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市鎮

湖北省天門市下轄鎮

拖市鎮位於天門市西北部,東隔天門河與京山縣永隆鎮相望,東南與天門市漁薪鎮相鄰,南與張港鎮和蔣湖農場戈巴湖分場接壤,西毗多寶鎮,北以漢宜公路與鍾祥舊口鎮交界。

全鎮轄42個自然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133.89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6720.47公頃,總人口45565人(2017年),南北長21.95公里,東西寬11公里,東距天門市區38公里。

歷史沿革


1949年為潛江縣第一區。1955年劃歸天門市縣轄,分屬張港、多寶兩區管轄。1975年設拖市公社,1984年改區,1987年置拖市鄉。1996年,面積117平方千米,人口7.4萬人,轄梅河、王福、金灘、拖市、周堤、橫河、金窯、新集、陳橋、丁雲、中心、南河、直河、雙河、易家河、太平店、同宜、大橋、嚴家溝、張家灣、徐集、陳營、禾場、梁場、嚴廟、佘湖、同興場、丁仗、五嶺、許場、夏場、三壋、黃流、官溝、福南、張豐、吳洲、牯水、百土地、趙台、廟河41個行政村。
2004年,鎮政府駐拖船埠,人口79446人,面積128.7平方千米,轄拖市1個居委會和金窯、橫河、周堤、拖市、金灘、王福、趙台、梅河、廟河、新集、直河、陳橋、丁雲、中心、南河、雙河、易家河、太平店、同宜、大橋、嚴家溝、徐集、陳營、禾場、梁場、嚴廟、佘湖、同興場、丁仗、許場、黃流、官溝、福南、張豐、夏場、吳洲、百土地、牯水、三壋39個行政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9006101:~001121拖市居委會~201122金堯村~202122橫河村~203122周堤村~204122拖市村~205122金灘村~206122王夫村~207122梅河村~208122趙台村~209220廟河村~210122新集村~211122陳橋村~212220丁雲村~213220中心村~214220南河村~215220直河村~216220雙河村~217220易河村~218220太平村~219220同宜村~220122大橋村~221220嚴溝村~222220徐集村~223220陳雲村~224220何場村~225220梁場村~226220嚴廟村~227220佘湖村~228220同興村~229220丁仗村~231220許場村~232220黃流村~233220關溝村~234220福南村~235220張豐村~236220夏場村~237220吳洲村~238220白土地村~239220古水村~240220三當村~241220彭家溝新村~242220龍山嘴新村~243220鄖西新村。

地理環境


地貌

拖市鎮位於大洪山山前丘陵與江漢平原銜接地帶,地貌屬江漢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依次遞減。境內還有星羅棋布的湖泊。按自然地形地貌可分為低丘(俗稱山)、崗狀平原(俗稱丘陵)和河湖平原三種地類。

氣候

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光照充足,雨熱同季,氣候濕潤,春溫多變,初夏多澇,伏秋多旱,生長期長,嚴寒期短的氣候特點。
拖市鎮農業
拖市鎮農業

行政區劃


全鎮行政體制改革後分為鎮村兩級,轄42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
金窯村橫河村周堤村拖市村金灘村王福村
趙台村梅河村廟河村新集村直河村陳橋村
丁雲村中心村南河村雙河村易家河村太平店村
同宜村大橋村嚴家溝村徐集村陳營村何場村
梁場村嚴廟村佘湖村同興場村丁仗村許場村
黃流村官溝村福南村張豐村夏場村吳洲村
百土地村牯水村三壋村龍山新村彭家溝新村鄖西村
社區居委會拖市鎮街道社區居民委員會

政治


鎮政府內設三大辦公室(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發展辦公室),職能機構包括財政所、派出所、衛生院、供電營業所、郵電支局等33個單位,集中駐拖市集鎮,鎮區面積為1.5平方公里。

經濟


全鎮農業以種植棉花、小麥、油菜為主,兼而畜牧業,主要農特產有:地瓜、馬鈴薯、西蘭花等。主糧作物穩產高產。油菜、小麥、大豆等大宗農作物畝產量均實現“十一連增”。特色板塊擴面增效。反季節蔬菜種植基地初現雛形,杭白菊種植基地初具規模,“大西洋”馬鈴薯、拖市地瓜種植基地面積穩定,豐產豐收,效益明顯。2014年,生豬養殖基地和雞、鴨養殖基地形成規模,生豬出欄穩定在13萬頭,家禽出籠穩定在23萬羽。合作經營模式創新。全年新成立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6家,全鎮現有農業專業合作社達到32家,其中天蓬養殖專業合作社被農業部等九部委評定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並先後兩次承接全省畜牧工作現場會。
2014年,全鎮全年實現工業生產總值25億元,增長30.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23.07億元,同比增長23.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77億元,同比增長17.8%;完成工商稅收入庫602萬元,同比增長17.2%。全鎮工業企業42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主要工業產品品牌有:天順德、全盛禽蛋、天蓬集團、環方電子、元淼農業等。主要以紡織、機械、化工、建材、糧棉油加工為主。工業小區建設實現“三通一平”,切實提高了招商引資吸引力和承載力。工業小區平台建設有序推進,工業小區道路、給排水、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園區內水、電、路、管網等設施基本完善,整體框架基本形成,工業平台的承載能力和對外客商的吸引力明顯增強。

文化


名稱由來

拖市鎮原名拖船埠,拖船埠的地名傳說有二:一說天門河在此彎曲狹窄,加之夏場河水由此流入天門河,水流湍急,擺渡困難,渡船擺渡只能用鐵索往返拉渡,故稱拖船埠。二說此地原名鄰里鋪,清咸豐二年(1852年),鍾祥獅子口潰口,此地連淹七年,民不聊生。一天,修堤官員的座船至此停泊,老百姓把官船拖上岸來,要求修復潰口堤段,修堤官無奈,只好答應修復。老百姓才將官船拖下水,故稱拖船埠。
拖市鎮建設
拖市鎮建設

交通


拖市鎮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備。荷沙線、潛楊線、漢宜線貫穿全鎮,村村通公路網呈網狀全面散開,已實現村村通公路全覆蓋。全鎮屬平原地帶,交通便利。鎮內有荷沙線、漢宜線、潛楊線為主幹道,通村公路直達主幹道的交通網路。鎮內每天有客貨車輛開往武漢、京山、天門等地,大型客運車輛定期開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機動車等往返於周邊鄉鎮。

社會


城鎮建設

拖市鎮創文工作推進會
拖市鎮創文工作推進會
拖市是天西重鎮,為便於商貿交通和市場活躍,鎮委、鎮政府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穩步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完善了拖市、梁場、南河、夏場四個集鎮下水道等配套設施建設,完成了16個村通村公路建設任務,通村公路呈網狀散開的村村通公路網在全鎮已具雛形。鎮內電話電視網路健全,調頻廣播覆蓋全鎮,建有電視發射台一處,移動通訊站四處,聯通通訊站四座;水力發電站兩座,11萬伏變電站一座,日供水量500噸的自來水廠一座。同時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拖市一中2005年被評為天門市示範學校,並躋身於全省綜合實力50強之列;拖市衛生院擁有床位40張,服務面輻射到周邊張港、多寶等鄉鎮,以及京山縣永隆鎮、鍾祥市舊口等地,經濟效益良好;新擴建的拖市福利院現有住房12棟135間,總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有可耕地50畝,在2006年6月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農村五保‘福星工程’建設先進單位”。
拖市鎮將“保障飲水安全,維護生命健康”作為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全力建設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該鎮安全飲水擴網工程已推進到9個村3822戶,惠及15800餘人。為解決對農民生活和身體健康影響較大的飲水安全問題,拖市鎮採取四項措施全力保障飲水安全工程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