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營
密營
密營是東北抗日聯軍不屈不撓,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堅持敵後游擊戰爭,保存和發展抗日武裝,擴大實力。他們在深山密林中,儲備軍需、醫治傷員、修理槍械、收集敵情、宣傳抗日、縫製冬衣,在紅石林區的深山野林里,建起了很多秘密的宿營地,這些秘密的宿營地,被抗聯戰士和當地群眾稱之為“密營”。
目錄
密營
密營
在紅石林區的30餘處密營遺址,它不單是當年抗日聯軍艱苦卓絕的真實寫照,更是抗聯英雄們浴血奮戰的歷史鐵證。
蒿子湖——楊靖宇密營
蒿子湖楊靖宇密營,又稱“司令部密營”、“南崗頭密營”和“大頂子密營”。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生前生活戰鬥的地方。此密營位於紅石林業局紅石林場轄區,老龍崗山脈的密林中。(現已由紅石國家森林公園重新復建於紅石局通往白山湖的公路旁)密營地處東南走向的楊木溝上掌北側的山凹里,其北翻過南崗頭是大柳樹河溝源,向南越過老龍崗,是紅石林業局的批洲林場。
這裡山高林密,溝谷縱橫,怪石嶙峋,異常隱蔽。據1946年曾到過這座密營的當地農民介紹:密營是用木楞刻成的連體式馬架子房,頂蓋用樺樹皮及木拌子苫蓋,戧子內均分東西兩鋪火炕,皆為“暖戧子”(有炕或地火龍的戧子)。煙囪是用空心木做成的,密營結構十分整齊完整,配備也較為齊全,有宿舍、廚房、倉庫、藥房、糧倉、槍械所、哨所、楊靖宇居住地等設施。距廚房東南約6米處的斜上坡,有一木楞刻成的水井,井已坍塌,但井坑依然很深,裡面仍有清水涌動。
縱觀蒿子湖密營,四周被群山環抱,地處號稱方圓百里的蒿子湖之中,屬長白山原始林帶,中間又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大川——老龍崗,被當地人稱之為“迷魂陣”。一旦步入大川,便可見小川縱橫交錯,分延四周,地形複雜相似,很快就會迷失方向。1951年,東北烈士紀念館曾來人考察過這座密營,取走了一些遺物,其中有“太陽牌”膠底鞋、罐頭盒、玻璃杯、磨、碾子等。1953年初,通化市考察隊又一次來到蒿子湖密營考察,將附近一棵大白松上刻有“李二兔崽子去打獵”的聯絡暗號取走。兩次考察記錄如下:
蒿子湖密營是東北抗日聯軍一路軍楊靖宇總司令1935年至1940年居住過的重要密營遺址,密營於1935年建成,整個密營由兵舍、廚房、倉庫、藥房、磨房、槍械所、哨所等組成,其中,楊靖宇所居住的密營是用原木刻成的戧子,密營戧子建於一處東西寬15米,南北長16米的平台山麓上,現已自然坍塌。楊靖宇密營東西長8.5米,南北寬7米;牆基高15厘米,寬70厘米,木土牆中,有直徑約70厘米的朽木柱殘跡。東南6米處,有一條小溪,溪邊有一口木刻的水井,是當年抗聯戰士的飲用水源;戧子東側3米處,有一突出的山包,將密營遮掩,是一處絕佳的天然屏障。山包的密林旁,有一圓坑,圓坑內由木杆鋪地,是警衛哨兵的掩體。
距蒿子湖以西約3華里處的王家店小西南岔南山上,也發現兩處密營遺址,此密營也是楊靖宇當年所居住過的地方。當年,小西南岔屯有戶農民叫李振邦,綽號“李炮手”,因常年入山打獵,曾多次在這裡見過楊靖宇,後來成了楊靖宇的聯絡員,經常為抗聯戰士送情報、送給養。李炮手故去后,他兒子李建發對他父親與楊靖宇接觸的情景依然記憶猶新,並講述了很多關於楊靖宇在這一帶生活戰鬥的事情。
蒿子湖密營,是東北抗日聯軍一路軍的重要密營,也是楊靖宇將軍的居住地、戰鬥地。楊靖宇將軍曾在這裡以山高林密為掩體,四面出擊,打擊日寇,取得了一個個抗戰的勝利。據史料記載:楊靖宇在蒿子湖密營期間,共打了大小戰役10餘次。1936年至1940年間,楊靖宇曾先後三次襲擊了紅石砬子;1938年,楊靖宇、魏拯民曾在這裡指揮並參加了“柳樹河子之戰”,擊落敵機一架;1939年5月26日,楊靖宇指揮襲擊了六號橋,取得了“六號橋大捷”;1939年3月14日,楊靖宇、魏拯民聯合攻打了“木其河木場”,併火燒了木其河老集團。
如今,蒿子湖密營在紅石國家森林公園的精心打造下,部分營址已恢復了歷史原貌,成為了紅石國家森林公園的紅色旅遊景區之一,吉林市團市委,也將蒿子湖密營納入了吉林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使遊客在遊覽紅石國家森林公園秀美的風光的同時,又能感受到一次艱苦卓絕的抗日史實教育。
摩天嶺——金日成密營
摩天嶺金日成密營,位於紅石林業局黃泥河林場轄區,松花江北岸的摩天嶺西麓,地處大朝陽溝的小東南岔溝、海拔750米的西山上。密營遺址西南30米處,有一條溝谷,溝谷內有一條小溪,小溪經密營的山腳下,從西南流向東北。這裡,山巒疊嶂,險象環生,異常險要,即易守難攻,又利於周旋。因此,密營當年沒被敵人發現和破壞。1946年被當地農民入山發現時,密營仍保持完好,上不漏雨,四周也不透風,如稍加修繕,便可住人。據當年目擊者介紹:密營是用原木刻成的冷戧子(無火炕的戧子),並排兩棟,坐落東北,門朝西南,長約20米左右,靠山一側用石塊壘砌,形成石牆,高1米左右,密營由石基墊底,石基上是用原木刻成的屋壁,屋頂鋪一層小木杆,木杆用泥土覆蓋,泥土之上,是用野雞膀子草和雜草苫蓋;屋內是對面炕,炕亦是用原木刻成,炕面鋪滿了小木杆,木杆上鋪有碎松枝、樹葉、羊鬍子草等雜物,在對面炕中間,有一道溝,溝內有炭火燒過的痕迹,估計是取暖用的火溝。密營的房頂無脊、露天,可排煙。密營周圍有多條戰壕通向山頂,戰壕相隔不遠,還有木楞刻成的槍眼,大小數十個,附近發現破鍋一個。在密營戧子下的溝谷里,有一眼清泉,清泉南側有一平台,平台上堆有很厚一層獸骨,是抗聯戰士在狩獵時,食剩獵物的骨骸。以上是初次發現金日成密營的記錄。
由於年代久遠,加之後來一些非法入山種植鴉片人的破壞,在第二次的實地考察中,只能看清部分遺跡了,現就二次考察摘錄如下:
密營遺址,坐落于山崗的西南坡上,方向北偏東50°,南北長23至24米,東西寬7米,靠山的一側由人工開挖斷崖為壁,下坡用石頭壘砌而成,石基牆高1.6米,使之形成一塊較大的平台地,密營房址就搭建在這個平台上,平台北部搭有對面兩鋪炕,炕長10米,寬7米,東南角靠石壁處,有一直徑18厘米的松木柱,已腐;在房址中間發現一排灰跡,其下土層被火燒紅,是當年攏火取暖的火溝。
在密營遺址東側的緩坡地帶,有呈放射狀排列且相距不遠的五個掩體,距平台10米左右,是當年保衛密營的軍事設施——哨所,未見到有木楞刻出的“槍眼”痕迹。
在距密營遺址下方28米處的山溝里,有一眼井泉,為石塊砌成,圓形,直徑2.5米,深45厘米,井泉南側確有一約5米見方的平台,但當年所見的獸骨已經無存。
在密營遺址中間的火溝旁,進行挖掘,發現一些瓷碗和釉陶碗殘片及玻璃煙袋嘴等遺物。
這座密營,距小二道河子魏拯民密營、金銀鱉聯絡副官郭池山密營、撫松小人溝密營、被服廠密營等地都不甚遠。據考證:這座密營是東北抗日聯軍二軍金日成於1938年至1940年所建、並居住的密營,也是東北抗日聯軍重要的密營基地之一。當年朝鮮人民的偉大領袖金日成曾率部在這裡與中華兒女並肩作戰,共渡難關,譜寫出一首首中朝友誼的壯麗詩篇。
小二道河子——魏拯民密營
魏拯民密營,又稱“小二道河子密營”。位於紅石林業局黃泥河林場的黃泥嶺西麓、小二道河子上掌的密林中,是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副總司令、政委魏拯民生前的居住地和殉難地。
1936年6月,中共東南滿省委書記、抗聯第二軍政委魏拯民率部遠征,揮師南滿,與楊靖宇所率領的抗聯一路軍勝利會師,創建了威震敵膽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由於緊張而頻繁的野外長期作戰和極其艱苦險惡的生存環境,使魏拯民積勞成疾,身患嚴重的心臟病和胃病,但他不顧病魔纏身,仍以驚人的毅力,堅持戰鬥在最前線。1940年深秋,因病情嚴重惡化,被護送到小二道河子密營中休養,1941年3月8日,病疫於紅石林區小二道河子密營之中。
小二道河子密營,坐落於紅石林業局黃泥嶺西麓的崇山峻岭之中,這裡地勢險要,山高林密,跳石林立,異常隱蔽。密營修建在群山環繞的跳石塘內,四周高山環抱,形成一處天然屏障。由於日偽討伐隊的破壞,密營現已坍塌,但遺跡依然清晰可辨。
魏拯民密營,東西長50米,南北寬40米,是由兩個呈長方形的地戧子組成,戧子一面以山體為壁,其餘三面用石塊砌成,石壁上用原木刻成木牆,房頂平鋪原木,原木之上覆蓋泥土,泥土上長滿了野雞膀子、雜草和藤蔓等植物,偽裝得如自然山體一樣,不易被人發現。
密營的上部早已無存,殘留石壁高1米,寬74厘米左右。室內用板石搭成火炕,火炕部分保持完好。戧子的門、灶仍依稀可辨。煙道均朝向山坡,煙出來后,可沿山坡自然消失而不易被敵人發現。一號戧子位於山體西側,門向南開,長4.2米,寬3.4米,炕長3米,寬1.9米,是警衛員的住室;二號戧子朝向東南,與一號戧子在東西角相連,長4.2米,寬3.6米,門朝西南,寬70厘米。外間為灶房,灶房長1.6米,寬1.5米;裡間南側為火炕,火炕長3.5米,寬1.9米,是魏拯民的居室。門旁有一棵根部被火燒烤后而枯死的紅松樹,高20餘米,徑3.35米。當年,這棵高大挺拔、枝繁葉茂的松樹,不僅是密營的重要標誌,而且還能把兩個戧子緊緊罩住,很難看到樹后的密營。
在密營戧子西南30米處的斜坡下,有一眼井泉,是魏拯民與抗聯戰士飲用的水源,在二號戧子南側的小崗樑上,築有三個警衛哨所,並有地下交通壕通往戧子,這是密營的警衛設施。密營的西側是跳石塘,其上緣距密營約5米處,有一堆被剝皮后的小榆木杆,榆木杆上,有扒皮的刀痕,樹皮全部扒光,據判斷,是抗聯戰士在無糧的情況下以樹皮充饑所留下的。
1941年3月,魏拯民在這裡逝世后,警衛戰士將烈士遺體浮厝於戧子內,便離開了密營。不久,由於叛徒告密,日偽討伐隊多次進山搜查,才找到魏拯民密營,並燒毀了密營和魏拯民的遺體,還假造了一處戰跡地,進行拍照后,刊登在日偽時期的戰報上。
1957年,東北烈士紀念館曾來小二道河子一帶調查,由於山高林密和地理環境的變化,沒能找到密營遺址。1960年5月,吉林省文管會和吉林地區文物普查隊在當地群眾的協助下,找到了密營,並初步認定為魏拯民生前居住的密營。1961年10月18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踏查隊來到小二道河子,經過挖掘,發現了步槍彈殼、墨水瓶、魏拯民曾用過的茶葉筒、鎬頭、篩子、剝樹的工具、膠鞋底等遺物,並在密營前找到了魏拯民的遺骨和木樁,從而確定為魏拯民生前居住的密營和殉難地。1981年4月2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將紅石林業局黃泥河林場的小二道河子密營,定為吉林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銀鱉——郭池山密營
郭池山(朝鮮族),是當年活動在紅石林區一帶東北抗聯的重要人物,也是抗聯中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的足跡踏遍了紅林的山山水水,為東北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最初,郭池山是東北抗日聯軍的聯絡員,1938年至1941年後,成為楊靖宇、魏拯岷、金日成的專職聯絡副官;1940年,楊靖宇犧牲后,他轉移到東滿一帶活動;1944年,在琿春山谷遭遇日偽特務的突然襲擊而壯烈犧牲。
金銀鱉郭池山密營,位於紅石林業局黃泥河林場轄區,地處夾皮溝東南20公里處的金銀鱉河口、小河沿溝西岔的崗樑上,海拔高度為600米左右,南距公路1.7公里,西南距五間房屯3.4公里,東南距西崴子屯2.2公里。
金銀鱉密營是一座石壁筒式戧子房,東西長4米,南北寬3.5米,當年,已被日偽軍焚燒破壞,現僅存石壁和火炕遺跡。
這座密營,是當年郭池山負責與楊靖宇、魏拯民、金日成聯絡的秘密營地。郭池山以農民、獵戶、採藥人、挖金人的身份長期居住在這裡。密營臨近敵人的哨所和公路,便於監視和偵查敵情,並能及時快速地與摩天嶺、小二道河子、大楞場等地的密營聯繫。當年,為了便於聯絡工作,巧與敵人周旋,郭池山在紅石林區的摩天嶺、石塘溝、五道溜河、石溝、四道岔、三道溝等地都建有類似的密營多處,被稱之為“郭池山密營群”。郭池山在每一處的密營地,都以不同的身份出現,或是農民、或是獵戶,或是淘金者,曾上百次躲過了敵人的追捕,為抗聯提供了上百次有價值的軍事情報,深受楊靖宇、魏拯民、金日成的信賴,為中朝人民的友誼和民族解放大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大楞場——二軍四師密營
大楞場密營,位於紅石林業局黃泥河林場轄區,地處老金廠鄉大楞場東南溝,在大楞場新屯2.5公里處的劉大腦袋溝東北的小溝岔內,其北翻過山崗為三合磨坊溝,其南距會全棧大東溝約6公里,西北距公路和舊大楞場屯4公里。
密營所在的山崗海拔400米,山下有一條狹長的溝谷,其谷異常險要,外小里大,進入溝口,豁然開朗。其北有一座小山,將溝分為東西兩個溝岔,密營的遺址就坐落在兩個小溝岔的結合點上,四周被群山環抱,易守難攻,可進可退。
密營由兩個戧子和一個磨坊組成,一號戧子位於小北溝通往西南山的崗樑上,方向北偏東20°,南北長8米,東西寬5米。
二號戧子位於一號戧子以南16米處的山腳下,方向北偏西20°,長寬各5米,其山腳下1.4米處,有一眼井泉,直徑2米,井深90厘米,為原木刻成。
三號戧子是磨坊遺址,位於一號戧子東南約7米處,方向北偏西20°,長5.5米,寬5米,其南側有半盤被砸碎的石磨殘留,當地農民曾從這裡背走了一盤完好的石磨,現仍保留在老金廠鄉一戶農民家中。
在一號戧子所在的小北山上,有數十個掩體,每三、四個為一組,相距不遠,錯落有序,大小不等,較大掩體大約可容四、五人,小的可容二、三人,這些掩體是當年抗聯戰士臨時的宿營地和戰鬥地,亦可在緊要關頭,立即投入戰鬥。
山脊上還有很多警衛哨所的遺跡,遺跡用木架子搭建在巨樹之上,亦有在地下挖出的深溝,在這裡可瞭望到較遠的山下,又可通過掩體,及時把情況傳遞到密營。從密營的軍事設施和周邊的地理環境來看,這是一處距離居民點和公路較近,且又接近敵人據點的前沿密營,是當年楊靖宇駐紮大部隊的密營。
據考證,這座密營建於1937年11月,是東北抗日聯軍二軍四師為迎接楊靖宇、魏拯民所率主力部隊到紅石林區一帶開闢新的根據地和游擊區所建,在楊靖宇、魏拯民未到達之前,先行到這裡的二軍四師在大楞場、會全棧、馬馱子溝等地建起了許多密營群,為大部隊過冬做準備。當時,正值全國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東北抗聯也進入了極其艱苦的時期,但二軍四師的全體將士,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們在這裡仍然堅持戰鬥,四面出擊,打擊日寇。1938年,在大楞場南山下,巧設埋伏,消滅了前來討伐的日偽軍一個營。
北溝岔——二軍四師密營
北溝岔密營,位於紅石林業局白山經營所轄區,地處老金廠鄉大楞場舊屯西南5公里處的大梨樹溝北溝岔內。密營的東南和西北有兩座橫貫南北的高山,登臨山頂,居高臨下,可一覽眾山之小,密營恰好就建在這兩座山脈之中的峽谷里,峽谷之中有一小溪,經密營遺址從東南流向西北,注入葦沙河,是抗聯戰士們的飲用水源。
這座密營已被敵人焚燒破壞,僅殘存兩處房基,其中一號密營遺址,位於二號密營遺址西北,呈長方形,東西長8.8米,南北寬7.3米,方向50°,一號密營遺址內,有一鋪炕,位於遺址北側,高出地面20厘米,炕內不能生火取暖,是個“冷戧子”房。炕的表面,鋪有一層樹皮,黃菠蘿樹皮較多,這些樹皮是抗聯戰士防潮取暖所用。這座密營遺址有兩道門,分設東西兩端的中部,屋內有通道與門相連。密營北側,藉助自然山勢修整為牆壁,東西南三側,用石塊砌成。
這座密營遺址的東、北兩側,由人工開掘一處“U”型平台,平台上有殘磨兩扇,是當年磨坊遺址。
二號密營遺址,位於一號密營遺址的東南側,由於破壞嚴重,其狀已難確認,大體為一處長方形房址,東西長7米,南北寬4米,房址內有並排兩個鍋灶,尚可見燒紅的泥土外露,此遺址疑為灶房遺址。
馬馱子溝密營
馬馱子溝密營,位於紅石林業局白山經營所轄區,地處會全棧三合屯馬馱子溝前溝的山谷中,山谷內有一條小溪,從東南流向西北,在小溪南岸,建有兩座戧子。1938年末,這座密營被日偽討伐隊發現,隨之被焚,現仍有殘跡清晰可見。經考證:馬馱子溝密營是東北抗日聯軍二軍四師1938年所建,楊靖宇生前曾居住過這裡。
北溝岔密營,是1961年被當地農民發現的,並存有大量的遺留物,其中牛骨、獸骨較多,是當年抗聯戰士食用過的殘剩物。考察中,對兩座密營遺址進行了挖掘,發現了木桶、自製的取暖爐具、膠鞋底、玻璃瓶殘片、瓷盆、石磨、磨盤托、木架、殘鐵盒等遺物。
經考證,北溝岔密營建於1937年,是東北抗聯二軍四師1937年至1940年居住的地方。1937年末,剛剛從東滿遠徵到達紅石林區一帶的二軍四師,在這裡建造了密營,並召開了黨委擴大會議;1938年冬,楊靖宇曾來到這裡,會見了曹國安等二軍四師的全體將士;1939年2月18日,駐紮在蒿子湖密營一帶的抗聯一路軍警衛旅、少年鐵血隊又一次來到北溝岔密營,與二軍四師歡度了春節,並演出了節目。
窮棒子溝密營
窮棒子溝密營,位於紅石林業局白山經營所轄區,地處頭道溜河窮棒子溝、小孤山北100米處。密營建在半山腰的平台上,三面是溝谷,一面是高山,地形極其隱蔽,密營由兵營和指揮所兩座戧子組成,是東北抗日聯軍二軍四師於1937年所建,抗聯一路軍二軍四師聯絡副官郭池山曾長期居住於此,現密營已經坍塌,僅存部分基石殘跡。
雞爪頂子密營
雞爪頂子密營,位於紅石林業局白山經營所轄區、雞爪頂子山的峽谷之中。密營由六個戧子組成,是一處較大的密營群,密營群建在山谷之中的自然平台上,東西長10.5米,南北寬5米,是東北抗日聯軍二軍四師於1938年所建,楊靖宇曾在此地居住過,現僅存一處密營遺址,其餘皆已坍塌,尚有部分遺跡及輪廓殘存。
四方頂子密營
四方頂子密營,位於紅石林業局黃泥河林場轄區,地處三道溝四方頂子山下。此密營是東北抗日聯軍一路軍副總司令、政委魏拯民生前所居住過的密營,密營遺址現已被當地農民墾荒所破壞,已無痕迹留存。
紅石砬子會議遺址
紅石砬子會議遺址,位於紅石林業局紅石林場轄區,地處蒿子湖密營以西約3華里處的王家店小西南岔的南山上。1938年,抗聯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魏拯民在柳樹河與濛江尾隨的偽靖安軍展開了激戰,由於戰鬥激烈,擊落敵機一架,楊靖宇所率的大部隊行蹤被敵人發現。12月末,楊靖宇、魏拯民在小西南岔密營里,召開了團以上幹部緊急軍事會議。會上,楊靖宇詳細分析了部隊所處的險惡環境,並決定分散部隊,小股出動,化整為零,向頭道溜河一帶的深山密林里轉移。並提出了:“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農民,教育偽軍”的戰略方針。
頭道溜河會議遺址
頭道溜河會議遺址,位於紅石林業局白山林場轄區、頭道溜河太平川附近。頭道溜河會議遺址,原是一個偽滿軍較大的兵營,1985年白山大壩合攏蓄水,頭道溜河會議遺址被淹沒水中。
頭道溜河會議遺址,是東北抗聯最重要的會議遺址之一,東北抗日聯軍先後在這裡召開過三次較大的會議。
第一次會議是在1939年10月1日召開的。
1939年9月30日,楊靖宇率大部隊從濛江向樺甸轉移來到這裡,在頭道溜河與東南滿省委書記魏拯民、一路軍參謀、警衛旅旅長方振聲、軍需處處長全光等,在這裡會合。10月1日至5日,由楊靖宇、魏拯民在這裡組織召開了頭道溜河第一次會議。參加這次會議的人員是東北抗日聯軍一路軍團以上的主要負責人。會議全面地分析了當時的嚴重形勢,針對敵人的瘋狂圍剿,“鐵壁合圍”和“篦梳山林”,決定保存實力,避免受到殲滅性的打擊,將一路軍化整為零,實行分散游擊,並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牽制和打擊敵人。同時,要求各小分隊在戰鬥中,要採取突然襲擊,相互配合,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以白山松水的高山密林為屏障,開展游擊戰爭,最終實現東北抗戰的徹底勝利。
第二次會議是在1940年3月13日召開的。
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壯烈殉國,魏拯民於1940年3月13日至15日,在這裡主持召開了中共南滿省委和一路軍全體幹部會議,全光、徐哲、韓仁和、李明山(即陳明秀、司令部秘書)、金柏山(警衛旅三團團長)、黃海峰(警衛旅一團政委)、朴德范、金在范等人參加了會議。會議之前,舉行了追悼儀式,對楊靖宇的犧牲,表示了沉痛的哀悼。並全體宣誓:繼承烈士遺志,堅持抗日鬥爭,直到最後勝利。這次會議決定:
1、一路軍主力部隊進出長圖鐵路以北,在穆陵、五常、寧安、汪清等地堅持以小分隊分散游擊。2、方振聲被捕后,整編警衛旅,由朴德范任旅長,韓仁和任政委。3、派聯絡員負責溝通與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聯繫。4、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改善部隊生活。5、加強與地方群眾的聯繫,廣泛發動群眾,堅持抗日鬥爭。6、對參加會議的主要領導人,重新作了分工,中共東南滿省委書記魏拯民兼任一路軍副總司令和政治部主任;全光任省委委員、兼一路軍軍需處處長和地方工作部部長;韓仁和任省委委員、兼軍部參謀和警衛旅政委;徐哲任省委委員、兼軍醫處處長。
第三次會議是在1940年4月召開的。
1940年4月初,魏拯民副總司令召集韓仁和、徐哲、陳明秀、黃海峰、金廣學等部分領導幹部,在這裡又一次召開了會議。會上,根據頭道溜河兩次會議精神,進行了又一次部署,在分析當前形勢的情況下,依據根據地的基礎情況,由韓仁和率警衛旅轉移敦化、寧安方向活動;全光率部赴南滿一帶活動;魏拯民本人由於傷病嚴重,暫時留在紅石林區一帶堅持抗日鬥爭。
這次會議后不到一年,魏拯民就病歿於紅石林業局黃泥河林場小二道河子密營之中,時年三十二歲。現魏拯民烈士墓仍在這裡。
除此之外,在紅石林區內還有很多抗聯密營:
黃泥河林場轄區內有:五道岔金日成密營;葫蘆頭溝金日成密營;金銀鱉小北溝郭池山密營;淌河子溝郭池山密營;金溝子郭池山密營;王大楞溝常慶和密營。
板廟子林場轄區內有:四方頂子魏拯民密營;三和屯魏拯民密營。
白山經營所轄區內有:大東溝二軍四師密營;青眼溝二軍四師密營,西對房溝曹國安密營、郭池山密營;放牛溝曹國安二軍四師密營;會全棧南溝二軍密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