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

贈與澳門的熊貓

心心,是2009年中國中央政府向澳門特別行政區贈送的一隻雌性大熊貓,原名“奇妙”,譜系號710,生於2008年7月26日,母親是奇緣,和姐姐奇福是汶川大地震后出生的第一對雙胞胎大熊貓,於2010年12月18日抵達澳門。

2014年6月22日晚8時18分,心心因腎衰竭併發出血性腸炎,經搶救無效死亡。

2014年,中央政府再贈澳門一對大熊貓,新贈送的大熊貓將沿用“開開”“心心”的名字。第二代“心心”原名“蜀蓉”,也是一隻雌性大熊貓,譜系號667,出生於2007年7月5日,2015年4月30日抵達澳門。

名字由來


2009年12月19日,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澳門宣布,為慶賀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應澳門特區政府的請求,中央政府決定向澳門特區贈送一對大熊貓。
澳門特區為中央贈澳門的大熊貓舉辦了征名活動,為期一個月,澳門市民從5組候選名稱中選出了“開開”和“心心”,在參加投票的市民中,有44%的人認為“開開”和“心心”最能表達他們的心意。取名的結果反映出澳門市民認為大熊貓來到澳門是喜悅和吉祥的象徵,名字也易於記憶。

外形特點


“心心”(奇妙)生於2008年7月26日,“奇妙”的鼻樑較寬,有水滴狀的黑眼圈。

最新消息


2014年5月底,澳門民署獸醫對飼養在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內的兩隻大熊貓“開開”、“心心”進行例行體檢時,發現“心心”的血液檢查指標中腎臟功能指標異常。當時“心心”沒有任何的臨床癥狀,但訓練過程中出現不合作的表現。因此,民署管護小組立刻邀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專家赴澳門共同對“心心”進行一系列檢查,發現其腎功能不全,經商討,最終為“心心”制定了治療方案。
據騰訊新聞、新華網報道;2014年6月22日深夜,澳門特區政府民政總署召開緊急記者會。中央人民政府贈予澳門特區的雌性大熊貓“心心”,22日晚8時18分因腎衰竭併發出血性腸炎,經搶救無效死亡。
圖為2011年7月26日,中央政府贈澳門大熊貓“心心”3周歲生日。
大熊貓心心原名奇妙贈澳大熊貓:“心心”。
2021年6月26日,中央政府贈送澳門特區的大熊貓“開開”“心心”的雙胞胎兒子“健健”“康康”迎來5周歲生日。

生日


圖為大熊貓“心心”3周歲生日
圖為大熊貓“心心”3周歲生日
2011年7月26日,中央政府贈澳門大熊貓“心心”3周歲生日。在右圖中,快樂的“開開”、“心心”正在慶祝它們的生日。另外,還有不少的遊客和記者正在陪它們過生日。
心心[贈與澳門的熊貓]
心心[贈與澳門的熊貓]
右圖為2011年7月26日,中央政府贈澳門大熊貓“心心”3周歲生日,“心心”在 澳門過首個生日,澳門特區民政總署特意為“心心”舉辦生日會,送上特別製作的生日蛋糕。

因病去世


經過一個星期的治療后情況有所改善,但“心心”踏入發情期后,食慾變差,活動量增加,變得煩躁不安,異常敏感,採食量和喝水量持續下降,進一步導致腎功能急劇下降,出現休克和尿毒等癥狀。
2014年6月22日晚8時18分,中央人民政府贈予澳門特區的雌性大熊貓“心心”,因腎衰竭併發出血性腸炎,經搶救無效死亡。澳門特區政府民政總署於當日深夜召開緊急記者會,宣告了這一消息,在對這隻雌性大熊貓的死亡表達哀痛的同時,特區政府民政總署還表示,將聯同成都專家小組一起,進一步詳細檢查化驗,以確認大熊貓真正死因。
截止2014年6月24日,大熊貓“心心”的真正死亡原因正在調查當中。
據悉,6月23日將有成都專家來澳解剖,調查死因和收集病因等數據,同時石排灣熊貓館亦暫停開放,民署對事件深表哀痛。

第二代心心


蜀蓉(右)和婭林
2014年,在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央政府將再贈澳門一對大熊貓,新贈送的大熊貓將沿用“開開”“心心”的名字。
第二代“心心”(蜀蓉)生於2008年8月24日,2014年和大熊貓“婭林”一起贈予澳門,接替“心心”(奇妙)去世后形單影隻的“開開”(蜀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