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漢字,意思是能流動、有一定體積而沒有一定形狀的物質。

簡介


● 英文名稱:Humor/Thick Fluid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精神氣血津液

古籍摘選


● 骨屬屈伸,泄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靈樞·決氣》)

名詞解釋


● 津液中性質稠厚,流動性較小,灌注於骨節、臟腑、腦、髓等組織,起濡養潤滑作用的部分。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津液是機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臟腑組織器官的內在液體及其有關的分泌物,如汗液、淚液、鼻涕等。津與液經常合稱,津是質地清稀的,液是質地黏稠的,液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

液的生成與輸布

● 液主要來源於水谷精微,水液入胃,吸收水谷中的部分精微和水液,小腸泌別清濁,將水液大量吸收,並將糟粕運送至大腸,大腸再進一步吸收水液,最終形成糞便。在液的生成與輸布過程中,需要脾升清功能的作用,脾將液向上輸布到腦髓,向內輸布到臟腑。

液的生理功能

● 液是水液中稠厚的部分,富含營養,因此既有濡養作用,又有滋潤作用。
● 液分佈在關節,可以潤滑關節腔,使關節活動靈活自如。
● 液分佈在臟腑,可以起濡養作用,如心包腔、胸膜腔等腔隙內均有適當的液體,對心臟的跳動及肺的呼吸運動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 液分佈在腦髓中可以營養神經,如腦脊液中富含營養,不但可以營養神經,對神經系統還有重要的保護作用。

液和津的關係

● 液和津均是正常的水液,液的質地濃厚,津的質地清晰;液的流動性較小,津的流動性較大;液多分佈在體內如臟腑、腦、髓及關節等部位;津多分佈在體表如皮膚、口腔、目、毛孔等部位。因此津與液亦有陰陽屬性之不同,液走里而屬於陰,津走表而屬於陽。津與液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在通常情況下,津液之間不做嚴格的區分,其不同主要在病理狀態下,主要表現為“傷津”與“脫液”。傷津主要為水液的丟失,多為疾病的初始階段,常見於急性胃腸炎導致的吐瀉;脫液則不僅有水液的丟失,還有精微物質的消耗,多見於疾病後期。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4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