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榮

廈門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胡榮,男,漢族,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研究生學歷,廈門大學社會學系任教授。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1978.9-1980.7寧德師範專科學校政教學士
1984.9-1986.7天津南開大學社會學碩士
1996.9-1999.6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博士

工作經歷

1980.8-1984.8在福建省壽寧縣犀溪中學任教;
1986.8-1988.11在廈門大學政治學系任助教;
1988.12-1992.11在廈門大學政治學系任講師;
1992.12-1994.7在廈門大學政治學系任副教授;
1994.8-1995.11在廈門大學哲學系任副教授;
1995.12-1996.8在廈門大學哲學系任教授;
2003.1-2003.6:美國伊利諾斯大學Urbana-Champaign分校東亞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1999.6在廈門大學社會學系任教授。
2016年11月當選為民盟廈門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副主委。

主要成就


教學成就

主講課程
定量研究方法(本科生)、定量研究方法(碩士研究生)、政治社會學(碩士研究生)、農村社會學(博士生)、社會研究方法專題(博士生)。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社會資本、村民自治、農民上訪。
科研項目
“村民自治與農村社區的社會資本重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費5.2萬元,時間2001-2002年,項目編號:01BSH027。
“農村地方政權退化與對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04-2005年,經費6.5萬元,項目編號:04BSH031。
“村民自治架構下的農村社區權力”,福建省社科基金項目,2003-2004年,經費0.8萬元,項目編號:2003B0107.
“村委會選舉與村民民主法制意識的培育”,福建省社科基金項目,2003年,經費0.8萬元,項目編號:2003T051。
“福建省農村城鎮化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問題研究”,福建省科委軟科學項目,2003-2005年,經費4萬元,項目編號:2003R033。
“社團和中介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福建省社科“十五”規劃重點項目,2005年,經費1.5萬元。項目編號:2003A031。
“農民上訪與政府信任的流失”,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2006年規劃項目,經費5萬元,批准號:06JA840018。
2008,“農村社會全面進步中的社區建設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經費50萬。
2008,“農民工精神健康問題的社會學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費10萬。
代表性論文
2007,“農民上訪與政府信任的流失”,《社會學研究》第3期,第39-55頁。
2006,“社會資本與中國農村居民的地域性自主參與”,《社會學研究》第2期。
2005,"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Village Elections",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14(44):427-444.
2003,“社會經濟地位與網路資源”,《社會學研究》第5期,第58-69頁。
2002,“理性行動者的行動抉擇與村民委員會選舉制度的實施”,《社會學研究》第2期,第94-109頁。
1998:“村民委員會的自治及其與鄉鎮政府的關係”,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998年12月號,第50期。
1996, “廈門市居民生活質量調查”,《社會學研究》1996年第2期。
1995, “我國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模式選擇”,《社會學研究》1995年第4期。
1992, “社會學知識的形態”,《社會學研究》第3期。
1989, “符號互動論的方法論意義”,《社會學研究》第1期。
專著教材
2009,《社會資本與地方治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9,《社會學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中國大陸村委會選舉的制度實施:福建的案例研究》,台灣洪葉文化有限公司。
1993, 《社會學導論:社會單位分析》,廈門大學出版社。
1991, 《宮廷內幕》(譯著),廈門大學出版社。
1989, 《宗教社會學》(譯著),寧夏人民出版社。
1995, 《心靈、自我與社會》(譯著),該書為喬治。米德的經典名著,1995年台灣桂冠圖書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