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學校從魏瑪遷到德紹后建的校舍,1926年落成。它是現代主義建築早期代表作之一,70年代作為建築文物保護下來。設計人是包豪斯設計學院院長W.格羅皮烏斯。校舍為一綜合性建築,由幾個功能不同的部分組成。佔地面積約2630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萬平方米。教室樓、實驗工廠均為四層,兩者之間是行政辦公用房和圖書館,學生宿舍是一座六層樓,通過一個兩層的食堂兼禮堂,同實驗工廠相連(見彩圖)。校舍的設計體現了格羅皮烏斯提倡的重視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藝術和技術相結合等原則。它的設計布局、構圖手法和建築處理技巧等在以後的現代派建築中被廣泛運用。
包豪斯校舍
包豪斯校舍的設計有下述特點:①校舍的形體和空間布局自由,按功能分區,又按使用關係而相互連接。它是一個多方向、多立面、多體量、多軸線、多入口的建築物。為了使基地不被建築隔斷,公共活動部分和行政辦公用房底層透空,可通行車輛、行人。②按各部分不同的功能選擇不同的結構形式,賦予不同的形象。實驗工廠是一大通間,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和
懸挑樓板。外牆採用成片的、貫通三層的玻璃幕牆,既利於採光,也顯示出與其他部分不同的外形。教室樓也是框架結構,由於間距不大,構造比較輕巧。水平的帶形窗和白牆相間是它的外形特徵。宿舍採用鋼筋混凝土樓板和承重磚牆的混合結構;牆面較多,窗較小,各房間外面有各自的小陽台,形成了寧靜和互不干擾的居住氣氛。食堂兼禮堂是集體使用的大空間,外形開朗。屋頂全是平頂,為空心樓板上設保溫層,鋪油氈和預製瀝青板構成,人們可以在屋頂上面活動。全部鑄鐵落水管隱藏在牆內,外形整潔。③在造型上採取不對稱構圖和對比統一的手法。一個個沒有任何裝飾的立方體,由於體量組合得當,大小長短和前後高低錯落有致,實牆和透明的玻璃虛實相襯,白粉牆和深色窗框黑白分明,垂直向的牆面或窗和水平向帶形窗、陽台、雨篷比例適度,顯得生動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