仙名字命名。北方的街道取名為“司刃鼎力路”,南方的街道取名為“阿俄殊補路”,東西向的街道取名為“孺刃古達路”,廣場西邊的街道取名為“蜀刃邇達路”。其他兩條街道取名為“亘摩阿邇路”和“司刃約祖路”。“亘摩阿邇”是鍛造擎天大柱的神匠,“司刃約祖”是打造山川河流的神仙。
彝寨外圍的四條街道以普格境內有名的景區景點命名,意為普格擁有鍾靈毓秀的自然資源,悠久燦爛的人文景觀。通往螺髻山景區的街道取名為“螺髻大道”;彝寨東面的街道取名為“特補瑙達路”,“特補瑙達”是螺髻山區的彝語稱謂;進入寨內的街道取名為“拉箐日澤路”,“拉箐日澤”是普格縣灣洛鄉境內的拉箐瀑布,是彝族優秀古典敘事抒情長詩《媽媽的女兒》的誕生地,取名“拉箐日澤路”,一是此路有水有瀑布,還有“媽媽的女兒”雕像,二是強調普格是《媽媽的女兒》的故鄉;彝寨西面的街道取名為“日都迪薩路”,“日都迪薩”在普格縣耶底鄉境內,是彝族火把節的發祥地,取名“日都迪薩路”,是為了彰顯和強調普格是彝族傳統火把節的故鄉,此外,彝語“日都”是清泉噴涌的意思,有源源不斷地為“拉箐日澤”提供源頭活水之意。

交通


2005年普格縣公路總里程619公里。其中:省道117公里,縣道42公里,鄉道299公里,村組道194公里,專用公路29公里,旅遊路8公里。全縣34個鄉鎮全部通公路,村、組通公路率分別57%和51%。
2008年,普格縣完成通鄉油路62.2公里,新建村道70.7公里、農村客運簡易站4個,完成42.2公里縣道普格至昭覺三灣河公路的改造。2011年,全縣公路總里程1280公里,比2006年增長32.5%。
2013年普格縣完成西巧路和普三路升級改造前期工作,大坪等4條通鄉油路全面推進,完成菜子等7條通鄉油路工可評審,新建通村公路40.4公里。

社會


城市建設

至2010年底,普格縣城規劃區面積為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為1.4平方公里,區域建設用地0.58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0.31平方公里,公共設施用地0.08平方公里,工業用地0.09平方公里,道路廣場用地0.04平方公里,市政公用設施用地0.01平方公里,綠地0.01平方公里。城區實有房屋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區域內實有居住人口1.13萬人,人均居住面積14.2平方米,城區通訊、供電、供水、排污系統配套。

教育

截至2016年末,普格縣有小學(完小)38所,普通中學5所。小學在校生29652人,增長4.1%,中學在校生8353人,增長14.0%。小學專任教師1055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453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末,普格縣擁有縣級醫療衛生機構數6個(其中公立醫院4個)、鄉鎮衛生院34個、村衛生室153個,床位566張,衛生技術人員452人,職業(助理)醫師170人。

活動

2010年,普格縣農村共產黨員現代遠程教育點64個,“2131”電影放映工程放映電影2131場,觀眾53萬人次,實現電影放映“村村覆蓋”,全縣新增省級文明單位1個,州級文明單位2個、州級文明單位標兵1個、縣級文明單位3個。截至2016年末,普格縣擁有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3萬冊,文化館1個。

民生

截至2016年,普格縣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8370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16人,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412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8396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130023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1102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160人。

旅遊


螺髻山
螺髻山
螺髻山旅遊景區
螺髻山旅遊景區是邛海—螺髻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地跨普格、德昌、西昌兩縣一市。2002年5月,邛海—螺髻山風景名勝區被正式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螺髻山景區完整保存了第四紀古冰川遺跡,以“冰川刻槽、杜鵑花海、冰川湖泊、角峰刃脊、溫泉瀑布”等典型景觀構成的“螺髻五絕”享譽中外。
螺髻山由珍珠湖景區、溫泉瀑布景區、五彩池景區、鹿廠溝景區、樂躍溝景區、姑姑山景區等6個片區構成,已向遊人開放的主風景區(珍珠湖景區)位於普格縣螺髻山鎮境內,這是景點最集中,風景最優美的一個景區,核心遊覽區60.88平方公里。
冰川湖泊
螺髻山上的33個冰斗湖,沿主山脊東西兩側呈群狀分佈,藏於原始森林中,湖邊杜鵑環繞,四周冷杉林密布,煙波浩淼,有的背靠山峰,峰群樹叢倒映,雲影天光,景色奇絕;有的終年雲蒸霧鎖,變幻莫測,別有情趣。山峰、森林、湖泊的美給人以寂靜、幽深之感,陶醉於古樸原始的自然美之中。山、林、花、湖相依相伴,交相輝映。
五彩繽紛的冰川湖泊
冰川刻槽
螺髻山第四紀冰川遺跡清晰完整,舉世罕見,堪稱“世界古冰川地質公園”,具有獨特的旅遊和科考價值。目前發現的一號刻槽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最大古冰川刻槽。
角峰刃脊
據衛星遙感資料顯示,景區內山脊高出4000米的山峰有58座。有的群峰疊翠上蒼穹,有的四壁陡立,猶如天柱,有的絕萬仞刃,深崖巨壑。其峰群之集中,規模之宏大,造型之奇異,在中國山體景觀中尚屬罕見。
杜鵑花海
山上屬杜鵑花科的就有30餘種,分佈在海拔1500米到4000米之間。低山的報春花,山中的雲南杜鵑、大象杜鵑、圓葉杜鵑、乳黃杜鵑、大王杜鵑、棕背杜鵑,繁華怒放於初夏,多系杜鵑古樹,枝幹扭曲,虯根裸露,棵棵皆為盆景,盛開時或紅或白,或黃或粉。
溫泉瀑布
螺髻山大峽谷溫泉瀑布居四川省24名泉之首。溫泉泉水沿山為池、水簾洞、鴛鴦池、青龍宮飛瀉而下,形成高20米,寬15米的瀑布,潔白晶瑩。
螺髻山彝寨
螺髻山彝寨位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螺髻山下,地處螺髻山集鎮,螺髻山彝寨佔地170餘畝,由82個不同類型的彝族特色民居、兩座寨門、11個大小碉樓、客棧、茲姆廣場、阿莫里惹雕塑、畢阿史拉則浮雕和民族特色穿枋等景觀組成。
正寨門以彝族傳統的碉樓作為主體架構,正、背面青石浮雕以彝族圖騰鷹、虎圖案作為裝飾,表現出一種英雄主義色彩和勇敢頑強的民族精神;側面青石浮雕以彝族的護身符圖案作為裝飾,以求出入平安,表現出了和平、安寧、幸福的願望。
中間的立柱雕刻了彝語“子惹”、“里惹”,意為頂天立地柱,在彝族傳說中天地的分開就是靠頂天立地柱撐頂開的。也有一種說法稱之為天梯,天梯是地上的萬物與天神們交往的通道。在立柱的裝飾上採用了彝族傳統圖案與彝族訓世詩《瑪木特衣》的選段相結合。
側寨門採用非對稱形式來平衡斜坡造成的視覺重力,結構構的設計理念表現寨門,不完整和殘斷給人一種對歷史無限想象的空間,自然的斜坡彷彿是過去的山洪或泥石流,沖斷和埋藏了遠古的文化、歷史。寨門的主體在過去或許是碉樓,或許是其它什麼,斷柱、殘牆和裸露和橫樑或使人在追問它們的歷史到底是什麼,整個寨門簡潔大方,給人予無限遐想的空間,突出了阿都性格。
雕塑《媽媽的女兒》取材於彝族民間經典敘事抒情長詩,《媽媽的女兒》如泣如訴的詩詞膾炙人口、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少年女兒容貌如索瑪花般美麗動人,舉止似拉箐河般流利體體。她在秀麗的阿麗山上牧羊放歌,在清澈的拉箐河畔梳洗打扮,在故鄉度過了天真爛漫的快樂童年。涼山彝族婦女都愛聽愛唱《媽媽的女兒》。每當火把節,或是女兒出嫁時,她們便聚集一堂,輪番吟唱《媽媽的女兒》,感懷女兒,互訴衷腸。
茲姆廣場
“茲姆廣場”位於彝寨中心位置,面積約2000平方米。廣場主要由開天闢地雕塑、六個十魯拇、三道兵器架門、開天闢地傳說彝語石刻、彝族三色旗等景觀組成。“茲姆”,彝語,有創世之意。廣場取名為“茲姆廣場”,意為彝族先祖曾經開天闢地,創造過輝煌燦爛的五彩世界;當今彝族毫不遜色,傳承先輩勇猛無畏之遺風,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再續新篇,再創輝煌。
十魯拇
十魯拇是彝族古時候的戰爭令牌。真實的十魯拇大小與人的大拇指差不多,形似人的大拇指,刻有人臉像,背綁羽毛和辣椒時表示十萬火急。一旦發生戰情時,傳令者就騎馬飛奔至各村寨,不用進寨,在寨口用綁著十魯拇的箭射入寨中,寨中人揀到十魯拇后就知道戰爭將至,就會立即武裝起來,投入戰鬥。傳令者以箭傳射,不入村寨,這樣大大節約了傳令時間。
三色旗
三色旗由紅、黃、黑三面三角旗組成,旗面分別繪有日、月、支格阿魯、彝族十月曆法圖案。紅、黃、黑是彝族最傳統的三種顏色,紅色代表勇敢、熱情,黃色代表光明、美麗,黑色代表高貴、莊重。中間的旗杆高9.9米,兩邊的旗杆高9米,彝族人民認為“9”字是最大的數字,在彝語中“9”字也代表著吉祥、長久、穩固,表現了彝族人民愛好和平、嚮往安寧的性情。
大型浮雕――畢阿史拉則
畢阿史拉則傳為彝族的大畢摩。浮雕中巨大的頭像為畢摩畢阿史拉則造像,右邊為禽克――畢摩神扇,左邊為畢摩的神簽筒,上刻涼山彝族沙馬錫哈的星像圖(星像圖采自《彝族天文學史》),原圖為圓弧形,浮雕中為了作品造型需要,以直列方式刻於神簽筒上。上部刻有支格阿龍、日、月、飛馬圖,背景為時隱時現的畢摩經文。
普格縣浮雕
普格縣浮雕
畢阿史拉則頭像正面寬2米,高3.6米,側面寬1.6米,該頭像是中國彝族第一大畢摩造像,與畢阿史拉則第一大畢摩的身份相吻合,也與螺髻山中國彝族第一寨的身份相吻合。
傘形路燈
傘形路燈上部採用了彝族傳統用具――黃蠟傘作為燈罩,下部採用了彝族婦女傳統服裝――百褶裙作為燈座。黃蠟傘和百褶裙是彝族少女最喜愛的飾品,每當火把節到來,彝族少女便要穿上百褶裙,打起黃蠟傘,三五一群,來到火把場,唱起山歌,跳起朵洛荷,參加選美,尋覓自己的心上人,每當這時,一把把黃蠟傘下便是一對對有情人在互訴衷腸。
民族特色穿枋
遠古的時候,彝族民居多為木製結構,穿枋是房屋結構的組成部分,為房屋的挑梁,也可用作懸掛玉米等糧食,懸掛得越多表示越富有。後來,人們在穿枋上雕刻各種圖案,穿枋逐漸演變為一種飾品。穿枋一般由斗拱和橫枋組成,斗拱的形狀多種多樣,有牛頭、羊頭等形狀。穿枋可以是單層的,也可以是多層的。穿枋的色彩以彝族最傳統的紅、黃、黑三色作為主色調,圖案多採用彝族圖騰鷹、虎,器皿,四季花卉,日、月、飛禽、走獸、飛天、紋飾等,玲瓏剔透,自然生動,表現了彝族人民追求和平、吉祥、平安的美好願望。民族風情
涼山州普格縣是彝族聚居縣,民族風情以彝族風情為主。彝族火把節、彝族年、彝家婚俗、葬禮和安魂儀式等民風民俗與眾不同。

代表人物


吉克阿優1985年出生在普格縣小興場區瓦洛鄉彎洛村翻身組,2014年“浙江省農民讀書徵文比賽一等獎”,嘉興市“書香飄水鄉”徵文比賽一等獎等三十個獎項。他也於2013年加入平湖市作家協會,現為林埭鎮清溪文學協會秘書長。

獲得榮譽


2004年普格被省文化廳授予“中國彝族火把節之鄉”、被省政府評為“四川省文化先進縣”,2007年彝族民間文藝“朵洛荷”被省政府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13年獲得“中國最佳民俗文化旅遊名縣”稱號。
2019年5月18日,普格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20年3月31日,普格縣入選2019年度四川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市、區)。
2020年6月30日,普格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1年8月10日,入選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