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

詞語

自拍(selfie ),即拍攝自己的人像照片。

2015年5月,來自加拿大溫哥華徠的克里斯蒂安·勒布朗在泰國帕岸島遊玩,喂一隻大象香蕉時,被它搶走了運動相機。結果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大象用鼻子捲起相機,將自己和身旁的勒布朗一同拍攝了下來,無意間已成為“自拍大師”。圖為大象完成的“自拍”照片。

自拍歷史


第一張自拍照
第一張自拍照
人類歷史上第一張自拍照,在1839年就出現了,照片的拍攝者是美國攝 影師羅伯特·科尼利厄斯。只不過那時候照相機並未普及,普通人還沒辦法玩自拍。直到1900年柯達公司推出了廉價的“盒子布朗尼”相機,照相機才在普通人中間普及。
2013年11月Mashable網站發布了一些精選的古董自拍照,對現代人來說,自拍只是一種娛樂方式,但對20世紀早期的自拍先鋒們來說,這無異於一種革命性的創新。這些古董自拍照中包括一張英國女子用柯達“盒子布朗尼”相機所拍的照片,她穿著格子連衣裙,對著鏡子拍下了這張自拍照。照片攝於1900年,也就是柯達公司推出“盒子布朗尼”相機的同一年,這款相機給攝影藝術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在它之前,攝影只屬於少數人的專利,在它之後,普通人也能玩攝影了,因此有不少自拍照流傳至今。
令現代人都要感到驚奇的佳作,比如1966年特里·芬徹在跳傘前拍攝的自拍照。此外,還有一名20世紀30年代的女子拿著獎盃的自拍照,以及1938年一名穿著花呢西服的紳士拍攝的特寫自拍。
現代的自拍潮起源於社交網路和智能手機革命,古董自拍照片的出現也同樣是科技創新的結果。照相機和現代攝影始於1790年,英國人托馬斯·韋奇伍德製造出了照相機的基本模型,到了1826年,法國發明家約瑟夫·涅浦斯將其發展成了跟現代的照相機相似的設備。
1838年,人類首次將自己的影像投放到膠捲之上,不久之後,世界上第一張自拍照也出現了——1839年,美國攝影師羅伯特·科尼利厄斯拍攝了第一張自拍照。但自拍照並未從此普及,普通人能拍自拍照還得等到1900年2月柯達“盒子布朗尼”相機的問世。這款相機售價僅為1美元,外殼由硬紙板製成,使用117毫米膠捲,這款相機一經推出就受到熱捧,賣出的相機數以百萬計。它價格低廉、操作簡便,向全世界推廣了快照技術,而1900年英國女子用它拍攝的自拍照也證明,它還令自拍照成為了一種潮流。

拍攝步驟


用戶把各種參數設定后,預設自己將會在照片上的位置,然後按下快門。這個時候數碼相機開始倒數,倒數時間由用戶設定(2秒或者10秒),這個時候,用戶也在數碼相機面前擺下姿勢,倒數完畢,相機快門自動釋放,把圖片攝入。這就是自拍的全過程。

拍攝技巧


良好支撐:對構圖有一定的計劃性。
由於是自拍,所以先要給相機一個支撐,如果有三腳架可以使用三腳架。如果沒有可以考慮用桌子,柜子以及窗檯等物體充當支撐物。這樣以保證畫面穩定,提高清晰度。由於是自拍,所以必須在拍攝前就確定好構圖。可以考慮在背景和地面上做記號。以確定自己站立的地方。不過多拍幾張試驗一下確實是最簡單的辦法。
遙控拍攝:如果使用的數碼相機有遙控器,可以使用遙控器來拍攝,這樣可以隨時掌握拍攝的時機。如果沒有遙控器,則可以考慮使用自拍功能,不過這樣就需要預先確定自己需要呆的位置。才能夠順利的拍攝。
保持距離:與鏡頭保持距離,避免變形和對焦失誤。很多數碼相機的鏡頭在廣角狀態下近距離拍攝都會產生不可避免的透視畸變,最簡單的說法就是相機拍出來的照片人物的臉都已經變形了。這對於人像的拍攝來說是大忌,所以您需要和相機保持一定的距離,第一條當中的給相機尋找一個支撐也是為了更好的使用自拍功能。而近距離的自拍可能還會產品一些不必要對焦失誤情況,因為您距離相機的距離過近,可能已經小於這台數碼相機的對焦距離了。這樣拍攝出來的照片自然是模糊的。
拒絕閃光:數碼相機的閃光燈可以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作為補光光源來使用,但其實機內閃光燈或者外置的機頂閃燈的拍攝效果都不是很好,近距離的人物拍攝肯定會顯得閃光亮度過高,引起臉部的過度曝光,以及其他一些問題。使得最終得到的照片效果不自然。所以在光線條件不好的情況下拍攝,可以考慮找張大一些的白紙或者泡沫板作為反光補光來使用,效果要比直接使用機內閃光燈強制閃光好的多。或者結合數碼相機的性能,提高感光度,不用閃光燈直接拍攝。而近距離的人像拍攝使用閃燈可能也會產生一些紫邊和紅眼等情況產生。所以選擇一個光線較好的場景,直接使用數碼相機關閉閃光燈來拍攝,能夠取得相當不錯的畫面效果。
翻轉屏幕:翻轉屏幕是一些品牌數碼相機特色功能,使用這些機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在拍攝自己的同時看到自己在畫面中的情況,以及最終拍攝一瞬間的表情狀況。作為拍攝參考來說很合適。不過這裡所說的翻轉屏幕機型只是針對那些液晶屏幕可以180度旋轉的機型。
其他妙招:自拍時首先要了解自己本身的優點與缺點各是什麼,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在自拍時一定要找到合適的角度才能拍出最好看的照片;既然是自拍,動作就不要太過拘泥,偶爾一兩張誇張的表情或許可以拍出意想不到的美感;充分利用身邊的小道具,一件精美的飾品或隨手可得的小物件都可以改變你照片的整體風格;注意光線角度,背光拍的照片永遠都是黑的,而在拍照時適當的拍一些爽膚水也能令皮膚看起來更為通透圓潤;一次性連續拍攝幾張照片,不但可以從中選擇最好看的一張,更可以大幅度增長自拍經驗值。自拍就自拍,其實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更為隨意的拍攝手法才是展現生活本身魅力的最好方式。

年度風雲詞


英國牛津字典19日選出年度風雲字:“Selfie”(自拍)。自拍通常指民眾利用智能手機或網路攝影機拍下自己的樣貌,且這個字的使用頻率足足較2012年前增加170倍。
美國政治網站“Politico”顯示,連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都曾將自己和第一狗“波”(Bo)的自拍照上傳社交和照片網站。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也和女兒切爾西自拍上傳社交網站。
牛津字典(Oxford Dictionaries)發表聲明說,“‘Selfie’今年在英語世界大受歡迎,由社交媒體的時髦用語躍居為表達自己拍下照片的主流簡略用語”,因而獲選年度風雲字。牛津字典出版商根據牛津字典編輯群執行的語言研究選出年度風雲字,而“Selfie”的根源可追溯至2002年的澳洲在線論壇。“Selfie”也衍生出許多類似的字,如“helfie”意指自拍頭髮,“belfie”為自拍臀部,“drelfie”則是拍下自己“喝多”的樣子。
2013年的其他熱門字還包含“twerk”(煽情熱舞,也譯電臀舞)。美國歌手麥莉·塞勒斯(Miley Cyrus)8月在MTV音樂錄像帶大獎(MTV Video Music Awards)大跳煽情電臀舞,更讓這個字爆紅。
此外,“showrooming”(展示廳現象)則意謂在實體店家內檢視某個商品后卻不購買,再到網路上用更低的價錢買商品;廣受媒體報導的Bitcoin(比特幣)也入榜。
牛津字典研究人員每年選出最能反映時代氛圍的英文單字。2009年風雲字為“unfriend”(刪除好友)、2008年則是“credit crunch”(信用緊縮)、2007年為“carbon footprint”(碳足跡),2005年則是“Sudoku”(數獨)。

成癮為疾


惡搞新聞界面
惡搞新聞界面
2014年7月,中國各大媒體報道,美國精神病學協會將“自拍成癮”定義為強迫症,其特點是常常想自 拍並將照片上傳至社交網路,以彌補現實生活中自尊心的缺失。
在新聞中,媒體報道美國精神病協會將這一精神疾病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即情景自拍型。一天自拍至少三次,但並不上傳至社交網路。第二個層次為嚴重自拍型。一天自拍至少三次,並上傳自拍照至社交網路。第三個層次為長期自拍型。抑制不住想自拍的衝動,一天上傳自拍照至少六次。心理醫生指出,治療這種精神疾病的藥物截止到2014年7月還沒有研製出來。
根據中國部分媒體的考證,證實了”自拍成癮為精神病“的信息都來自國外一網站在2014年3月31日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美國精神病學協會證實確認自拍成癮是精神疾病,確定疾病名是“selfitis”。
在該網站的自我介紹中提到在該網站讀到的每篇文章除了謊言外都是基於事實。在報道出現后,英文媒體上已經有很多闢謠文章。如《福布斯》雜誌2014年4月29日的報道指出,這明顯是惡搞,沒有任何可信信源證實、網站標語可疑、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網站沒有類似內容。
對徠於自拍成癮,確實引發了一些擔憂和科學研究,但“美國精神病學協會認定”這樣的說法利用了一部分人對自拍的恐慌或不滿、對權威機構的信賴,傳播虛假信息。英文媒體在轉載這條新聞時,一方面進行了澄清,另一方面也探究了自拍現象、一些有關成癮的研究等。

自拍軼事


2015年7月9日,俄羅斯政府發布手機自拍指南,針對危險自拍行為發出警告。警方也將開展宣傳活動,指導俄羅斯的年輕人如何安全地自拍。俄內政部日前發布的一份自拍指南,針對危險自拍行為發出警告,寫上“獨特的自拍畫面可能讓你丟失性命”,“拿著武器自拍即拿性命冒險”等。這份指南提醒手機使用者不要在船上、鐵軌旁,以及房頂上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