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性肝硬化

膽汁性肝硬化

膽汁性肝硬化是因膽道阻塞,膽汁淤積而引起的肝硬化,分為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和繼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後者由肝外膽管長期梗阻引起。一般認為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緩解與惡化交替出現,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乾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及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等。繼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為膽管系統阻塞。膽汁性肝硬化表現為瘙癢、肝脾腫大、黃疸、皮膚黃色瘤、肝掌等。治療膽汁性肝硬化可採用飲食調整、藥物治療、對症治療、手術治療等。膽汁性肝硬化可併發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大出血、感染、肝腎綜合征等。預后與疾病嚴重程度有關,經積極治療可改善癥狀。

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普通外科

病因


● 膽汁性肝硬化分為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和繼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繼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病因

● 膽管系統阻塞
● 肝外膽道先天閉鎖(兒童患者)
● 膽總管囊腫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 可能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
● 門管區小葉間膽管上皮可發生空泡變性及壞死,並有淋巴細胞浸潤,繼而小膽管破壞並出現淤膽現象,纖維組織增生並侵入、分隔肝小葉,最終發展成肝硬化。

癥狀


● 膽汁性肝硬化可表現為:
● 日輕夜重的瘙癢,肝腫大,脾腫大。有疲乏感,黃疸。
● 黃疣、角膜色素環、肝掌、蜘蛛痣,抓痕部位有蝶形皮膚色素斑,皮膚變粗、變厚。
● 掌、跖、胸背皮膚有結節狀黃疣,也有沿膝、肘、臀、肌腱、神經鞘分佈的結節狀黃疣。杵狀指,長骨骨膜炎可伴有疼痛與壓痛。
● 骨質疏鬆、骨軟化、椎體壓縮,肋骨及長骨骨折。
● 脂肪瀉、夜盲、皮膚角化、骨骼變化及凝血功能障礙。

檢查


● 診斷膽汁性肝硬化需要做的檢查有實驗室檢查、膽道造影、肝穿刺活檢等。
● 實驗室檢查
● ● 血膽紅素增高,血清鹼性磷酸酶增高。血清膽酸濃度增加,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疾病晚期血清白蛋白減少;球蛋白增加。抗線粒體抗體、鹼性磷酸酶、IgM三者升高對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有確診意義。
● 膽道造影
● ● 可用靜脈法、經皮經肝膽管造影或內鏡逆行膽管造影法。
● 肝穿刺活檢
● ● 活體病理檢查有確診價值。

診斷


● 診斷膽汁性肝硬化可依據臨床表現、體征、實驗室檢查、膽道造影、肝穿刺活檢等。
● 患者皮膚明顯瘙癢,肝大,有疲乏感,黃疸。
● 黃疣、角膜色素環、肝掌、蜘蛛痣,抓痕部位有蝶形皮膚色素斑,皮膚變粗、變厚。
● 皮膚有結節狀黃疣,杵狀指,長骨疼痛與壓痛。
● 血清總膽固醇明顯增高,血清膽紅素輕、中度升高,鹼性磷酸酶增高,膽酸濃度增加。IgM升高,抗線粒體抗體陽性且滴度高。
● 膽道造影:可用靜脈法、經皮經肝膽管造影或內鏡逆行膽管造影法。小膽管扭曲。
● 肝穿刺活檢:活體病理檢查,有確診價值。

鑒別診斷


● 膽汁性肝硬化需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 自身免疫性肝炎
● ● 其生化檢查特點為血清氨基轉移酶水平明顯升高,球蛋白、IgG水平升高,病理學特點為肝界面性炎症,以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為主,肝細胞可呈玫瑰花結樣改變,糖皮質激素療效好。
●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 ● 主要累及大膽管,且多有細菌感染性發熱,膽管系統造影可輔助鑒別。
● 藥物引起的黃疸
● ● 多由個體過敏引起,有服藥史,在服藥后數周之內發病,黃疸可持續數年,常伴血嗜酸粒細胞增高。
● 病毒性肝炎所致淤膽型肝炎
● ● 多有流行病學資料,血清AMA陰性,肝炎病毒學指標陽性。

治療


藥物治療

● 熊去氧膽酸: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療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藥物,使膽汁淤積症的血清標誌物得到改善。
● D-青黴胺:抑制炎性反應,減輕纖維化,延長患者生存期。每周查尿蛋白,4周后每月查1次,觀察白細胞計數變化。
● 免疫抑製藥:
● ● 環孢素A,因有肝、腎毒性不宜久用。
● ● 甲氨蝶呤,早期小劑量應用可改善組織學變化。
● ● 硫唑嘌呤,可改善膽管排泄。

對症治療

● 針對瘙癢、骨質疏鬆及骨化、夜盲症、凝血功能障礙等進行對症治療。

飲食調整

● 低脂肪、高糖、高蛋白飲食,多食蔬菜。

手術治療

● 對於膽管梗阻引起的膽汁淤積,積極行手術治療解除梗阻。

危害


● 肝性腦病(肝昏迷)
● ● 是最常見的死亡原因。
● 上消化道大出血
● ● 門靜脈高壓引起的胃底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糜爛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征等也可引起出血。
● 感染
● ● 肝硬化患者易發生氣管炎、肺炎、腸道感染、自發性腹膜炎及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症等。
● 肝腎綜合征
● ● 肝硬化合併頑固性腹水,持續時間長,或合併感染,原有肝病加重等因素,出現少尿、無尿、氮質血症、低血鈉、低尿鈉等。

預后


● 預后與血清總膽紅素、白蛋白、年齡、凝血酶原時間和水腫程度有關。
● 及時發現,及早的正規治療,早期肝硬化康復的概率比較大。
● 若出現嚴重癥狀,如出血傾向及貧血,明顯的消化道癥狀、全身癥狀,內分泌失調癥狀,治療效果差。

預防


● 日常生活中多食用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 及時治療膽囊疾病,可以有效地避免影響患者的膽汁排泄,預防膽汁性肝硬化的出現。
● 注意鍛煉身體,節制飲酒,合理飲食。控制自身的生活習慣。
● 加強勞動保健,定期體格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