溏泄
溏泄
溏泄,病名。出《素問·至真要大論》等篇,又有濡瀉、濡泄、鶩溏等名。通常泛指水瀉或大便稀溏。
● 英文名稱:Sloppy Diarrhea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問診
● 常見病證:脾虛泄瀉證、濕熱內阻證
● 歲木不及,燥乃大行,民病中滿,胠脅痛,少腹痛,腸鳴溏泄。(《素問·氣交變大論》)
● 大便稀軟不成形的腹瀉。
● 溏泄,指大便不成形,形似半流動的溏泥,俗稱薄糞,屬於便質異常的情況。
● 大便的排泄,雖直接由腸道所主,但與脾胃的腐熟運化、肝的疏泄和命門的溫煦等有密切關係,通過觀察及詢問大便排便的次數和時間,以及大便的量、色、質、氣味、便時感覺和伴隨癥狀等,不僅可以直接了解消化功能,而且還是判斷疾病寒熱虛實的重要依據。
● 大便時溏時瀉,一般排便次數可不增多,也可次數稍有增多,遷延反覆,完谷不化,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明顯增加。
● 脾虛泄瀉證:大便時溏時瀉,完谷不化,便質清淅,常伴有的臨床癥狀有:身弱怯冷,面色萎黃,手足皆冷,四肢倦怠,不思飲食,脈多虛濡或沉緩等。
● 濕熱內阻證:大便時溏時瀉,瀉下臭穢,常伴有的臨床癥狀有:腹痛,納呆嘔惡,厭油膩,口乾苦,舌苔黃膩,胸脘痞滿等。
● 各種原因導致脾胃被傷,土不能克水,則人就會被濕邪所傷,濕性重濁黏滯,濕性趨下,所以人身感受濕邪之後就會出現身體沉重,情緒低落的表現,水飲積於人體之內就會出現食欲不振、身體乏力、大便溏泄等表現。
● 朱震亨認為溏泄乃濕兼熱所致,《賓士薈萃》曰:“溏泄者,漸下汗積粘垢,濕兼熱也”,濕與熱相合,則脾胃會嚴重受損,脾胃運化無權,濕熱下迫大腸,則導致大便溏泄。
● 陳無擇認為情緒失調也是導致溏泄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描述“喜則散,怒則激,憂則聚,驚則動,藏氣隔絕,精神奪散,必致溏泄”。
● 溏泄又稱鶩溏,指大便水糞相雜,青黑如鴨糞者。鴨糞是對於溏泄便質最為形象的描述。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朱文峰。中醫診斷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