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許堡鄉的結果 展開

許堡鄉

黑龍江哈爾濱市呼蘭區許堡鄉

許堡鄉位於呼蘭區城北22.5公里。全鄉面積180平方公里。東西相距約21公里,南北相距13.5公里。

自然特點


許堡鄉,東西相距約21公里,南北相距13.5公里,草原面積3500畝,林地面積13463畝,森林覆蓋率5%,水域面積4000畝,待開墾荒地30000畝。
許堡鄉境內地處平原低洼地區,泥河流經西北界,地勢東與南略高,西部與北部低洼易澇。
許堡鄉處在中緯度地帶,屬於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農業氣候屬於溫暖半乾旱、重春旱、夏半濕潤地區,處在第一積溫帶與第二積溫帶交界處,年積溫2752℃ ,年平均氣溫3.2℃ ,年平均降水量490—500毫米,全年平均日照2730小時,全年無霜期140天,初霜期一般在9月25日左右,終霜期一般在5月4日左右。
許堡鄉境內土壤為黑土、黑鈣土、草甸土3類。境內有排水渠道三條:第一條長5100米,第二條長6100米,第三條長10000米。易澇地面積佔14.7%。野生林木有楊、柳、榆、落葉松等。

概況說明


位於呼蘭區老城區北22.5千米。東依康金街道,東南連沈家鎮,南接長嶺鎮,西南靠孟家鄉,西北隔泥河與蘭西相望,北鄰大用鎮。面積170.16平方千米。轄12個行政村。鄉政府駐許堡村。地處平原低洼地帶,泥河流經西北界,地勢東與南略高,西與北低洼易澇。哈伊公路、哈綏高速公路穿境,距鐵路車站9千米。

沿革歷史


鄉名來自駐地村名,最初立屯者姓許,人稱此屯為許家窩堡,簡稱許堡。清末屬西鄉、河東第三區。民國時設宿普鄉(警察第五區)。東北淪陷時設許家窩堡保,后改設許堡村。解放后屬大用區,1949年設許堡區(六區),1956年設許堡、郎堡兩鄉,1958年屬康金公社,1961年設許堡公社,1984年改許堡鄉。1990年,轄境東依康金鎮,東南連沈家鎮,南接長嶺鄉,西南靠孟家鄉,西北隔泥河與蘭西相望,北鄰大用鄉,面積180平方千米,鄉政府駐許堡村,轄19個行政村、29個自然屯,居民6520戶28516人,其中農業人口27994人,漢族佔95.6%。
1996年,面積179.5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許堡、朱井、黃崗、徐花、周化、東風、楊美、紅勝、蒲井、孫堡、小得、張井、房身、依蘭、雙嶺、郎堡、富裕、水稻、工合、小堡20個行政村。2001年8月,原19個行政村調整為12個。2003年末,全鄉轄1許堡(許堡)、朱井(朱井)、黃崗(黃崗)、蒲井(蒲井)、富裕(富裕、祁堡、張家)、周化(周化、紅勝、徐花、丘堡)、楊美(楊美、東風)、小得(小得、西崗子、關堡、王堡、張家灣、孫堡)、張井(張井、房身)、依蘭(依蘭、金堡、雙嶺、李堡)、郎堡(郎堡、小窩堡、王合)、水稻(水稻)12個行政村(29個自然屯),居民6666戶28495人,其中農業人口25400人。

代碼分類


230111203:~200 210許堡村 ~201 220朱井村 ~202 220黃崗村 ~203 220蒲井村 ~204 220富裕村 ~205 220水稻村 ~206 220張井村 ~207 220依蘭村 ~208 220郎卜村 ~209 220周化村 ~210 220楊美村 ~211 220小得村

行政區劃


鄉名來源於駐地村名。最初有許姓人家墾荒立屯,人稱許家窩堡,簡稱“許堡”。清末,屬呼蘭府河東第三區。中華民國時期,為呼蘭縣宿普鄉。東北淪陷后,初設許家窩堡保,后改設許堡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隸屬大用區。1949年3月,設置許堡區,后改第六區。1956年3月,並村划鄉,分設許堡、郎堡兩個鄉。1958年9月,“小鄉並大社”,並人康金人民公社。1961年5月,調整公社範圍,分設許堡公社。1984年3月,改為許堡鄉。鄉轄12個行政村,32個自然屯。下設村民小組19個,總人口2861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20人,農業人口28195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60人,有漢、滿、朝鮮、錫伯、蒙古等5個民族,漢族人口佔98.2%。

經濟數據


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達5.26億元,比2003年增長10.5%;農業總產值達到0.85億元,比上年增長6.25%;牧業總產值1.1億元,比上年增長10%;林業總產值0.11億元,比上年增長10%;鄉鎮企業總產值實現3.2億元,比上年增長6.7%;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662元,比上年增長19.5%。

農業發展


許堡鄉是呼蘭區重點商品糧主產區,主要盛產玉米、水稻、大豆。近年來,該鄉從資源優勢出發,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逐步形成以糧食生產為基礎轉為以畜牧業生產為主,林業、副業、漁業、鄉鎮企業共同發展的農業生產體系。
在種植業方面,農業生產結構進一步優化。全鄉在依據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地緣、資源優勢的前提下,將玉米面積壓縮到6.5萬畝;以稻治澇,發展水田4萬畝;抓住國家實施“大豆振興計劃”的有利契機,在全鄉推廣高油優質專用大豆3.5萬畝;形成以郎堡村大米加工廠為依託的無公害水稻生產基地1萬畝,填補了許堡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空白,並正在向產加銷一條龍方向發展建設;積極推廣應用了各種高新增產技術,增加了高產、優質、高效作物的覆蓋面積。全面提高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率;大力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使新技術的普及率達70%以上,為質量效益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加快農機具的更新步伐,全鄉有機電井19眼,對口抽井40眼,有效灌溉面積15525畝,各類拖拉機25台,配套農具62台,大型聯合收割機1台,年機耕地5萬畝,可增產糧食30萬公斤;進一步完善了農田防護林建設,植樹造林面積1436.8畝,栽植松、花、楊等苗木10萬餘株,各村造林、育苗面積達500畝,被區里評為造林綠化工作一等獎,耕地營造農防林帶504條,農田防護率達97%;哈綏高速公路兩側造林整地1436畝;加強防雹點建設和地力培肥工作,提高了抵禦自然災害和綜合生產能力。2004年,糧食總產0.65億公斤,每公頃平均產糧6000公斤(畝產400公斤),比上年增產10%;全鄉苗木3500畝,可創產值420萬元。

畜牧業發展


許堡鄉地域廣闊,畜牧業發展迅速。2004年,全鄉生豬飼養量8.6萬頭,奶牛存欄560頭,黃牛及肉牛10160頭,肉雞220萬隻,山綿羊7300隻,家雞2.5萬隻,鴨5.1萬隻,鵝20萬隻,全鄉有養殖專業戶53個。2004年,全鄉畜牧業總產值1.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2.6%,畜牧業人均收入950元,占農村人均收入的25.9%。

基礎設施建設


2004年,投資30萬元為周化村260戶農民安裝了自來水,改善了飲水狀況。投資38萬元對周化村道路進行了修整,鋪涵管578節,栽植丁香樹1600株,松柏400株,楊樹10000株。整修后村內路面平整,道路兩邊綠樹相映,優雅清靜,周化村正在向生態村方向邁進。
2004年,許堡鄉冷凍廠、蒲井村、楊美村與英霞實業公司共簽訂訂單農業6000畝。
2004年,在蒲井村成立了呼蘭區第一個農民合作社。合作社以服務為宗旨,堅持平等、民主、公平、自由的原則,農民入退社自由,現已吸收社員114戶,佔全村的24%。通過合作社已向外輸出農民工300多人,為農民增收提供了廣闊了空間。農村經濟形成了市場引導企業、企業帶動基地、基地聯結農戶的產業化格局。形成了肉雞、生豬、大豆、水稻、玉米五個農副產品種養加、產供銷一條龍格局。

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實現速度、效益同步增長。全鄉擁有骨幹企業7家。引資 1000萬元興建的東北種豬繁育基地建設已接近尾聲,投產後年產生豬2500頭,銷售收入2000萬元,利稅150萬元;友山油廠年生產豆油1400噸,銷售收入1160萬元,利稅50萬元;裕豐米廠年生產能力21000噸,年銷售收入1120萬元,利稅48萬元;仁義制米廠年生產能力19000噸,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利稅45萬元;希君冷凍廠年生產能力2100噸,年銷售收入480萬元,利稅30萬元;王野糧食烘乾廠年生產能力15000噸,年銷售收入240萬元,利稅20萬元;華傑奶牛廠年生產能力300頭,年銷售收入210萬元,利稅15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實現3.2億元,同比增長10%;營業收入3.5億元,同比增長15%;實現利潤總值2300萬元,同比增長18.8%;上交稅金140萬元,同比增長26.1%;從業人員總數960人。
鄉建工業小區2處,佔地20公頃。以糧食烘乾、糧食貿易、農產品深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工業小區1處;以工業、商飲、建材、服務為一體的工業小區1處。進區企業14家,有化工、建材、糧貿、飲服、農產品加工等。工業小區年產值8000萬元,實現利稅870萬元,安排剩餘勞動力260人。

財貿發展


全鄉有農貿市場1處,佔地10公頃,以農貿市場為載體的銷售網點30個。200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6500萬元,實現利稅650萬元。

交通郵電


許堡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哈伊哈綏高速公路貫穿於境內,距鐵路車站9公里。全鄉共有砂石路56條,94.8公里。其中鄉管路1條,28公里;村屯之間17條,34.5公里;村屯內路38條,32.3公里。境內有構造物126處,橋樑78處,涵洞17處。村村有通往城區的小公共汽車。
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有郵電所1處。郵電通訊網路遍及全鄉各個村屯。有20%的農戶家中安裝了有線電視,全鄉電話普及率達50%。

社會事業發展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許堡鄉的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氣象繁榮、生機勃勃。
1、教育
許堡鄉教育事業發展很快。全鄉有幼兒園15所,小學9所,中學1所,在校學生2490人,專任教師190人。2004年全鄉適齡生入學率達100%。2003年,哈義利集團投資修建了許堡小學,現已建成規範化校舍,實行規範化管理。2004年被區里評為二級工作先進單位,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先進單位。
2、科技
許堡鄉科技事業發展迅速。各村屯積極引導,典型帶路,同時加大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力度,村村都有科技致富帶頭人,家家都有種田明白人。農民吸納科技的能力和水平上了一個新台階。2004年,全鄉對農民的科技培訓人數達3500人次,科技水平不斷提高。湧現出了“萬畝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萬畝高油大豆標準化栽培技術”等新興栽培技術,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衛生
許堡鄉衛生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全鄉有衛生院1所,床位15張,醫務人員2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5人。全鄉有婦女主任12人,計生專干20人,負責各村屯的計劃生育和醫療衛生的宣傳普及工作。全鄉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計劃生育率達95%。全鄉12個行政村每村都建立了衛生所,醫療設施不斷完善,醫療水平不斷提高。
4、文化、體育
許堡鄉文化廣播中心堅持省、市、區文化發展方針,建立起文化站、文化村、文化戶三級文化網路。有電影放映設備和籃球設施各一套,豐富了鄉幹部的業餘文化生活。積極參加上級部門舉辦的各項文體活動,2003年被評為全省體育先進的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