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熱假寒證

真熱假寒證

真熱假寒證,證名。又稱陽盛格陰證、熱厥證。英文名稱:syndrome of true heat disease with false cold manifestation。是內熱熾盛而外見寒象的證候,即陽證似陰。因內熱過盛,陽氣閉郁不能外達所致。

簡介


● 英文名稱:True Heat with False Cold Pattern/Syndrom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八綱辨證

古籍摘選


● 陽極反能寒厥,乃內熱而外寒,即真熱假寒也。(《景岳全書·傳忠錄》)

名詞解釋


● 邪熱內盛,陽氣鬱閉格陰於外,以四肢厥冷,惡寒甚至寒戰,而兼壯熱口渴,胸腹灼熱,煩躁不寧,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為常見症的證候。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真熱假寒證是內有真熱而外見假寒的證候,是邪熱熾盛,陽盛格陰於外,陰陽寒熱格拒而成,常有熱深厥亦深的特點,即內熱愈盛則肢冷愈嚴重。又稱陽盛格陰證、熱厥證、熱極肢厥證。

臨床表現

● 臨床可見手足厥冷,但身熱不惡寒,反惡熱,口臭,咽干,煩渴喜冷飲,譫語,小便短赤,大便燥結,或熱痢下重,舌紅,苔黃而干,脈沉數有力。

病機析要

● 疾病發展到寒極或熱極時,有時會出現一些與疾病本質相反的假象,如“寒極似熱”、“熱極似寒”,即真寒假熱、真熱假寒,這些假象常見於生死存亡的嚴重關頭。所謂“真”,是指與疾病內在本質相符的證候;所謂“假”,是指疾病表現出某些不符合常規認識的假象,即與病理本質所反映的常規證候不相應的某些表現。
● 其產生機理,是由於陽熱內盛,格陰於外,陰陽寒熱格拒而成,又稱作“陽盛格陰”,其內熱愈盛則肢冷愈嚴重,即所謂“熱深厥亦深”。

辨寒熱真假

● 假象多在皮膚、四肢及面色方面出現,而疾病的本質是由臟腑、氣血、津液等方面的內在表現來反映,故辨證時應以里證、舌象、脈象等作為診斷的依據。
● 假象與真象的表現不同,如假寒常有四肢厥冷的表現,但同時胸腹部大熱,按之灼手,或表現為全身寒冷,而不欲近衣被,而真寒則是表現為身冷蜷卧,欲得衣被。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GB/T 16751.2-1997中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1997.
● [4] 朱文峰。中醫診斷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