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刻
紐約時刻
《紐約時刻》是由丹尼·戈登執導,艾什麗·奧爾森和瑪麗-凱特·奧爾森等主演的一部喜劇電影,於2004年上映。
電影講述了一個還不足18歲的優秀女孩兒在假期來臨之際,躊躇滿志的簡準備到喧嘩熱烈的紐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的故事。
電影海報及劇照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艾什麗·奧爾森Ashley Olsen | Jane Ryan | |
瑪麗-凱特·奧爾森Mary-Kate Olsen | Roxy Ryan | |
尤金·列維Eugene Levy | Max Lomax | |
安迪·里查克Andy Richter | Bennie Bang | |
瑞利·史密斯Riley Smith | Jim, The Bike Messenger | |
賈德·帕達里克Jared Padalecki | Trey Lipton | |
Drew Pinsky | Dr. Ryan(as Dr. Drew Pinsky) | |
達瑞爾·哈蒙德Darrell Hammond | Hudson McGill | |
安德列·馬丁Andrea Martin | Senator Anne Lipton | |
林小湛 | Ma Bang | |
Mary Bond Davis | Big Shirl | |
鮑勃·薩蓋特Bob Saget | Himself | |
傑克·奧斯本Jack Osbourne | Justin | |
Joey Klein | Truant at Pool | |
Neil Crone | Officer Strauss | |
Jonathan Wilson | Train Conductor | |
博伊德·班克斯Boyd Banks | Ticket Window Guy | |
Silver Kim | Asian Guy with Chip | |
Conrad Bergschneider | Fed#1 | |
Robert Williams | Fed#2 | |
Dominic Cuzzocrea | Homeless Guy(as Domenic Cuzzocrea) | |
Suresh John | Deli Clerk | |
Kent Staines | Doorman | |
H. Jon Benjamin | I Love NY Vendor(as Jon Benjamin) | |
Frank Bonsangue | Con Ed Supervisor | |
Jo Chim | Ma Bang's Assistant | |
Lindsay Leese | Customer at Ma Bang's | |
Pierre Bouvier、Chuck Comeau、Sebastien Lefebvre、David Desrosiers、Jeff Stinco | Simple Plan | |
Alison Northcott | Video Shoot Groupie | |
Balázs Koós | Video Shoot Announcer | |
Trip Phoenix;Philip Drube; | Old School Record Exec | |
Kenny Robinson | Head Security | |
Todd Schroeder | Massive Security Guard(as Todd William Schroeder) | |
Colin Penson | Security Guard | |
Damon D'Oliveira | News Broadcaster | |
Eric Woolfe | Male Nurse | |
Warren Belle | Mickey the Cab Driver | |
Arnold Pinnock | Big Shirl's Male Beautician | |
Tasha Ricketts、Stephanie Samuels、Marsha Williams、Wendy Adeliyi | Big Shirl's Beautician | |
Donna Marie Christie | House of Bling Customer(as Donna-Marie Christie) | |
Jamila Fleming、Shakira Harper、Lurline Lucas、Faustina Owusu-Ansah | House of Bling Customer | |
John Hemphill | Tim Brooger | |
Kathleen Laskey | Steffi Brooger(as Kathy Laskey) | |
Garen Boyajian | Manjhur | |
Jazz Mann | Auditorium T.A. | |
Maggie Butterfield | Auditorium Moderator | |
Gala;Krissy; | Reinaldo | |
- | Reinaldo Vocal Effects | 配音 弗蘭克·維爾克Frank Welker |
The Naked Cowboy | Himself(uncredited) |
導演 | 鄧尼·戈登Dennie Gordon |
編劇 | Emily Fox、Emily Fox、亞當·庫珀Adam Cooper、比爾·科拉奇Bill Collage |
製作人 | 丹尼斯·蒂·諾威Denise Di Novi、Alison Greenspan、艾什麗·奧爾森Ashley Olsen、瑪麗-凱特·奧爾森Mary-Kate Olsen、Christine A. Sacani、Robert Thorne |
1. Jason Mraz ——Curbside Prophet '04 【片尾曲的第一首】
2.Simple Plan——Vacation【紐約街頭,Simple Plan所唱的歌】
3. Lucky Boys Confusion——Hey Driver 【姐姐的男朋友帶著姐姐穿越N個街區去哥倫比亞大學演出時的音樂】
4. Wakefield featuring Mary-Kate Olsen ——Suffragette City【片尾妹妹錄的歌】
5. Steadman——Wave Goodbye 【姐姐和妹妹分手時的音樂】
6. Junior Senior——Shake Your Coconuts
7. Elvis Presley——Rubberneckin' (Oakenfold Remix)【姐姐和妹妹穿著浴巾穿越紐約街頭時的音樂】
8. The Donnas——Please Don't Tease
9.Blondie——One Way Or Another
10. The Casanovas——Shake It
11. MXPX——Doing Time
12. Black Chill of Da' Neckbones——Bring On The Bling【姐姐和妹妹在美髮廳時的音樂】
13.The Bangles——Tear Off Your Own Head (It's a doll revolution) 【在影片大約02:13姐姐扭響妹妹耳機時的歌】
好萊塢式喜劇法則——老調重彈
簡·瑞恩(艾什莉·奧爾森飾)還不足18歲,她擁有所有 成績優秀女孩兒的全部特徵--勤奮好學、處事果斷而又深謀遠慮。向來一帆風順的簡再次走到人生必須經歷的十字路口,這次為了登陸牛津大學深造,她必須參加哥倫比亞大學舉辦一個演講比賽,以期贏得求知必備之物--Callahan Fellowship獎學金。假期來臨之際,躊躇滿志的簡準備到喧嘩熱烈的紐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羅西克·瑞恩(瑪麗-凱特·奧爾森飾)同樣不足18歲,鑽研古今演練定理對她沒有毫釐的吸引力,倒是由於青春期叛逆心裡的作怪,所以履歷中多少有了那麼點兒逃學翹課的影子。羅西克的最愛是前衛的音樂與動感的節奏,為此她也把假期的終點站鎖定到了曼哈頓區某處,為的是把自己錄製的樣本唱片送到著名樂隊A&R手中以期得到賞識,而能藉此大紅大紫。所以羅西克也打好行囊準備前往紐約。
從姓氏方面不難猜到,簡和羅西克是一對姐妹,而且還是 孿生姐妹。儘管有著如此親密的血緣關係,但兩人的性格追求卻又顯然的相去甚遠。殊途同歸使原本格格不入的姐妹走到了一起,陰差陽錯的判斷失誤使她們在奔赴紐約的途中迷失了方向,唐人街、黑人住宅區,每一個經過的地方都是以雞飛狗跳做收場。一不小心拐走了議員的愛犬,一不留神闖入了盜版黑市當中,前有歹人攔路後有眾人追趕,瑞恩姐妹的旅途舉步唯艱。
影片的終了,是好萊塢式喜劇的慣用伎倆:經過種種搞笑經歷,最終倆姐妹到達了目的地,夢想得以變成現實!
妙齡時分+家喻戶曉≠票房保證
宣傳活動
翻回話題看看青春逼人、今年六月才剛滿18歲的奧爾森雙胞胎姐妹,年紀輕輕就已經有資格在萬眾矚目下,把自己那尚未發育齊整的肢體泥塑留在星光大道中,供人低頭俯視。年紀雖小,不過如果從九個月大時就在系列電視劇《Full House》初次觸電算起,許多好萊塢老藝人恐怕也沒有其風光的時間長久。女演員、女歌手、製片人乃至國際商務集團的老闆,憑藉臉熟影響力打造出的多行業賺錢空間,奧爾森姐妹未曾成年卻已是億萬身家,這就是星條旗下的美國人那引以為豪的美國夢。
不過她們似乎還遺漏了一個既遙遠又近在咫尺的淘金項目--電影,但從她們那甚至對導演丹尼·戈登都挑三揀四的苛刻眼神來看,迫不及待而又小心謹慎是個中的真實想法,誰也不想在剛剛起步時就因粗製濫造而聲明掃地,好萊塢的世界中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製片,導演,男生相,一個都不能少
華納公司出品了這部由雙星(Dualstar Productions)製作公司與蒂諾維電影製作公司(Di Novi Pictures Production)攜手奉獻的動作喜劇類影片。Di Novi製作公司老闆丹尼絲·蒂諾維並非等閑之輩,淘金撈錢的眼睛雪亮過人,總是能把最少的錢花到最有恰當的地方。《剪刀手愛德華》、《蝙蝠俠歸來》、《初戀的回憶》等影片的成績單在前,瞄準奧爾森姐妹的知名度在後,再加上雙星公司的首席CEO羅伯特·索尼(Robert Thorne)鼎立輔佐,理所當然的生意經淺顯易懂。
《Saturday Night Live》中的達雷爾·哈蒙德,《我的超級希臘婚禮》中的安德里亞·馬丁以及最最出名的尤金·利維,他那包括兩部《美國派》、《當阿獃遇到阿瓜》等許多的喜劇經歷,證明自己偶爾也能勝任一把男一號的重任。諸如以上人等都是 導演丹尼·戈登所擁有的綠葉級王牌,不過儘管人數不少,但似乎沒一個能真正撐起獨佔影片半邊天的重任的,迫不得已只能任影片溜向上海的城市性別色彩。也不能把責任全部歸咎於戈登身上,畢竟奧爾森姐妹實難駕馭,更主要她們還是雙星製作公司的老闆。對製片人指手畫腳,丹尼·戈登就算吃了熊心咽了豹膽多少也有點畏首畏腳,難以施展。所以面對記者影迷的盤問,滿嘴只能充斥著陽奉陰違的苦笑。此外尚需一提的則是本片的音樂主理約翰·胡里罕(John Houlihan),曾在《霹靂嬌娃》、《王牌大賤諜》等有過幽默式風格袒露的他也許會帶來意外的收穫。
也說感覺
五百九十六萬兩千一百零六塊美元,這就是《紐約時刻》上映第一周用好萊塢式影評方式得出的一個大失所望的結果。美國人嬌寵著這對女孩兒,如同自己女兒一般看著她們從襁褓時代一路經過步履蹣跚的幼兒時代,直至如今清純可人的少女初長成;看著她們擁有了自己的專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雜誌鋪天蓋地;也看著一雙清澈無邪的眼睛變得聲色放縱、桀驁不遜,這一切都可以因為出於感性的理解加以容忍,但電影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部分影評人的觀后感相當執白--大腦一片空白,完全不知所云,而且相距7分鐘先後登場的姐妹都有點猶抱毛巾半遮體的味道,至少極為傳統的簡·瑞恩以shower出場多少有些嘩眾取寵。同時,影片中還出現了極其幼稚的失誤,以擊敗“邪惡的亞洲人”的語句誤導觀眾視聽,只會招致美籍亞裔的反感。
隨香港的後效模仿者Twins的如日中天,始佣者奧爾森姐妹反而有些迷失方向不知所措,也許18歲是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自己的路由自己決定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對電影處女座的進行過高要求總有些不近人情,但這又誰讓是高高在上的奧爾森姐妹呢!榮耀和責任應該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