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鮑特維尼克

米哈伊爾·鮑特維尼克

米哈伊爾·鮑特維尼克(Mikhail Botvinnik),1911年出生於前蘇聯,1995年去世。

米哈伊爾·鮑特維尼克是第六位國際象棋世界冠軍。1948年在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上首次奪得冠軍,後來兩次失去,又都於次年奪回,直至1963年負於蒂格蘭·彼得羅相。

人物簡介


鮑特維尼克是國際象棋發展史上有特殊地位的人物。在號稱“國際象棋王國”的前蘇聯棋手中,鮑特維尼克是第一個榮膺國際特級大師稱號和第一個登上世界冠軍寶座的,作為前蘇聯國際象棋學派最傑出的代表,他被譽為“科學訓練之父”。作為電子技術領域和體育理論學的雙博士,他被許多國家的棋協授予簽發發明專利權的資格。他不僅是棋藝和科研結合的卓越典範,而且在培養人才上也屬功勛宗師,世界棋壇頂尖明星安納托利·卡爾波夫和加里·卡斯帕羅夫均出自他的門下。

生平成就


米哈伊爾·鮑特維尼克,1911年出生在列寧格勒附近的一個別墅村鎮(現在叫列賓)。同其他超級棋手不一樣,他在十二歲時才開始學習國際象棋。這種“遲誤”使他不得不加倍努力,付出艱苦的勞動。
1925年,當時的世界冠軍卡帕布蘭卡為參加莫斯科國際比賽來到了蘇聯,在列寧格勒為他安排的一次車論比賽中,十四歲的鮑特維尼克很快使卡帕布蘭卡陷入困境,並使他在第三十二回合時含笑認輸,從此鮑特維尼克開始在棋壇揚名。
1931年,二十歲的鮑特維尼克取得了第七屆全蘇冠軍賽的冠軍稱號。1933年,他第二次榮獲全蘇冠軍。
1935年,在第二屆莫斯科國際聯賽中,鮑特維尼克和捷克冠軍富洛爾並列第一,成績超過了拉斯克、卡帕布蘭卡兩位前世界冠軍。其中,他勝“棄子專家”斯皮爾曼的對局只用了十二步棋,這個對局為全世界的許多棋刊紛紛登載,作為深刻理解開局奧秘的範例。從此鮑特維尼克成了一名蜚聲世界棋壇的國際特級大師。
1936年,英國諾丁漢舉辦的國際聯賽,集中了所有有資格爭奪世界冠軍的棋手,而鮑特維尼克和何塞爾·卡帕布蘭卡並列第一名,使亞歷山大·阿廖欣、埃曼紐爾·拉斯克、馬克斯·尤偉、法因、富洛爾、列舍夫斯基等諸多棋手只能望其項背。
鮑特維尼克,國際象棋前世界冠軍
鮑特維尼克,國際象棋前世界冠軍
在1938年阿姆斯特丹國際聯賽之後,當時的世界冠軍阿廖欣曾說:“在我下的十四個對局中,我只感到一個對局對方超過了我,這就是第七輪同鮑特維尼克的對局。”阿廖欣還認為鮑特維尼克戰勝卡帕布蘭卡的對局是這次比賽的最佳對局。
從此時起,世界棋壇已公認鮑特維尼克是無可爭議的世界冠軍候選人。然而命運註定,要登上國際象棋的奧林匹斯山,鮑特維尼克還得秣馬厲兵等待十年。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同阿廖欣之間的對抗賽終於未能如願舉行。
一位世界冠軍大大地超過同時代所有的特級大師,這在國際象棋歷史上是罕見的。另一個少有的情況是,鮑特維尼克在國際象棋上不斷取得勝利的同時,在自己的專業技術上也不斷前進,30年代初期他成了電器工程師,後來又獲得技術學科候補博士學位。在1948年成為國際象棋歷史上第六位世界冠軍之後,第三年即1950年又成為技術科學博士。同時從事兩個專業,其任務的繁重是可想而知的,但也許正是他的技術科學專業使他具有超過常人的分析能力,使他在棋藝上達到預想的成功。
在1941年至1948年的八年中,鮑特維尼克曾贏得了全部八次高級比賽,鮑特維尼克在最後三輪之前,就已取得了世界冠軍資格。此後,他參加了七次對手均系蘇聯人的世界冠軍對抗賽,其中,1951年和1954年他分別戰平布龍斯坦和斯梅斯洛夫,衛冕成功;1957年和1960年他分別負於死梅斯洛夫和塔爾而失去桂冠,但他均於次年奪回。其中,1961年對塔爾的回敬賽,鮑特維尼克已年屆五十歲,竟然戰勝風華正茂、年方二十五的對手,令人驚奇。對此,他本人解釋說:“塔爾是一位很有天才的棋手,在尖銳的局面中,當勝負取決於複雜的運子本領時,他的力量能最好的發揮。我成功地把戰鬥控制在另一條軌道上,使他不能得到他愛好的局面……”
鮑特維尼克的備戰和訓練方法是以科學研究和堅定不移的邏輯為前提的。他強調天才的秘密在於事先做好大量的準備和深入細緻的理論上可能性的探索,以及棋盤上的多方面的靈感。他經常闡發他的這種想法和思路,認為國際象棋是一種體育,需要堅強的體力和有紀律性的思維。鮑特維尼克厭惡煙草,因此在他個人進行訓練性比賽時,他要求陪練的對手向他的眼睛上噴煙,以求適應。近來,厭惡煙草的棋手大可不必像鮑特維尼克這樣做了,因為國際棋聯於90年代已作出規定,在所有國際象棋比賽的賽場上一律禁止吸煙。
鮑特維尼克技術全面,善走複雜局面,但也能以極為精確的算度簡化局面。他的棋風富有獨創性既講局面原則,又不受原則束縛,能控制局面。鮑特維尼克除了有一整套科學的準備比賽的方法外,還很重視完善家庭分析,並特別注重提高分析的質量,克服可能產生的主觀性,而使家庭分析經得起讀者的檢驗,也就是說要達到出版的水平。所有這一切,都對前蘇聯棋手和世界棋手的實戰既有指導性的意義。
自從20年代中期以來,蘇聯政府大力支持了國際象棋事業。鮑特維尼克和他的一些繼承者都曾享受過由國家創造的優越條件並獲得崇高地位。像鮑特維尼克、斯梅斯洛夫等棋手在獲得那時界冠軍之後都曾獲得過列寧勳章,在國內受到民族英雄般尊敬的禮遇。然而,他們同時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鮑特維尼克的門生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必須從他們掙得的世界關鍵軍獎金中抽出大部分繳給培養他們成才的蘇聯政府。
在1963年的世界冠軍對抗賽中,鮑特維尼克輸給了彼得羅相,失去了保持十五年的世界棋王的王位(除了中間兩次短暫的間斷)。由於國際棋聯取消了傳統的回敬賽,鮑特維尼克遂拒絕參加為重新奪回這一冠冕的后選人賽,雖然他繼續參加國際比賽直至1970年。
鮑特維尼克作為取得世界冠軍王座的第一位蘇聯公民,意味著是“蘇聯國際象棋王朝”的始祖。他於1948年創建了這個“王朝”,蘇聯在1991年解體之後,以鮑特維尼克的學生輩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為代表的棋手又把這一“王朝”“翻版”為“俄羅斯國際象棋王朝”。鮑特維尼克留下了不少寶貴的國際象棋遺產,其中,《我的棋藝生涯》、《半個世紀的棋》等力作都是國際象棋理論寶庫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