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澗起義

中國共產黨在西北發動的第一次武裝起義

清澗起義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陝西省委領導的第一次規模較大的武裝起義,是共產黨人在西北發動的第一次武裝起義,打響了中國北方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對陝北地區的革命運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1927年9月,中共陝西省委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決定首先在陝北清澗縣發動武裝起義。

背景


1927年9月,中共陝西省委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決定首先在陝北發動武裝起義,並派省委軍委委員唐澍、白樂亭等前往駐清澗縣的國民黨陝北軍閥井岳秀部第11旅,與在該旅從事兵運工作的共產黨員第3營營長李象幾、連長謝子長等組成領導起義的中共陝北軍奪委員會,唐澍任書記,10月12日晚,共產黨掌握的第3營舉行起義。13日凌晨,起義部隊由清澗縣城南下,至15日,先後攻佔延川、延長、宜川等城,起義部隊發展到1700餘人,3000餘支槍,駐守宜川城。11月上旬,井岳秀調集6個營圍攻起義部隊,並攻佔了宜川城,起義部隊僅300餘人突圍至韓城西庄鎮一帶,於12月30口改編為西北工農革命軍游擊支隊,唐澍、謝子長任正,副總指揮。1928年1月1.口,西北工農革命軍游擊支隊北卜,攻宜川失利,向北轉移,行至延長縣交口鎮時又遭敵襲擊,部隊轉而兩進。28口,部隊到達甘肅省台水縣的豹子川時僅剩10餘人,即分散轉入隱蔽活動。清澗起義是西北地區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首次武裝鬥爭,為爾後中國共產黨在西北地區開展武裝鬥爭提供了經驗,鍛煉了骨幹。

緣由


1927年秋,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和省委九二六擴大會議精神,陝西省委派共產黨員唐澍、白樂亭到清澗陝西黨組織掌握的陝北地方武裝石謙部隊,與共產黨員李象九、謝子長等一起組織武裝起義。8月,傾向進步的石謙被陝北軍閥井岳秀誘騙到榆林殺害,引起石謙部隊官兵的極大憤慨,李象九等利用為石謙旅長報仇的口號,加緊進行起義的準備工作。

經過


清澗起義
清澗起義
1927年10月12日,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在中共陝西省委領導下,共產黨員唐澍(唐東源)、李象九、謝子長(謝浩如)、白明善(白樂亭)、白錫齡,白自強(清澗地方黨支部負責人,負責宣傳)等以黨組織掌握的陝北軍閥井岳秀部第十一旅第三營為主力,聯絡其他幾個連的千餘官兵在陝西省清澗縣起義,打響了西北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
10月12日下午,起義部隊在李象九、謝子長帶領下,轉戰延川、延長。第二日,起義部隊在城內部隊裡應外合下佔領延川縣城。途經延長縣時,一舉殲滅駐軍兩個連並一個營部。駐宜川守軍聞訊,立即向準備參加起義的宜川3個連發起進攻。這3個連當即應敵,激戰一晝夜。第二天,唐澍、李象九、謝子長、白明善帶領清澗、延川的起義部隊到達宜川城下,守軍旅長康子祥帶殘部棄城而逃。3支起義部隊會師宜川,人員發展到1700餘人,起義部隊改編為旅,旅長李象九,下轄三個營,謝子長、韓起勝、李瑞成分任營長。不久,起義部隊遭到井岳秀部高雙成師的圍攻,由於領導人之間意見不一,唐澍去西安向省委彙報,部隊在李象九、謝子長率領下轉移韓城,暫歸楊虎城部王保民師。
部隊起義后南下,於當日抵達延川縣城,部隊軍紀嚴明一路秋毫無犯,不少戰士路過家門而不入。13日,起義部隊佔領延長縣城,城內敵人全部繳械投降。次日,部隊繼續向宜川挺進,15日到達宜川城外,與城內共產黨員李瑞成等起義部隊相配合,佔領宜川縣城。隨後起義部隊改編為旅,李象九任旅長,孟澄齋任參謀長,下轄三個營,謝子長、韓起勝、李瑞成分別擔任營長,全旅近千人,一千多支槍。清澗起義使井岳秀萬分驚恐,急令高雙成率部圍攻。由於起義部隊行動方向不夠明確,戰術應變不夠靈活主動,不得不倉促突圍,除謝子長營和韓起勝營衝出外,其他人員衝散,輜重全部丟失。
11月,唐澍和省委派遣的閻揆要來到韓城,與謝子長、白明善、史唯然組成軍委,並決定將部隊開往清澗、安定一帶開展游擊戰爭。經過短期準備,以謝子長營為基礎180餘人在韓城舉行二次起義,成立西北工農革命軍游擊支隊,總指揮唐澍、副總指揮謝子長、參謀長閻揆要。革命軍北上途中進攻宜川受挫,繼續北撤到延安、延川、安定、安塞、保安一帶,沿途屢遭國民黨軍隊襲擊,損失慘重,遂分散隱蔽,等待時機。唐澍、謝子長、閻揆要等回西安向省委彙報。

影響


清澗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在西北地區領導的第一次規模較大的武裝起義,雖然遭受失敗,但它打擊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為中國共產黨在西北地區開展武裝鬥爭提供了經驗,鍛煉了骨幹力量,鍛煉了幹部,教育了人民,對陝北地區革命運動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藝術紀念


《清澗起義》電影簡介
清澗起義
清澗起義
導演:楊建生
良主演:劉暢、李偉、蔡明宇、楊子龍、
作者:樊冬梅
劇情簡介:一九二七年十月十二日,在中共陝西省委的領導下,共產黨員唐澍、李象九、謝子長等在清澗縣率領我黨在陝北軍閥井岳秀部所掌握的一部分軍隊舉行起義,打響了西北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起義歷時三個多月,轉戰清澗、延川、延長、宜川、韓城、安定、安塞、保安等八縣,打擊了國民黨軍閥勢力,傳播了武裝革命的火種,在陝西黨組織領導武裝鬥爭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該劇為紀念“清澗起義”80周年,於2009年10月10日登上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