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縣誌

蒼山縣誌

《蒼山縣誌》是蒼山縣有史以來第一部縣誌。編修工作始於1982年,共徵集資料4000餘萬字。1997年定稿。斷限為1840年至1996年,大事記適當上溯。志書首設概述、大事記,中列30卷分志,後置附錄。30卷分志順序為:建置沿革、自然環境、人口、政黨·群眾團體、政權·政協、民政、勞動人事、公安司法、軍事、農業、蒼山大蒜、林牧漁業、水利、工業、蘭陵美酒、交通郵電、城鄉建設、商業、糧油、財政·稅收、金融、經濟綜合管理、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衛生體育、民俗宗教、方言、人物、荀子。

2013年12月19至20日,《蒼山縣誌》評議會隆重召開。重修《蒼山縣誌》工作進入最後階段。

2014年1月8日,國務院批准蒼山縣複名為蘭陵縣

地理位置


蒼山縣(今蘭陵縣)位於山東省南部,臨沂市西南部。北部與費縣相鄰,東北與蘭山羅庄區交界,東南和郯城縣相連,南部與江蘇省邳州市毗鄰,西部與棗莊市接壤。
蒼山(今蘭陵)地處魯南低山丘陵南緣,海拔在40米至580米之間。地勢自西北向東南逐次降低,依次為山丘、平原、窪地,各佔總面積的24%、55%、21%。境內各山系尼山山脈,共有山頭611個。抱犢崮為最高點,海拔580米。有主要河流12條。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2℃、無霜期202天、日照2473小時。

歷史要地


戰國時,楚國在此設蘭陵縣。19世紀中葉,蘭陵境域為幅軍活動中心之一。
革命戰爭年代,是沂蒙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魯南區黨委、臨沂縣委曾在此設駐,在境內共發生戰役、戰鬥380餘次。其中在著名的魯南戰役中,殲滅國民黨軍26師及快速第一縱隊。
在革命戰爭年代,有2331名蒼山兒女、1289名外籍烈士在蒼山英勇獻身;蒼山人民出動支前民兵1.8萬人次、民工18.3萬人次。1947年設蒼山縣,為紀念1933年中共領導的蒼山暴動而得名。
1996年轄11鎮、17鄉。面積1800平方千米,人口111.55萬人。有少數民族22個,人口4350人。

資源較豐富


有耕地8.3萬公頃,林地2.4萬公頃。地下水儲量2.44億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2.33億立方米。主要礦產資源有46種,其中鐵儲量2億噸、大理石4.7億立方米、石膏1.9億噸。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地瓜、花生、大蒜等。名勝古迹有“神峰積雪”的文峰山及文峰山革命烈士陵園、“魯南第一峰”抱犢崮、摩崖石刻、漢墓群等。
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後,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農業由傳統的種植業為主向多元化、商品化轉變。
1986年以來,先後被國家和省列為商品糧基地縣、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縣、大蒜生產基地縣、淡水商品魚生產基地縣、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黃淮海平原開發縣和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示範縣。
1996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15.86億元。

迅速發展


工業企業

村屬以上工業企業達640家。縣屬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23.4億元。有6家工業企業利稅超千萬元。山東蘭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列全國工業企業500強第251位。縣內魯南、艾曲蔬菜批發市場已發展成為集購銷、運輸、通信、信息、科技諮詢、金融服務、食宿服務於一體的大型批發市場。社會商品零售額8億元,其中蔬菜銷售額5億元。外貿出口交貨值達2.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39.27億元,比1949年增長74倍。地方財政總收入8712萬元,比1949年增長40倍。農民人均純收入1838元,是1978年的10倍。職工人均工資收人4743元。

交通郵電事業

有1條國道、5條省道從境內通過,有縣鄉公路21條。全縣通車里程1100千米,28個鄉鎮全部通車。已建成程式控制電話本地網。1996年全縣郵路2308千米。
2012年11月29日,臨棗(臨沂至棗莊)鐵路舉行開通典禮,標誌著臨棗鐵路正式開通運營,從而結束了蒼山縣無鐵路的歷史。

蒼山大蒜


特點

蒼山大蒜種植歷史已有1700餘年,具有頭大瓣小、皮薄質白、粘辣郁香、營養豐富等特點,以及健胃補腦、防癌治病等功效。蒜薹粗長甘甜、清香鮮嫩,暢銷國內外。

產量

1996年,種植面積達1萬餘公頃,總產大蒜1.77億千克、蒜薹1億千克。以大蒜及蒜薹為原料的系列產品有十餘種。在蘭陵縣城設有全國最大的大蒜批發市場。大規模的種植、加工、銷售,使大蒜產業成為蘭陵經濟的重要支柱。

蘭陵美酒


歷史

山東蘭陵美酒源遠流長,其釀造歷史可追溯到殷商時代。1995年在江蘇省徐州市漢墓中發掘出2壇封裝完好的蘭陵美酒。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李白的這首詩,更是給蘭陵美酒留下了千古盛譽。

品牌

改革開放后,進一步改進工藝,擴大生產規模,使蘭陵酒在商品經濟大潮中走向世界,創造了世界名牌。至1996年,蘭陵酒共獲國際金獎9個、國內金獎14個。

荀子


荀子是戰國末期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先秦唯物主義集大成者,繼孔子之後的儒學大師。荀子兩次任蘭陵令,在任18年,死後葬於蘭陵。其學說、主張、觀點對蘭陵域內文化也產生了很大影響。

獲獎


新編《蒼山縣誌》2005年獲山東省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重修《蒼山縣誌》


2013年12月19至20日,《蒼山縣誌》評議會隆重召開。省史志辦市縣基層編纂指導處處長李剛、副處長李天程,市史志辦主任朱海濤、總編王瑞柱,縣委副書記、縣長薛峰、縣人大副主任楊振廣、副縣長高思聖、縣政協副主席宋敬華等領導出席會議,江蘇省邳州市史志辦、日照市莒縣史志辦、濰坊市臨朐史志辦和臨沂市各縣區的史志辦領導專家參加了會議。評議會開幕式由市史志辦主任朱海濤主持,縣委副書記、縣長薛峰致開幕辭,蒼山縣史志主任陳永亮同志介紹了《蒼山縣誌》志稿編纂情況和志稿特點。省史志辦市縣基層編纂指導處處長李剛同志作了重要講話。講話首先對《蒼山縣誌》評議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其次指出了《蒼山縣誌》特色和優點,最後對《蒼山縣誌》以後的修定工作提出了四條寶貴的意見。在隨後持續兩天的評議會上,省、市、縣修志方面的專家誠摯的指出志稿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蒼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高思聖對各位專家發表的真知灼見表示真誠的感謝,對落實評議意見作了承諾:《蒼山縣誌》後期編纂工作將按照省、市業務主管部門的部署和要求,按照評議會各位專家的意見和建議,有步驟有計劃地對《蒼山縣誌》評議稿進行全面修訂,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儘快的完成縣誌的編纂出版任務。

複名蘭陵縣


2014年1月8日,國務院批准蒼山縣複名為蘭陵縣,千年古縣重回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