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放射學雜誌

實用放射學雜誌社主辦月刊

《實用放射學雜誌》創刊於1985年,是由陝西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管、實用放射學雜誌社主辦的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醫學影像學學術期刊。

據2020年2月期刊官網顯示,《實用放射學雜誌》第六屆編輯委員會共有編委22人。

據2020年2月11日中國知網顯示,《實用放射學雜誌》出版文獻共10022篇,總被下載617412 次、總被引44483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849、(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807 。據2020年2月1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實用放射學雜誌》載文量為12130篇、基金論文量為2063篇,被引量為57640次、下載量為1007987次,2017年影響因子為1.13。

歷史沿革


1985年,《實用放射學雜誌》創刊,以季刊穩定發行。
1991年,該刊刊期由季刊變更為雙月刊。
1992年,該刊刊期由雙月刊變更為月刊,大16開,144頁。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

欄目介紹


設有:中樞神經放射學、頭頸部放射學、胸部放射學、腹部放射學、骨骼肌肉放射學、泌尿生殖放射學、血管放射學、乳腺放射學、小兒放射學、介入放射學、影像技術學、計算機在醫學影像學中的應用、實驗研究、綜述、講座、繼續教育、短篇論著、經驗交流、病例報道等欄目。
● 刊登內容
《實用放射學雜誌》主要報道X線、計算機X線攝影(CR)、數字X線攝影(DR)、DSA、CT、MRI、介入放射學、影像技術學等醫學影像學領域的新技術、新成果。
● 讀者對象
《實用放射學雜誌》讀者對象主要為醫學影像學工作者。

人員編製


據2020年2月期刊官網顯示,《實用放射學雜誌》第六屆編輯委員會共有編委22人。
《實用放射學雜誌》第六屆編輯委員會編委名單
職位姓名
編委劉玉清、周康榮、蔣學祥、馬大慶、張雪林、張雲亭、章士正、周翔平、陳克敏、龔洪翰、王德杭、梁碧玲、趙斌、劉懷軍、劉斯潤、楊廣夫、魏經國、董季平、王澤忠、孟兆瑞、劉振堂、賀洪德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實用放射學雜誌》第六屆編輯委員會領導
職務名單
主編宦怡、郭佑民
副主編孫立軍、王瑋、劉士遠、楊軍樂、王霄英、陶曉峰、宋彬、白芝蘭、楊健、李文彬、羅良平、周俊林
名譽主編戴建平、祁吉、Chi-Shing Zee(美國)、肖湘生、郭啟勇、馮曉源、徐克、魚博浪
社長楊軍樂

主要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20年2月期刊官網顯示,《實用放射學雜誌》在中國國內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陝西省報刊發行局發行;在中國國外由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發行。
據2020年2月11日中國知網顯示,《實用放射學雜誌》出版文獻共10022篇。
據2020年2月1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實用放射學雜誌》載文量為12130篇、基金論文量為2063篇。

影響

據2020年2月11日中國知網顯示,《實用放射學雜誌》總被下載617412次、總被引44483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849、(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807。
據2020年2月1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實用放射學雜誌》被引量為57640次、下載量為1007987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實用放射學雜誌》影響因子為1.13,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1148名。

收錄情況

《實用放射學雜誌》是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來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CA化學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8)、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波蘭《哥白尼索引》、WHO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中國科技期刊精品資料庫、萬方數據等收錄。

獲得榮譽


《實用放射學雜誌》曾獲得中科雙效期刊獎、《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獎。

文化傳統


精神理念

《實用放射學雜誌》堅持以學術性為前提,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術性與實用性相結合,面向基層,突出實用的辦刊宗旨。
來源
《實用放射學雜誌》現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期刊,中國科技期刊精品資料庫選入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全文資料庫收錄期刊,WHO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來源期刊,美國《劍橋科學文摘》來源期刊,波蘭《哥白尼索引》來源期刊。

社會事件


合作交流

2019年3月28日至31日,全國心胸高峰論壇會在陝西省漢中市召開,會議由中華放射學會心胸學組、《實用放射學雜誌》、漢中市醫學會、漢申市中心醫院等聯合主辦。

投稿須知


1.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創新性,力求重點突出,論點明確,資料真實,數據可靠,結構嚴謹,寫作規範,表達準確,文字精鍊、通順。論著、綜述、講座等勿超過4000字,經驗交流和短篇報道等勿超過1000字。
2.文題一般採用由名片語成的片語,不超過20個漢字或10個外文實詞,不宜使用非公知的英文縮略詞,所有文章都須附英文題,且每個實詞的首字母應大寫。
3.論著須附中英文對照的結構式摘要,內容應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結論(Conclusion)四部分,“結果”項應簡要列出論文的主要研究結果及數據。摘要的字數以中文計300字左右為宜,採用第三人稱撰寫。論著需在摘要下方標引3~8個中英文關鍵詞,請採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醫學主題詞表(MeSH)中所列的詞,必要時可採用自由詞。各關鍵詞之間用“;”分隔。
4.作者署名順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變動。對文章中的各主要結論,均必須至少有一位作者負責。多位作者姓名間用“,”分隔。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應徵得本人同意,並要有作者親筆簽名的證明信。來稿必須在文末附作者簡介,內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學歷,職稱及主要從事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並請註明通信地址、郵政編碼及聯繫方式(M、O、E-mail)。
5.文內各項數據須準確無誤,必要時應作統計學處理。凡涉及統計學問題,應請統計學專家對統計學的設計和數據審核無誤。統計學符號按GB/T 3358.1—2009《統計學辭彙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並要用斜體。做顯著性檢驗時,在給出Ρ值的同時必須給出具體的檢驗值,如t值、χ值、q值等。
6.數字的使用按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執行;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的使用以GB 31003102.113—93《量和單位》系列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為準。
7.圖表務必少而精,表格內容不應和文字重複。每幅圖表(包括線條圖)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連續編碼,並在文內標註圖(表)位,每幅圖的序號和說明置於圖片下方(同一病例的圖片可用a、b、c……標註)。論著類論文和病例報道均須附典型病例圖片,圖片解析度須在300 dpi以上,TIF或JPG格式,清晰度和對比度良好,最好是醫院圖像工作站中直接提取的圖像,並用箭頭標註病變部位。大體標本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註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線條圖請用勾線筆繪製,要求清晰整齊,寬高比例適中。表格須按照三線表的格式設計,要求簡單明了,具有自明性,能用文字簡單說明的內容則不必列表。每幅圖表都應有圖(表)序號、表題,說明性的資料應置於圖(表)下方註釋中,並在註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非公知公用的縮寫。
8.參考文獻僅限於引用作者直接閱讀過的與本研究密切相關的文章,且要以近5年內公開發表的相關論著為主。為保證文獻質量,請作者認真查閱原文獻,所引用文獻由作者對照原文核實準確。參考文獻按GB/T 7714—200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格式著錄,並須按每條文獻在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逐條列於文末,並在正文內引用文字的右上角用方括弧標註。常見參考文獻著錄格式:①期刊:作者。題名[J].刊名:其他刊名信息,年,卷(期):起頁-止頁.②專著:著者。書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頁-止頁.③專著中的析出文獻:著者.題名[文獻類型標誌]//源文獻責任者.書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頁-止頁(析出文獻頁碼).各類外文文獻的書寫格式與中文示例相同。註:參考文獻的作者3位以內應全部列出,3位以上的只寫出前3位后加“等”或“et al”。外文期刊名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為標準縮寫,其中刊名和文題名的首字母應大寫。英文作者應姓前名后,姓全拼且首字母大寫,名字只保留大寫首字母。期刊文獻著錄時“卷期數”及“起止頁”必須寫全。
9.縮寫詞:文中盡量少用,必須使用時,除已被公認的縮寫詞可不加註釋直接引用外,其餘須於首次出現處寫出中文全稱,然後括弧注出其相應的英文全稱及縮寫詞,后兩者間用“,”分隔,之後可直接用縮寫詞。縮寫詞不得移行。醫學名詞的應用必須準確而規範,並要全文統一,不宜使用非規範性簡稱。
四、倫理要求
1.涉及人體的臨床研究,所有被研究者(志願者和患者)須實行知情告知並簽署知情同意書。必要時須經過研究者所在單位倫理委員會的論證和審批。
2.涉及動物的實驗研究,所有研究人員需提倡人道地進行動物實驗,必須嚴格遵守動物實驗的各項倫理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