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鎮中心小學
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鎮中心小學
···組織教育維護會,率領後生(指姨侄陳養年),創辦頭橋公立小學,倡導時代教育···”,“···延師招生,申請註冊,於1919年開辦學堂,初名‘江都縣南四路國民小學’,即今頭橋鎮中心小學的前身。而《頭橋鎮志·吳蔚升》、《頭橋中心小學簡史》,《頭橋鎮福利事業的倡導者陳養年》等多部不同史料,均同時提到了吳大觀(吳蔚升)先生,是這所由舅舅王鑒人創建的揚州頭橋小學的校友。 ···”,頭橋鄉境在民國時寺廟較多,頭橋都天廟、觀音閣均是隸屬於“大同堂”的“崇佛門”廟宇,“···(都天廟)在頭橋鎮。
基本介紹
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鎮中心小學,由“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先生的舅舅王鑒人創建於民國八年已未歲(公元1919年),該校坐落在揚州市風景秀麗的“中國醫械之都”--------廣陵區頭橋鎮。學校現有24個教學班,學生1400多名。學校師資力量雄厚,67名教師中,小學高級教師佔62%。近年來,該校師生榮獲國家級獎14項,省級獎25項,市區級獎100多項。
師資力量
走進頭橋小學校園,寬敞明亮的教學樓與各色鮮花、成蔭的綠樹交相輝映。現代化的多媒體廳、綜合藝術廳、鋼琴房、舞蹈練功房等教育設施一應俱全,全體教師率先在邗江區實現了電腦網路化辦公。該校在完善硬體建設的同時,注意校園文化的塑造。組織教師們研讀名家名著,廣泛開設多種形式的教師沙龍活動,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引導學生們選擇科學家給自己的班級命名,開展英語Party等系列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從而為廣大師生營造了寬鬆、和諧、民主、平等的教育環境。
頭橋小學不斷加強隊伍建設,提升辦學品位,使培養一支德藝雙馨的師資隊伍,成為學校工作不斷攀登的堅實基點。學校制定了《頭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獎懲條例》、《頭橋小學聽課效果量化實施方案》等系列教育制度,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該校還聘任100位家長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承擔了評價學校、評價教師的監督任務。通過開通師生熱線,加強了師德建設。該校通過名師講壇、教師專業成長論、師徒結對、優課評比等活動,鼓勵教師業務冒尖,讓教師感受到追求的快樂。
頭橋小學校徽
頭橋小學立足課題科研,凸現辦學特色,"科研興校"是伴隨著現代化必然產生的一種教育思想與教育行為,因此,該校的辦學思路總體是:以國家級課題為龍頭,以科技普及教育和雙語教學為兩翼,以信息技術為突破口,以規範課題管理為重點,實施精品戰略,形成辦學特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該校承擔了國家級課題《基於信息技術的科技教育研究》、《基於信息技術的小班化雙語教學策略》的科研任務。為了保證科研組織網路的正常運作,頭橋小學的科研課題做到了細化過程管理,深化組織管理,強化制度管理。首先該校制定了"立足教育科研、重塑校園文化、創建品牌教育"的總目標。建立了實驗教師評價體系和實驗課研究過程評價體系。經過努力,該校的課題研究工作有了長足的進步。學校的科普特色、雙語特色已逐步形成。該校已被政府命名為"科技特色學校",被揚州市科技局命名為"科技普及教育示範學校"。同時,多家媒體對頭橋小學的雙語特色成果給予了報道。
頭橋小學承擔了3項國家級信息化教育課題研究任務,成為邗江區政府命名的“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揚州市政府命名的“科技普及教育示範研究學校”,中央電教館“重點課題實驗校”,教育部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教育信息化理論及實踐模式"研究基地,中國教育學會成員單位,全國基礎教育整體改革委員會成員單位等,並躋身於江蘇省“省級現代教育技術示範校”的行列。
建校原因
頭橋中心小學是由“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先生舅舅頭橋鄉賢王鑒人(本名王繼先,字鑒人,習慣稱謂王鑒人,王裕泰,敬稱王大地主,民國江都縣頭橋鄉鄉董、鄉議長、甲級議員,頭橋王裕泰醬園掌柜)及陳養年(本名陳道庠,別號寒蟬、養年,鄉境習慣稱謂陳養年,敬稱養叟、養老,吳大觀舅舅王鑒人的姨侄,吳大觀舅媽林氏孺人的哥哥林壽庵外甥,頭橋鄉甲級議員,上海益祥錢莊創史人)等熱衷教育的頭橋鄉賢,始創於頭橋鎮都天廟觀音閣(庵)。頭橋鎮史上原屬江都,后屬邗江,現屬廣陵,正因揚州歷史上從民國至今歷次行政區劃變動的原因,故而該校建校初原名“江都縣二學區南四路小學”,今名為“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鎮中心小學”,校址位於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古橋路。
頭橋小學原校本部覺化堂舊址(老頭橋中學)
結合《頭橋鎮志》、《頭橋中心小學簡史》、《頭橋鎮社會福利事業的倡導者陳養年》、《深切懷念伯父陳養年》、《回憶鄉賢陳養年》、《王鑒人其人其事》、《王裕泰醬園》等鄉境史料文獻,以及頭橋籍印尼華僑陳世驤先生(陳養年之子,現居台灣)的回憶錄《我的父親陳養年》記載,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鎮中心小學,始建於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4月4日),當時建校的歷史背景是“···民國初年的頭橋,竟無一所學校(註:當時頭橋鄉境均為私塾學堂,尚無正規學校)。地少人多,習俗從商的江洲,急需發展新式學堂、普及科學知識。···”,於是,當時時任江都縣頭橋鄉(今揚州廣陵頭橋鎮)鄉董、鄉議長的王鑒人(吳大觀的舅舅)和其姨侄陳養年(頭橋鄉甲級議員),出於“教育興鎮,開以民智,培養人才,造福桑梓”的目的,以個人聲望發出倡議,“···得到有見解的旅外聞人和居鄉政要的支持。···”,這才使得頭橋小學的創建被正式提上議事日程。
頭橋小學校園歌舞
著名校友
頭橋小學著名校友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
史載,吳大觀的舅舅“···鑒人先生盡瘁家業,稍有成時,即於地方公益贊助日多。···組織教育維護會,率領後生(指姨侄陳養年),創辦頭橋公立小學,倡導時代教育···”,“···延師招生,申請註冊,於1919年開辦學堂,初名‘江都縣南四路國民小學’,即今頭橋鎮中心小學的前身。···”,這與吳大觀先生在口述自傳《我的中國心》第3頁中部所述:“舅舅···很熱衷與公益事業。我上的那所小學就是他出資興辦的,後來歸了地方,成為公立學校。···”,可謂遙相呼應。
頭橋小學始建校時,由王鑒人為主,並出任校董,陳養年、田少贏、張時哉等等頭橋本地熱心教育的開明紳士、旅外名商、社會賢達,集資捐款興修校舍而辦起的。因頭橋鄉當時被江都縣教育部門划屬“二學區”,且屬舊時江都(今揚州)的“南四路”一帶,故這所小學又被稱為“江都縣二學區南四路小學”或“江都縣南四路第六小學”。而《頭橋鎮志·吳蔚升》、《頭橋中心小學簡史》,《頭橋鎮福利事業的倡導者陳養年》等多部不同史料,均同時提到了吳大觀(吳蔚升)先生,是這所由舅舅王鑒人創建的揚州頭橋小學的校友。
而另據《頭橋鎮志》記載,余友泰先生(中國著名農機專家,頭橋鎮南華村田家莊人)與同為頭橋鄉賢的吳大觀先生(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頭橋鎮頭橋村九字圩人,本名吳蔚升),系小學同學與幼時好友,鄉境史載,余友泰與吳大觀這兩位昔日頭橋小學與揚州中學時的校友,在哈爾濱聚會時,曾“···敘談舒暢,懷念家鄉···”。
頭橋小學著名校友中國著名農機專家余友泰
故址往事
揚州頭橋小學
頭橋小學的誕生地頭橋都天廟
廟宇今日
據《頭橋鎮志》記載,頭橋各寺內都藏書眾多,其中,諸寺“···藏有釋家經卷,數鎮上都天廟為多···”,都天廟在抗戰時曾有名僧“醉老”駐蹕,史載“···醉老和尚,俗家姓胡···隱跡江洲···能書會畫,才思敏捷,設帳授徒僧俗均收···”,“···住持僧必澄(必隆澄)愛其才,延其課讀僧徒,俗家子弟多有從其問學的,人稱‘醉老’而不名。···”。都天廟在解放后的1952年,由當時的江都頭橋(今廣陵頭橋)供銷合作社作為營銷場所,“···都天廟10餘間舊屋,前作店面,後為庫房。···”,“···當年夏秋,在都天廟場搭棚設點、經營米麥面糠,收購魚蝦螃蟹···”,1959年,頭橋供銷合作社在都天廟場上,興建了當時邗江北洲片一帶首屈一指的新門市部,鄉民“···贊稱‘頭橋百貨公司’···”,該門市服務於當時全鄉各村社員(含今已劃出頭橋建制的原頭橋豐盛、八橋、聯合、黃橋等村),知名度不小。
1974年,都天廟老屋門市翻建為棉百門市部,故而這裡在當時亦系頭橋老鎮上,人來人往最繁華的街區之一。吳大觀舅舅王鑒人當年建校時的都天廟,今部分現存於揚州頭橋鎮古橋路中部一帶(今頭橋老街超市附近),仰視都天廟頂,屋宇中部的龍頭形磚飾物面向東方,非常顯眼,其形狀有點類似於河南安陽出土的“婦好玉龍”,在都天廟舊址的街對面巷道內,便是吳大觀在《我的中國心》中口述當年畫痄腮的那家舅舅祖傳老店--------頭橋王裕泰醬園。
揚州頭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