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葉

茅草葉

徠茅草葉,中藥名。為禾本科白茅屬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Beauv.的葉。植物白茅,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等地。具有祛風除濕之功效。主治風濕痹痛,皮膚風疹。

入葯部位


葉。

性味


味辛、微苦,性平。

歸經


入肝經。

功效


祛風除濕。

主治


風濕痹痛,皮膚風疹。

相關配伍


1、治婦女產後風濕痛,老茅草葉、石菖蒲、陳艾各適量。煎水外洗。(《重慶草藥》)
2、治發風丹,茅草葉、南木葉、糠殼(炒)各30g。以水煎服。(《重慶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外用:適量,煎水洗。

炮製


採集加工:全年可采。

形態特徵


白茅,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根莖白色,匍匐橫走,密被鱗片。稈叢生,直立,圓柱形,光滑無毛,基部被多數老葉及殘留的葉鞘。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根出葉長幾與植株相等;莖生葉較短,寬3-8mm,葉鞘褐色,無毛,或上部及邊緣和鞘口具纖毛,具短葉舌。圓錐花序緊縮呈穗狀,頂生,圓筒狀,長5-20cm,寬1-2.5cm;小穗披針形或長圓形,成對排列在花序軸上,其中一小穗具較長的梗,另一小穗的梗較短;花兩性,每小穗具1花,基部被白色絲狀柔毛;兩穎相等或第1穎稍短而狹,具3-4脈,第2穎較寬,具4-6脈;稃膜質,無毛,第1外稃卵狀長圓形,內稃短,第2外稃披針形,與內稃等長;雄蕊2,花藥黃色,長約3mm;雌蕊1,具較長的花柱,柱頭羽毛狀。穎果橢圓形,暗褐色,成熟的果序被白色長柔毛。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向陽乾草地或山坡上。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等地。

相關論述


《徠重慶中草藥》:“通經絡,配合風濕筋骨藥用。”“治婦女產後風濕痛:老茅草葉、石菖蒲、陳艾。水煎外洗。”“治發風丹:茅草葉、南木葉、糠殼(炒)各一兩。以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