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神經病

糖尿病性神經病

糖尿病性神經病是一種由糖尿病引起的周圍及中樞神經系統和植物神經損害的疾病。糖尿病性神經病的發病原因不明,可能與糖尿病引起的代謝障礙及周圍血管功能障礙有關。糖尿病性神經病的癥狀除糖尿病癥狀外,主要是神經系統癥狀,包括周圍神經病變、脊髓損害癥狀、腦損害癥狀、植物神經病變及肌肉損害。糖尿病性神經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控制血糖、藥物改善神經癥狀,積極治療併發症。糖尿病性神經病嚴重可致記憶力減退、精神衰退、酮中毒性昏迷,並可併發腦梗死、糖尿病心肌病、共濟失調等。本病難以根治,但控制好血糖能延緩疾病進程。

就診科室


● 內分泌科、神經內科或內科

病因


● 糖尿病性神經病的病因不明,現認為主要與糖尿病引起的糖、脂肪、磷脂等代謝障礙及由於周圍神經等的滋養血管的動脈硬化、中外膜肥厚、玻璃樣變性甚至閉塞等血管性障礙有關。

癥狀


● 糖尿病性神經病的癥狀除糖尿病癥狀外,主要是神經系統癥狀,包括周圍神經病變、脊髓損害癥狀、腦損害癥狀及肌肉損害。

糖尿病癥狀

● 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疲乏。

周圍神經病變

● 兩側對稱性感覺障礙:感覺異常麻木、蟻走、蟲爬、發熱、觸電樣感覺,往往從遠端腳趾上行可達膝上,患者有穿襪子與戴手套樣感覺。
● 有時可出現疼痛,呈刺痛、灼痛、鑽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
● 自主神經受損:腹瀉、排尿困難、不易受控制,勃起功能障礙、直立性低血壓,汗出異常等。

脊髓損害癥狀

● 可出現四肢疼痛、肌肉萎縮。
● 行走不穩,有踏棉花感,舉足重、落地輕,閉目及走夜路困難。

腦損害癥狀

● 頭痛、無力、體力和腦力易疲勞、興奮、情緒不穩等。
● 還可出現記憶力減退、精神衰退及昏迷。

肌肉損害癥狀

● 四肢近端、骨盆帶及肩胛帶肌肉萎縮。

檢查


● 確診糖尿病性神經病主要依靠實驗室檢查及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測定。
● 實驗室檢查
● ● 血糖、尿糖是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方法,有助於診斷本病;尿酮體測定有助於判斷是否有酮中毒。
● 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測定
● ● 可判斷是否有神經損害,對診斷糖尿病性神經病具有重要意義。

診斷


● 醫生主要依據糖尿病病史、合併有周圍(和)或中樞神經損害癥狀及神經電生理檢查。
● 患者已明確診斷為糖尿病。
● 合併有周圍(和)或中樞神經損害癥狀:感覺異常、植物神經損害、脊髓損害、腦損害癥狀等。
● 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測定等神經電生理檢查證實有神經損害。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感覺異常,容易與糖尿病性神經病混淆,如其他感覺性周圍神經病、痛性周圍神經病;另外股四頭肌肌病、進行性脊髓性肌萎縮以及腰骶神經根病變也可引起股四頭肌萎縮,均需與糖尿病性神經病相鑒別。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病史、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糖尿病性神經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有控制血糖、藥物改善神經癥狀、積極治療併發症。

控制血糖

● 飲食控制。
● 服用降糖藥物。

改善神經癥狀

● 可使用B族維生素、葉酸等藥物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治療併發症

● 對於糖尿病性腦血管病可按腦血管病治療。
● 對高滲性昏迷、酮中毒昏迷及低血糖性昏迷,應積極進行搶救。

危害


● 糖尿病腎病出現周圍及中樞神經損害的癥狀反覆發作,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 糖尿病性神經病嚴重者可致記憶力減退、精神衰退、酮中毒性昏迷,並可併發腦梗死、糖尿病心肌病、共濟失調等。

預后


● 糖尿病性神經病難以根治,但控制好血糖能延緩疾病進程。

預防


● 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控制總熱量、合理配餐、少量多餐、高纖維飲食、口味清淡。
● 戒除煙酒。
● 積極治療糖尿病,注意監測併合理控制血糖。

參考文獻


● [1]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內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遲家敏。實用糖尿病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