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終結者的結果 展開

終結者

1984年阿諾德·施瓦辛格主演電影

《終結者》(The Terminator)是一部1984年上映的美國科幻動作片,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阿諾德·施瓦辛格、邁克爾·比恩和琳達·漢密爾頓主演。

影片主要講述了施瓦辛格扮演一個被稱為“終結者”的賽博格殺手,從2029年返回1984年試圖殺死由漢密爾頓扮演的莎拉·康納。比恩則扮演同樣從2029年返回1984年的一名人類士兵,他的目的是保護莎拉。

劇情簡介


終結者
終結者
21世紀的一次核戰爭后,地球被機器人所統治,倖存的人類集聚到一起,反抗機器人的殘暴統治。為除掉人類反機器統治鬥爭的領袖,機器人統治者派出了一個殺手——這個殺手是個半機械半血肉的生物,但在外貌上卻與人類無異——回到20世紀,前去刺殺人類抵抗運動領袖的母親,即一個叫莎拉·康納的女人。
而未來世界的人類領袖也派出了一個叫凱爾·里斯的人去保護莎拉。凱爾·里斯同殺手一道回到了1984年的美國洛杉磯,當時洛杉磯有三個叫莎拉·康納的女人,其中的兩個已被害身亡,第三個是個大學生。
一天晚上,莎拉在回家時遇到了殺手,多虧凱爾及時趕到,兩人開著汽車上了高速公路,殺手在後面窮追不捨。凱爾將一切都告訴了莎拉。在患難中,凱爾和莎拉相愛了。殺手又一次追來,追殺中殺手的汽車失事,燃起了大火,殺手沒有被燒死:他的皮肉都被燒掉了,露出了可怕的鋼筋鐵架。為救莎拉,凱爾同只剩下骨架的殺手同歸於盡。不久,薩拉發現自己懷上了凱爾的孩子,這就是未來人類抵抗運動的領袖。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註
終結者阿諾德·施瓦辛格
凱爾·里邁克爾·比恩
薩拉·康納琳達·漢密爾頓
Detective Hal Vukovich蘭斯·亨利克森 
Punk Leader比爾·帕克斯頓
艾德·特拉克斯勒警督保羅·溫菲爾德
Ginger VenturaBess Motta
 Dr. Peter SilbermanEarl Boen 
Pawn Shop ClerkDick Miller

職員表


總導演
製作人約翰·戴利
副導演Thomas A. Irvine,Betsy Magruder,Jean-Paul Ouellette,Rod Koda,斯坦·溫斯頓
美術設計George Costello
編劇詹姆斯·卡梅隆哈蘭·埃里森
服裝設計Hilary Wright
攝影亞當·格林伯格
剪輯Mark Goldblatt
布景師Maria Rebman Caso

角色介紹


  • 101號終結者(T-800)

    101號終結者(T-800)

    演員阿諾·施瓦辛格

    一個從2029年返回1984年試圖殺死莎拉·康納的賽博格殺手,半機械半血肉的生物,外貌上與人類無異。

  • <link title="莎拉·康納" id="vYdWrBANXDWYM">

    莎拉·康納

    演員琳達·漢密爾頓

    終結者的目標,被終結者追殺。

  • 凱爾·里斯

    凱爾·里斯

    演員邁克爾·比恩

    人類抵抗軍戰士,從2029年返回1984年來保護莎拉,在患難中與莎拉·康納相愛,成為人類抵抗軍領袖之父。

音樂原聲


音軌曲目名稱
01.The Terminators Arrival
02.Reese Chased
03.Sarah On Her Motorbike
04.Gun Shop
05.Sarah In The Bar
06.Tech Noir
07.Garage Chase
08.Arm & Eye Surgery
09.Police Station
10.Future Flashback
11.Tunnel Chase
12.Death By Fire
13.Factory Chase
14.Reeses Death
15.Sarahs Destiny

幕後製作


終結者
終結者

幕後花絮

● 卡梅隆承認他是受到了60年代電視科幻劇《The Outer Limits》(外星界限)中的兩集故事《士兵》(Soldier)和《玻璃手的魔鬼》(Demon With a Glass Hand)啟發而創作《終結者》的,這兩個故事的原作者、科幻作家Harlan Ellison後來起訴該片,要求獲得應有的名分和酬勞,製片方Hemdale公司和發行方Orion Pictures公司最後滿足了他的要求,所以此後《終結者》都在影片字幕中加上了Harlan Ellison的名字 。
● 製作該片只花了640萬美元 。
● OJ·辛普森曾是扮演終結者的人選,但製片方認為他過於“俊朗”,不適合扮演冷血殺手。
● 邁克爾·比恩在本片和其他兩部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影片《異形2》和《深淵》中扮演的角色都曾被咬傷。
● 終結者穿透汽車擋風玻璃的場景是用液壓活塞拍攝的,該裝置就放在施瓦辛格旁邊,甚至還被穿上了衣袖,在《終結者2》中,終結者與T-1000的打鬥中再次出現了同樣鏡頭。
● 蘭斯·亨利克森(Lance Henriksen)曾是扮演終結者的最初人選,編導詹姆斯·卡梅隆早期設計的終結者草圖就與亨利克森很相似,因為最初的設計理念是終結者的形象很平常,在人群中一點不扎眼。後來亨利克森在片中扮演了瓦科維奇警官。
● 阿諾·施瓦辛格在片中只有17句台詞。
● 科幻作家哈蘭·埃里森(Harlan Ellison)曾指控卡梅隆剽竊了他為1963年的電視劇《The Outer Limits》編寫的劇本,而且片中的“天網”出自埃里森的短篇小說《I Have No Mouth and I Must Scream》。後來訴訟在庭外和解,影片的較新版本中也出現了鳴謝埃里森的字樣。
● 影片劇本的初稿被以1美元的價格賣給卡梅隆的妻子Gale Anne Hurd。
● 詹姆斯·卡梅隆在歐洲拍攝另外一部影片時產生了拍攝本片的想法,他的構想是一副金屬骨骼出現在火焰中,劇本的大部分內容在倒敘以前的故事,即從未來回到現在。
● 邁克爾·比恩因正在出演舞台劇《熱鐵皮屋頂上的貓》而操著南方口音,這口音讓他險些與凱爾·里斯的角色失之交臂。
● 在影片開始不久,莎拉的電話留言機中傳出的聲音出自導演卡梅隆。
● 全片只有一個邁克爾·比恩和施瓦辛格同時出現的畫面中的鏡頭。
● 里斯在夜總會槍戰中解救莎拉時說:“如果想活命就跟著我。”在《終結者2》中,終結者曾向莎拉說出同樣的話。
● 雖然1984年已經出現了立體聲,但本片仍是用單聲道拍攝的,因為當年影片的拍攝經費相當有限。後來,Hemdale公司重新製作了立體聲版本,直到2001年,本片的5.1聲道特別版才得以面世。
● 在一次拍攝休息期間,阿諾·施瓦辛格到洛衫磯市區的餐館進餐,等他發覺時已經為時已晚,因為他當時是終結者的打扮:少了隻眼睛,顎骨露了出來,皮膚也被燒焦了。
● 大多追車場景是按正常車速拍攝的,然後加入少許快進的效果。
● 在影片開拍前,施瓦辛格接受了數周槍械訓練,後來《雇傭兵》雜誌對他在影片中準確、專業的使用槍械大加讚賞,而以往,《雇傭兵》雜誌一向樂於諷刺各種影片中出現的武器疏失。
● 片中經典的鏗鏘有力的伴奏聲音是用鑄鐵鍋敲擊麥克風產生的。
● 終結者戴的是Gargoyles牌太陽鏡。
● 片中經典台詞“I'll be back”在美國電影學院評選的“百佳電影台詞”排行榜中名列第37位,而在2007年《首映》雜誌評選的相同榜單中名列第95位。
● 里斯在片中從未開燈駕車。
● 梅爾·吉布森曾拒絕扮演終結者。 
● 《終結者》原本計劃1983年初開機,因為施瓦辛格當時正在拍攝《毀滅者柯南》,影片的開拍被推遲了9個月 。

穿幫鏡頭

● 在血洗警局的場景中,終結者用霰彈槍射殺第四個警察,而槍聲卻是機槍的聲音。
● 片尾爆炸的卡車明顯是模型。
● 可以發現牽引油罐車的繩索。

拍攝花絮

終結者穿透汽車擋風玻璃的場景是用液壓活塞拍攝的,該裝置就放在施瓦辛格旁邊,甚至還被穿上了衣袖,在《終結者2》中,終結者與T-1000的打鬥中再次出現了同樣鏡頭。
蘭斯·亨利克森(Lance Henriksen)曾是扮演終結者的最初人選,編導詹姆斯·卡梅隆早期設計的終結者草圖就與亨利克森很相似,因為最初的設計理念是終結者的形象很平常,在人群中一點不扎眼。後來亨利克森在片中扮演了瓦科維奇警官。
阿諾·施瓦辛格在片中只有17句台詞。

播出信息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美國1984年10月26日
澳大利亞1984年12月20日
韓國1984年12月22日
美國1985年1月(阿沃里亞茲奇幻電影節)
英國、義大利1985年1月11日
西班牙1985年1月18日
愛爾蘭1985年1月25日
瑞典1985年2月8日
菲律賓1985年2月9日(達沃)
丹麥、芬蘭1985年2月15日
荷蘭1985年2月21日
瑞士1985年2月27日(法語區、德語區)
西德1985年3月15日
中國香港1985年3月22日
巴西1985年3月25日
挪威1985年3月28日
中國台灣1985年3月29日
哥倫比亞1985年4月10日
阿根廷1985年4月18日
法國、希臘1985年4月24日
秘魯1985年5月1日
日本1985年5月4日
葡萄牙1985年5月24日
冰島1985年6月19日
烏拉圭1985年7月4日
波蘭1987年3月1日
土耳其1988年1月
匈牙利1989年5月26日
蘇利南1989年5月4日
捷克斯洛伐克1990年9月1日
德國1991年8月29日(限定)(重映)
羅馬尼亞1992年
英國2001年3月16日(限定)(重映)
加拿大2012年2月3日(數字電影節)
英國2012年10月4日(曼徹斯特)
秘魯2015年6月18日(限定)(重映)
智利2015年6月20日(重映)
西班牙2015年 7月9日(重映)(限定)
立陶宛2017年8月26日(重映)

影片票房

影片在北美1,112家影院上映,全球票房累計$78,371,200,其中美國本土$38,371,200,佔比49.0%;海外$40,000,000,佔比51.0%。

獲得榮譽


獎項

​時間​獎項​獲獎人​備註
​1985​​第12屆美國電影電視土星獎​
​最佳編劇: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 蓋爾·安妮·赫德 Gale Anne Hurd 
最佳科幻電影
最佳化妝:斯坦·溫斯頓 Stan Winston
​獲獎
​最佳男主角:阿諾·施瓦辛格 Arnold Schwarzenegger
最佳女主角:琳達·漢密爾頓 Linda Hamilton
最佳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
最佳配樂:布拉德·費德爾 Brad Fiedel
​提名

作品評價


終結者
終結者
影片《終結者》被《時代》周刊評為1984年十部最佳影片之一,同時在票房記錄上排名第二,僅次於《第一滴血》。這些空前的成功,都無異歸功於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天才般的想象力和緊張激烈的情節場面設計,而這些成功也就此奠定了詹姆斯·卡梅隆日後的輝煌之路。同時,身材魁梧、曾先後7次獲得世界健美先生稱號的阿諾·施瓦辛格也因該片而一炮走紅,雖然在本片中他的演技尚未成熟,但是由他去演繹一位主要以動作為主、半人半機器的冷酷殺手卻是最佳選擇。影片中那個無堅不摧、窮凶極惡的魔鬼終結者T-800,令所有的觀眾都過目難忘,它不但來自卡梅隆的夢中,更是通過好萊塢特技造型大師斯坦·溫斯頓的妙手呈現了出來,在他的精心設計下,一個同時有著血肉外殼和金屬骨骼,令人望而生畏的全新機器人形象從此矗立影壇,同時也確立了溫斯頓作為卓越造型師在好萊塢中的地位。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影片《終結者》沒有這樣的造型來支撐,整個《終結者》影片在觀眾心中的影響力將大打折扣。T-800令人毛骨悚然的造型不但為影片驚悚效果的營造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更是使得他的扮演者阿諾·施瓦辛格一夜成名,成為了魔鬼終結者的代名詞,也使他成為了好萊塢動作影片中的佼佼者。
國內媒體
影片為科幻片經典之作。影片的動作戲、置景、情節節奏等俱佳,將卡梅龍和阿諾的事業推向新的台階。阿諾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台真正的機器人,臉上沒有任何的表情,讓人感覺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阻止他,使影片氣氛從頭到底都一直籠罩在“絕望”之中,散發著一種令人心底發毛的恐懼感。而康納的母親,由一名本來脆弱的女性到堅強的轉變,則體現了女權主義。《終結者》以快節奏和緊湊的情節成為一部長盛不衰的賣座片。片中的特技鏡頭反映了影片的未來色彩,預示著此後科幻電影的發展方向,予人印象深刻,與眾不同的手法在科幻片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具有強大的競爭力。(時光網評)
影片所展現出的特質,是如今大多數商業影片都難以與之相比的。雖然看起來,那是一部製作粗陋的科幻影片,但依然是激動人心的。沒有研究過阿諾的發跡史,想來這是他最早的成功影片之一。在卡麥隆的精心加工之下,阿諾彷彿全身散發著金屬味道,稜角分明的面部只能用“cool”來形容,至於橫衝直撞的霸道氣概,也是工業時代審美情趣和社會意識的體現。(網易娛樂評)
1984年《終結者》問世,匪夷所思又能自圓其說的設想,完美而浪漫的情節設定,近乎亂真的化妝,突破性的機器人設計理念,就當時而言最激烈而富個性的動作場面,使《終結者》一時風頭無倆。其中最出風頭的還是阿諾扮演的終結者,他皮衣墨鏡,一手9毫米衝鋒槍,一手12號全自動霰彈槍,面無表情地殺人,包括那句經典的“I'll be back”,組成了一個不朽的形象。這使得第二集里,阿諾順理成章地成了主角。(《信息時報》評)
國外媒體
近幾十年來最優秀的科幻片之一。(BBC評)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和製片蓋爾·安妮·赫德證實了他們講故事的技巧。(《奧斯汀紀事》評)
一個使人神經繃緊的,巧妙的動作驚悚片。這部緊張的驚悚片第一次讓奧地利健美運動員阿諾·施瓦辛格博得了世人的關注。(《帝國》雜誌評)
大量的黑科技精明的讓異教徒和動作片粉絲滿意。(《時代》雜誌評)
一個有天賦的B級片。(《紐約每日新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