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思潮
社會思潮
社會思潮是反映特定環境中人們的某種利益或要求並對社會生活有廣泛影響的思想趨勢或傾向。它具有“潮水”般的流動性與有漲有落的階段性。其形成有時是自發的,有時則是因思想家的推動或倡導。其性質和具體表現多種多樣。要研究某一特定時期的社會思潮,既要考察該時期的社會心理的動向,也要研究各種社會意識形態、思想學派及其思想家。社會思潮是一定時期社會存在的反映,是社會氣候的“晴雨表”。具有整體性和普遍性的社會思潮,是時代必然性的產物,同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一定的生產方式相聯繫。無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藝思潮,還是法國古典時代掀起的悲劇運動狂風,以及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湧起的社會改革思潮,都與當時人們社會生活條件相聯繫著,具有濃厚的時代精神。一個民族在一定的時代里,接受什麼樣的社會思潮,常常反映了該民族的思想和理論水平。社會思潮對社會存在具有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作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社會思潮是在一定歷史時期內,反映一定階段、一定階層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種思想傾向。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的社會思潮,是當代起主導作用的社會思潮,全民在這樣的社會思潮影響下,適應改革、開放的要求。人事管理者可藉助這一社會思潮的力量,適度加大輿論宣傳,強化改革宣傳的力度,有助於人事改革的社會思潮的形成。
1.現代性
2.現實性
3.群體性
4.能動性
5.變動性
思潮的發生髮展的規律:向著成熟的學術理論發展,向著普遍的社會心理發展,滲透,和沉澱,影響力不斷擴大。
(1)歷史性。表現為社會思潮總是社會歷史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並帶有該時代的印記,對該時代人們的精神層面、生活層面起著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影響。
(2)區域性。表現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由於文化背景、生產力水平的差異而生成的各異的社會思潮。社會思潮有國外引進的,也有本土產生的。
(3)群體性。表現為社會思潮在一定階級或階層的人群中得到較為廣泛的傳播與支持,顯現出絕大多數人的共鳴與趨同。
(4)功利性。表現為社會思潮作為一定社會利益集團的一種願望表達,它總是帶有明顯的目的亦即功利色彩,與其利益和要求聯繫在一起。
(5)變異性。表現為社會思潮的時效,並非一成不變。當現有思潮與主流意識形態方向一致時,其思潮就能保持、維護、控制在穩定的狀態;反之,就會刺激社會信息反饋機制的調整,迫使意識形態升級換代,以新的面目出現。
(6)癥候性。表現為社會思潮是社會心理和社會情感的表徵,是政治、經濟矛盾運動的直接反映。大量社會潛意識的產生和鬱積會蔓延成某種癥候,並以象徵化的符號來宣洩。
社會思潮也可以定義為:經過思想家倡導而在大眾中持續流行,與時代和社會重大問題相關的較系統較集中的那些思想觀點的運動。
1.社會思潮與社會意識:社會思潮是社會意識的特殊運動形式
2.社會思潮與學術派別:
相同點:都有主題代表觀點基本的學術立場和興衰
不同點:影響不同,社會思潮影響更廣泛
壽命不同,學派會衰落,思潮的影響卻不敗
學術派別的思想理論是社會思潮的核心,是社會思潮的理論代表。
學術派別的領袖也有可能成為社會思潮的代表。
3.社會思潮與“社會熱點”
相同點:都是輿論和大眾的思想的反映。
不同點:持續時間不同,“熱點”熱得快冷得也快,社會思潮潮起潮落,持續不斷。
兩者是互動的,社會思潮可以與“熱點”結合,廣泛傳播
社會思潮的發生:
歷史前提:
1.社會意識的客觀化 2.精神文化的專門化 3.傳播媒介的大眾化
現實基礎:
客觀:大改革大動亂的時代,為解決社會出現的重大問題。
主觀:精神領袖思想家的出現;人民大眾的參與
社會思潮的傳播途徑和方式:
經過三級層面傳播(分三級擴散)
第一級專業學術界,這是思潮的源頭,也是核心
第二級一般知識界
第三級社會公眾
核心層的思想能否被第二層接受和熱情擁護,是思想能否形成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