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十八里鋪鎮的結果 展開

十八里鋪鎮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轄鎮

十徠八里鋪鎮地處聊城市莘縣縣城南6公里,徒駭河南岸,現有人口37927人(2017),耕地8.6萬畝,轄87個行政村,鎮域面積80.29平方千米,是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地域面積第二大的鄉鎮。德(州)商(丘)高速公路與莘(縣)南(樂)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禹(城)范(縣)公路,莘(縣)范(縣)公路穿境南北。(註:2009年將雙廟、范庄、后十里塢、前十里塢、破樓、吳宋庄、劉庄、康夏庄、位庄、尹營、蔣庄、前柳屯、后柳屯、於屯、小營、張窪、西段屯、東段屯18個行政村劃歸莘縣城區管理)

歷史沿革


1949年為平原省聊城專區莘縣第六區,1956年改稱莘縣十八里鋪區,1971年建十八
十八里鋪鎮位於莘縣 ...
十八里鋪鎮位於莘縣 ...
里鋪鎮。1997年,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3萬,轄高庄、楊庄、李庄、曹庄、郭庄、趙莊、十里井、馬林庄、流庄、鋪張庄、十八里鋪、鞠屯、范庄、后十里塢、前十里塢、吳宋、田集、破樓、雙廟、三合、劉李棗、張李樓、后黃樓店、前黃樓店、店王莊、東李庄、劉爐、尚樓、陳蔣庄、尹營、康夏庄、位庄、張窪、丁庄、葛庄、農場、鹼碭、於屯、前柳屯、后柳屯、小營、東段屯、西段屯、寧堂、田張庄、北孫庄、苑庄49個村委會。1984年7月,分為十八里鋪鄉和王鋪鄉,1997年4月,十八里鋪鄉改為十八里鋪鎮,2001年3月,王鋪鄉和十八里鋪鎮又合併為現在的十八里鋪鎮。

行政區劃


曹庄村三義村東李庄村十里井村苑庄村南常庄村
馬林庄村前黃樓店村楊庄村田集村翟庄村大常庄村
田張庄村葛庄村趙莊村張李樓村十姓庄村任庄村
李大廟村寧堂村十八里鋪村鞠屯村后王鋪村王鋪街村
后黃樓店村孫庄村三合村尚樓村徐庄村齊王莊村
王莊村鋪張庄村高庄村鹼場村林屯村李屯村
丁庄村劉李棗村劉爐村申屯村李庄村薛廟村
郭庄村西李庄村農場村邵庄村太子張庄村前高庄村
邢庄村林庄村蘇堂村賈廟村楊堤村夏庄村
高堂村郝樓村李坊村流水坑村宋庄村
欒屯村中心閣村后高庄村杜庄村周庄村
楊河口村后李庄村大王莊村前王鋪村前李庄村

政治


現任領導

十八里鋪鎮黨委書記:張紅升
十八里鋪鎮黨委副書記:李占群,秦勇
黨十八里鋪鎮委委員、紀委書記:於桂林
十八里鋪鎮黨委委員:趙洪全、孫維陽、孫樂亭、趙茹華
莘縣十八里鋪鎮全鏈條服務蔬菜產業生產
莘縣十八里鋪鎮全鏈條服務蔬菜產業生產
十八里鋪鎮人大主席:張紅升
十八里鋪鎮人大副主席:薛代臣(正科)、張文祥
十八里鋪鎮鎮長:李占群
十八里鋪鎮副鎮長:趙洪全、郭相林、喬凡
徠十八里鋪鎮主任:張方堂
十八里鋪鎮副主任:翟自光(正科)、孫振芳、石代龍
信訪室主任:高學舉
黨政辦公室主任:李萬坤

經濟


發展民營經濟是強鎮之本,是解決鎮財政困難的有效途徑。鎮黨委、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十八里鋪鎮李屯村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十八里鋪鎮李屯村
政府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一把手”工程,強化措施、明確責任、嚴格獎懲。制定了《十八里鋪鎮發展民營經濟的優惠政策》和《關於招商引資的獎懲政策》,為全鎮發展民營經濟、招商引資工作創造了良好環境。全鎮工商戶數達到1200戶,工業企業82家,其中骨幹企業8家,限額以上企業4家,主要行業是紡織印染、塑料製品、電線電纜、煉鐵鑄造等,企業固定資產2億多元,從業人員7000多人。2003完成固定資投入8600萬元,招商引資7000萬元,民營企業銷售收入6.8億元,利稅3800萬元,實現工商稅收900多萬元。山東莘星紡織印染公司是國家中(一)型企業,經貿部已授予自營進出口權,是市級文明單位。
十八里鋪鎮重點培植了紡織印染、塑料製品、電線電纜、煉鐵鑄造、食品加工、服裝加工等支柱產業,突出抓好了莘星公司、新亞公司、莘光公司和莘冠公司四家限額企業的發展。2008年,民營經濟固定資產投資3.2億元,招商引資3.6萬元,實現銷售收入6.6億元,利稅6800萬元。2008年,莘星公司投資4000萬元,新增120台劍桿織機及20000枚紗錠項目及附屬設備。新亞公司投資8000萬元,征地80畝進行擴建,新增紗錠20000枚。強化企業管理,加強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聯繫與合作,引進各類管理人才和先進技術,山東省經濟學院把莘星公司作為實踐基地,實現優勢互補,為企業增添了活力。
十八里鋪鎮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市場為嚮導,以科技為動力,“走特色路子,創優質牌子”,全面提高農業產品質量和衛生安全標準,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和有機食品,黃瓜、芸豆、青椒、西葫蘆被農業部認證為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其中,青椒、西葫蘆被農業部認證為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2008年,全鎮新建大棚2460座,年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0000畝,年產無公害蔬菜近3億斤,總收入4.5億元,人均蔬菜收入8600元,約佔農民收入的80%。冬暖式大棚發展到3.2萬座,其中,建山東省第五代高標準冬暖式大棚16000個,發展露地菜3000畝,食用菌40萬平方米。積極引進新品種,以荷蘭曼迪、塔蘭多五彩椒、俄羅斯無刺黃瓜、以色列番茄等名優品種萬餘棚,單棚效益近3萬元,形成了以大蒜、黃瓜、芸豆為主的常規菜,以太空椒、五彩椒為主的稀特菜,以油桃、葡萄為主的優質水果,以草菇、杏孢菇、白靈菇為主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大力推廣菜菌間作、菜糧間作等種植模式,實現了三種三收、四種四收,單棚收入超萬元的冬暖式大棚佔92%以上。加強市場建設,1998年10月投資200萬元建佔地150畝蔬菜市場1處。2008年投資100萬元對蔬菜市場進行了改造,改善了市場環境。市場日交易量達80萬斤,進一步完善了產、供、銷體系。
近幾年來,十八里鋪鎮堅持以富民強鎮為目標,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民營經濟發展為突破口,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健康和諧發展。2008年,十八里鋪鎮完成生產總值1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億元,工商稅收1839萬元,十八里鋪鎮財政收入15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九千餘元。是省級文明鄉鎮、創安工作先進單位、科普工作先進單位,連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發展民營經濟明星鄉鎮”、“農業結構調整明星鄉鎮”等榮譽稱號。
山東省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
十八里鋪鎮是山東省首屆明星鄉鎮、文明鄉鎮、創安工作先進鎮、聊城市民營經濟發展明星鄉鎮、蔬菜生產明星鄉鎮、財源建設先進鎮,是山東省農業廳認定的無公害黃瓜、芸豆、青椒、西葫等蔬菜生產基地。堅持以市場為嚮導,以科技為動力,“走特色路子,創優質牌子”,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和衛生安全標準,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和有機食品,芸豆、西葫和黃瓜、青椒分別被國家農業部和山東省農業廳命名為無公害農產品。
十八里鋪鎮建有3萬座冬暖式蔬菜大棚。在擴大規模種植的同時,注重大棚效益的提高,狠抓新產品、新技術的引進推廣,提高產品的品質。2009年我鎮投資1000萬元,征地400畝,在蘇堂村建設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基地內大棚全部安裝了自動卷苫機,採用管灌等技術,引種“法拉利”牌西葫蘆和“聖女”、“千禧”牌櫻桃西紅柿、長豆角等新品種。大棚專業戶劉增民引種“法拉利”西葫蘆100米的大棚年收入35000元。基地引種的蔬菜,產量高,市場行情好,效益十分可觀,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新品種、新技術帶的高效益,使全鎮群眾嘗到了甜頭,激發了全鎮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積極性。
莘縣十八里鋪鎮蔬菜批發市場
十八里鋪鎮蔬菜批發市場位於莘縣縣城南部,兩者距離為6公里,在臨商公路東側,於1998年10月建成,佔地面積150畝,總投資500多萬元,辦公設施700平方米,綜合服務樓一棟,面積6000平方米,遮陽棚面積1萬多平方米,磅位300多個。
十八里鋪鎮鎮政府成立了市場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治安室、檢測室、結算室、過磅處和服務處等機構,制定了《市場管理人員守則》、《交易人員守則》、《客戶守則》等系列規章制度,強化約束機制,做到了有章可循。十八里鋪鎮還投資新修下水道、硬化路面,對低壓線路進行了改造。通過不斷完善服務設施和服務功能,使市場成了帶動全鎮產業結構調整的“龍頭”。目前,來自全國和周邊縣市的菜商菜農每天達2萬多人次,日均蔬菜交易量達80餘萬斤,產品輻射北京、上海、哈爾濱等40多個大中城市,解決了群眾賣菜難的問題,形成了市場拉動生產基地,基地促進、指導農戶發展的良性循環。另外,蔬菜批發市場的存在,還吸納了餐飲、裝運、過磅等服務人員近500餘人,形成了集食宿、運輸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場所,成為山東西部最大的蔬菜集散地。

社會


在抓經濟建設的同時,狠抓精神文明建設。倡導移風易俗,開展創建文明
莘縣十八里鋪鎮,"菜老大"提檔升級之路!
莘縣十八里鋪鎮,"菜老大"提檔升級之路!
戶、文明村、文明鄉鎮活動。全鎮社會風氣良好。雙擁、衛生工作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教育、文化、科技、工、青、婦等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在解放思想、幹事創事,發展經濟的大潮面前,鎮黨委、政府將緊緊抓住民營經濟、招商引資、產業結構調整、城鎮建設等工作不動搖,在發展經濟建設上,齊頭並進,努力建設小康社會。
十八里鋪鎮現有2處初中,20處小學,403名在職教師,4200多名學生。投資15萬多元對綜合治理辦公室按照規範化要求,進行了改造,新建了27個平安綜治“亮點”村,基本實現了村級綜治辦規範化,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建設”先進鄉鎮。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定》和“一法三規一條例”精神,開創了計劃生育工作新局面。2007年,投資80萬元對十八里鋪鎮服務站和26個村級服務室進行了規範化建設。2008年,教育事業總投資380萬元,對十八里鋪鎮中小學危房進行了改造,改造危房3000平方米,改善了辦學條件。實現了自來水“村村通”目標,69個村40000農民全部用上了安全健康水。沼氣用戶達到3000餘戶。廣播電視事業快速發展,十八里鋪鎮69個村莊全部安裝了有線電視,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新農村建設正有序穩步推進。

民生

城鎮建設
隨著經濟的發展,該鎮的城鎮建設也同步進行。該鎮城鎮建設的主體框架已形成。下一步,鎮黨委、政府本著高起點、高標準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爭取2004年再上新台階。鎮政府對城鎮建設進行了總體規劃,規劃方案由市規劃院設計。該鎮經過規劃后,水電、通信、交通等基礎設施將更加齊全,環境更加優美。
基礎設施
十八里鋪鎮聘請聊城市建築設計院對十八里鋪鎮村建設進行了總體規劃。投資600多萬元,修建農村公路210公里,改建新建橋樑60座,十八里鋪鎮基本上實現了村村通。在全市率先實現了電話鄉鎮目標。新挖溝渠36公里,新打井210眼。大王莊村滴灌節水工程試點取得良好效果,實施了農村電網改造,農村用電更安全、更方便、更節省。1.5萬畝鹼地項目改造順利完成,夯實了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創造了良好環境。

代表人物


徐繼生,男, 1948年10月生人,中共黨員,初中文化,經濟師,現任莘縣莘星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副董事長。1963年9月參加鄉鎮企業工作;1971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曾擔任區辦窯場場長;公社工交書記、綜合加工廠廠長;莘縣毛巾廠黨支部書記、廠長,兼任十八里鋪鄉黨委副書記、經委主任;莘縣紡織印染廠黨支部書記、廠長;莘縣莘星紡織印染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2009年2月至今任莘縣莘星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現為縣人大常委、市十三、十四屆人大代表、省十、十一屆人大代表;1995年12月被省政府評為“山東省優秀鄉鎮企業家”;1996年4月被山東省授予“富民興魯勞動獎章”;2001年11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2001創業之星”稱號;2002年1月被國家授予“全國第四屆鄉鎮企業家”稱號。

獲得榮譽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以加快經濟發展為主題,以工業立鎮,民營經濟強鎮,農業結構調整富民為目標,立足本鎮實際,樹立大招商、大開放、大發展意識,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民營經濟,有力的推進了全鎮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2003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8.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311萬元。多次受到省、市、縣的表彰,被評為“全省首屆明星鄉鎮”、“文明鄉鎮”、“創安工作先進單位”、“科普工作先進鄉鎮”、被聊城市評為“發展民營經濟明星鄉鎮”、“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明星鄉鎮”,“發展財源建設先進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