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縣
將軍縣
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授予軍銜,至1965年共授予大將10人、上將57人、中將177人、少將1360人。
其中湖北紅安、江西興國、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縣、湖北大悟、安徽六安市金寨縣、湖南瀏陽、六安縣等10縣因將軍數量眾多而被民間喻為“將軍縣”,湖北省的紅安縣更以223位將軍(實授60名)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民間一般按照1955年-1965年獲得軍銜的將軍籍貫人數排名,得名出十大將軍縣。依次為:湖北紅安60人,安徽金寨59人,江西興國56人,湖南平江52人,江西吉安45人,江西永新41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縣36人,安徽六安34人,湖南瀏陽30。故紅安縣又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受山區地理條件影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江西等中部省區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率先跟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建立早期革命根據地,展開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武裝鬥爭。在革命戰爭時期,秋收起義、平江起義、黃麻起義,大別山戰役等深刻地影響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歷程,這些地區也隨之湧現出早期的人民武裝領袖和指揮家。
將軍縣
徐向前元帥題詞
紅色土地
紅安縣原名黃安,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將黃安改名紅安。今屬湖北黃岡市代管,位於鄂東北大別山南麓。紅安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她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是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是鄂豫皖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革命戰爭年代,紅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14萬英雄兒女的生命,查明登記在冊的烈士有22552人。在這塊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主席,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名將軍,其中被授予上將軍銜的8人、中將軍銜的13人、少將軍銜的58人,是全國將軍人數最多的縣,被人們稱為“將軍縣”。紅安人傑地靈,文物勝跡遍布全縣。確定為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63處。其中董必武舊居,李先念舊居,紅四方面軍誕生地,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董必武紀念館,紅軍洞等110多處革命性建築和革命遺址遺跡,已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將軍名錄(含88年以後授銜)
軍銜 | 人物 | 人物 |
上將 | 王建安膠東軍區副司令員;陳錫聯 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周純全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第一副部長; | 郭天民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韓先楚 東北野戰軍3縱司令員;謝富治 晉冀魯豫野戰軍4縱政委;秦基偉 |
中將 | 王近山;劉飛;劉昌毅;李天煥;吳先恩 | 張仁初;胡奇才;徐深吉;徐斌洲;詹才芳;張天雲 |
少將 | 王誠漢;甘思和;盧燕秋;劉福勝;江波;江騰蛟;李世焱;李定灼;吳振挺;何德慶;鄒國厚;閔學勝;況玉純;汪運祖;張天恕;張志勇;張竭誠;陳炎清;陳美藻;戴克林;戴克明 | 馬忠全;羅應懷;金世柏;周世忠;鄭國仲;胡正平;趙鶴亭;賀 健;秦光遠;耿錫祥;袁克服;徐紹華;殷國洪;塗錫道;韓衛民;程啟文;程悅長;程儒珍;謝正榮;詹少聯;熊應棠;黎錫福 |
興國縣位於江西省中南部,贛州市北部,東倚寧都,東南鄰於都,南連贛縣,西鄰萬安,西北界泰和,北毗吉安市青原區、永豐,連接吉泰盆地,距贛州市82公里、省會南昌346公里,位屬贛州市一小時城市經濟圈。是全國著名的蘇區模範縣、紅軍縣、烈士縣和譽滿中華的將軍縣,“江西十佳魅力新城”之一。
將軍縣—興國
將軍名錄(含88年後授銜)
軍銜 | 人物 | 人物 |
上將2人 | 肖華總政治部副主任 | 陳奇涵冀熱遼軍區副司令員 |
中將6人 | 朱明;康志強;謝有法 | 溫玉成;邱會作;吳法憲、陳勇(2010年授) |
少將48人 | 馬澤迎;王屏;毛會義;鄧經偉;葉運高;劉涌;劉玉堂;劉世洪;劉耀宗;江學彬;呂黎平;李士才;李呈瑞;李佐玉;李良漢;楊卓楊;漢林;邱先通;邱會魁;鄒衍;張英輝;陳熙;陳坊仁 | 陳遠波;陳美福;歐陽平; 周彬;鍾人仿;鍾文法;鍾生溢;鍾發宗;鍾國楚;鍾炳昌;黃文明;黃玉昆;黃有鳳;黃朝天;龔興貴;曾美; 曾克林;曾昭墟;曾新泮;謝良;謝立全;謝國儀;雷永通;魏洪亮;廖鼎琳; 以下1988年後授:蘭俊、肖江峰、鄭汕、曾求騰、曾曉安、謝彬、謝小林、謝名苞、蔡世民、李尚福。 |
金寨縣位於皖西邊陲,大別山北麓,鄂,豫、皖三省八縣結合部。境內的大別山三大主峰之一天堂寨為華東、華中、華北三大植物區系交匯中心,是華東最後一片原始森林,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著名的治淮骨幹工程——梅山、響洪甸兩大水庫坐落於此。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劉伯承分別題詞的革命博物館、烈士紀念塔,江澤民同志題名的烈士紀念館等為全縣紅色旅遊的重要景點。
金寨人傑地靈。金寨這方熱土,養育了一代又一代“艱苦奮鬥,勇於奉獻,團結拼搏,創優爭先”的金寨兒女,誕生過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有一定影響的人物。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境內組建了11支成建制的紅軍隊伍,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的主要發源地,也是中國紅軍第一縣。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邊區黨委領導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心。解放戰爭時期,是劉鄧大軍建立的重要後方基地。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湧現了蔣光慈、王明等為代表的革命先驅革命戰爭年代,全縣先後有10萬英雄兒女參軍參戰,絕大多數血灑疆場、為國捐軀。解放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的達1萬多人,占安徽省革命烈士總數的五分之一。在五六十年代授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軍中,金寨籍就有59名,是全國著名的第二大“將軍縣”。
早在1920年,馬克思主義思想就在境內傳播。1924年,金寨縣境內就建立了黨的組織。1925年,在黨的領導下農民運動興起;1929年,先後爆發了著名的立夏節起義和六霍起義,成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八月桂花遍地開》也從此地唱遍全國。1932年11月,笫四次反圍剿失利后,國民黨從鄂豫皖三省結合部劃出土地,設立立煌縣。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解放全境,更名為金寨縣。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的有59人,是全國著名的笫二大將軍縣。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徐向前曾在境內指揮過革命戰爭,董必武、葉挺、郭述申、方毅等曾在此組織過革命活動。
據1982年統計,全縣有550多位老紅軍在全國各地黨政軍機關擔任重要職務,其中擔任歷屆中共中央委員的有12人,省、部、軍級領導職務的有200多人。
將軍名錄(含88年以後授銜)
軍銜 | 人物 | 人物 |
上將 | 洪學智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原部長,參加抗美援朝並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中國唯一被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將軍 | 孫大發 南京軍區副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治委員 |
中將 | 皮定均;張賢約;林維先;李耀 | 陳先瑞;曾紹山;滕海清;徐立清 |
少將 | 丁世芳;卜萬科;於俠;馬琮璜;王鳳梧;方子翼;方升普;鄧忠仁;鄔蘭亭;嚴家安;楊克武;肖全夫;肖選進;吳誠忠;佘積德;余嗣貴;閔鴻友;汪乃貴;汪少川;宋文;傅紹甫;王遠芬;李家益;餘明;程明 | 張行忠;張貽祥;陳宏;陳祥;陳伯祿;林彬;林乃清;周發田;周時源;胡繼成;趙遵康;徐其海;陶國清;戚先初;康烈功;詹大南;詹化雨;漆遠渥;熊挺;宋維拭;陳宜貴;胡鵬飛;董憲池;董洪國;宋承志 |
平江縣位於湖南省東北部,處汨水、羅水上游,屬岳陽市。
平江縣是中國“革命搖籃”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此發生了對中國革命史有著重要影響意義的主要紅色事件,主要包括:秋收起義(組成部分)、三月撲城、平江起義、平江慘案等。
將軍名錄(含88年以後授銜)
軍銜 | 人物 | 人物 |
上將 | 蘇振華 海軍原第一政委中央政治局委員;張 震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 | 傅秋濤 總參動員部原部長;鍾期光 軍事科學院原副政委;張海陽 二炮政委 |
中將 | 劉志堅解放軍政治學院原院長兼政委; 方 強 海軍原副司令員;甘渭漢 總政原司令員;邱創成 炮兵原副主任;張令彬 總後原副部長 | 鍾赤兵 國防科委原副主任;歐陽文 解放軍報原總編輯;吳信泉 炮兵原副司令員;賴 毅 南京軍區原副政委;方正平 海軍原副政委 |
少將46名 | 鍾 偉 北京軍區原參謀長;裴周玉 新疆軍區原副政委;吳自立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張書祥 39軍原副軍長;張闖初 江西省軍區原政委;張平凱 解放軍後勤學院原副政委;徐德操 工程兵原副司令員;謝福林 旅大警備區原政委;王赤軍 軍委通訊兵原副政委;方國安廣東省軍區原政委;葉楚屏 軍科院原副秘書長;李基 工程兵後勤部原部長;喻縵雲 總後軍需部原部長;羅湘濤 南京軍區後勤部軍需部原政委;余非 武漢軍區空軍原政委;孔峭 安徽省軍區後勤部原部長;林勝國 炮兵工程學院原副政委;呂 展 北京公安總隊原總隊長;李彬山 上海警備區原第二副政委;李作之 總裝備技術資物部副部長;黃 彬 國防大學某軍事教研室主任;方江南 武警總隊政治部主任 | 李光輝福州軍區原副參謀長;方 正 濟南軍區原副政委;方國南 湖南省軍區原副政委;李桂林 後勤學院政治部原副主任;秦化龍 上海警備區原第二政委;楊尚高 後勤學院原副院長;何 輝 海軍航空學校原政委;何能彬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何維忠 總財務部原部長;黃連秋 華北軍區空軍原政治部主任;黃勝明武漢軍區後勤部原副政委;鄭貴卿廣西軍區原副司令員;李梓斌 湖南軍區原副司令員;鍾明彪吉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謝忠良 江西省軍區原副司令員;唐 明 濟南軍區三局原局長;李 元 總後原副部長委;餘光文 軍科院原副秘書長;李柏濤 總參通信部原副部長;喻集禧 濟南軍區空軍後勤部原政委;張曉陽 總參情報部副部長;邱明 總裝備部陸軍科研訂購部副部長;李佑興 42軍副政委 |
吉安縣位於江西中部,屬吉安市,位於吉泰盆地中心、贛江流域中游、井岡山的前沿地。
吉安縣素有"金廬陵"、"文章節義之邦"、"將軍縣"、"燈彩之鄉"等美譽。湧現了文天祥、周必大、劉辰翁等一大批彪炳史冊的仁人志士,演繹了"十萬工農下吉安"的壯闊英雄史詩,誕生了余秋里、肖望東等45名共和國開國將軍,以曾山為代表的無產階段革命家。
軍銜 | 人物 | 人物 |
中將13人 | 劉西元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軍首任副政治委員;李作鵬;肖望東;吳富善;余秋里;周彪 | 周貫五 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 昇平;梁必業;梁興初;彭林;彭嘉慶;蔡順禮 |
少將33人 | 王力生;王茂全;鄧龍翔;任昌輝;劉昂;劉世湘;劉華春;劉華香;劉賢權;劉紹文;杜文達;李元;李銓;李木生;楊懷珠;肖大荃 | 羅 通;羅文坊;胡云生; 胡備文;錢江;郭延林;郭金林;梁仁芥;舒行;曾光明; 曾如清;謝斌;廖鼎琳;黎有章;歐陽家祥;張太生;肖榮昌 |
永新縣位於江西省西南部,隸屬江西省吉安市,地處羅霄山脈中段。
在井岡山鬥爭和湘贛蘇區革命時期,永新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高舉革命旗幟,前仆後繼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很大的犧牲和貢獻。
這批將軍大多數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紅軍的,他們在幾十年的艱苦革命鬥爭中,為人民的翻身、民族的解放而出生入死,英勇奮鬥,歷經血與火的考驗,從貧苦的農家子弟成長為戰功卓著的人民軍隊的高級將領。
將軍名錄(含88年以後授銜)
軍銜 | 人物 | 人物 |
中將 | 王恩茂第一野戰軍第二軍政治委員;王道邦 | 張國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18軍軍長;曠伏兆 |
少將 | 李 治;蕭新春;賀慶積;左 齊;龍道權;譚開雲;劉子云;王學清;劉鶴孔;蕭 森;左 愛;劉發秀;劉 福;周志飛;顏文斌;陳雲中;劉回年;張政明;何繼明;王北匯 | 劉 義;龍福才;周志剛;龍 潛;羅 斌; 龍飛虎;陳信忠;張至秀;蕭思明;賀盛桂;江燮元;馬 輝;彭龍飛;吳融鋒;賀振新;盛治華;賀光華;彭富九;彭清雲;李真;龍振彪 |
大悟縣地靈人傑,百世流芳。這裡孕育了徐海東、劉華清、聶鳳智、周志堅、程世才等100多位共和國高級將領和領導人;這裡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的故鄉;這裡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境內建立中共羅山、陂孝北、河口三個縣委和縣蘇維埃政權,是鄂皖革命腹地。
抗日戰爭時期,鄂豫邊區黨委和新四軍第五師長期駐紮大悟縣白果樹灣,以大悟山為中心,創建了縱橫千里的抗日民主根據地,為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奠定了基礎。抗戰勝利后,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軍區司令部移駐大悟縣宣化店。1946年5月8日,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代表我黨與美蔣代表在宣化店湖北會館舉行了名揚中外的談判,6月26日,我中原部隊從宣化店突破重圍,拉開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序幕。
軍銜 | 人物 | 人物 |
大將1人 | 徐海東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 劉華清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政治局常委 |
中將3人 | 周志堅聶風智 | 程世才 瀋陽軍區副司令員 |
少將33人 | 仿毅華;鄧紹東;石志本;葉建民;田厚義;寧賢文;任瑞卿;劉何;劉華清;孫廣;嚴光;李長如;吳傑;吳永光;吳林煥;何光宇 | 張潮夫;金紹山;周明國;正本資;趙文錦;姚運良;高林席;舒民;黃立清;韓東山;董志常;謝甫生;雷紹康;顏東山;張宗勝;張國傳;何輝燕 |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
新縣將軍名錄(含1988年以後授銜)
軍銜 | 人物 | 人物 |
上將 | 許世友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 | 李德生國防大學政委,北京軍區司令員,瀋陽軍區司令員 |
中將 | 吳先恩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張池明炮兵政委; | 鄭維山蘭州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 范朝利濟南軍區副司令員; |
少將 | 王大華海軍導彈基地政委; 王才貴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王世仁江蘇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葉建民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葉道友海軍舟山基地副司令員; 朱火華南京軍區空軍工程部部長; 朱致平第一野戰軍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范朝福海軍副參謀長; 官宗禮南京軍區後勤部副部長; 胡立聲基建工程兵政治部辦公室主任; 胡立信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 胡賢才濟南軍區副參謀長; 徐明德海軍副參謀長; 高立忠海軍第三研究院院長; 高厚良空軍政委; 譚知耕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熊作芳濟南軍區副司令員; 潘 焱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潘壽才湖北省軍區副政委; | 扶廷修西藏軍區副參謀長; 吳世安武漢軍區副參謀長; 吳華奪蘭州軍區副司令員; 余述生成都軍區副政委; 肖永正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 肖永銀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肖志賢蘭州軍區後勤部副部長; 肖德明湖北省軍區副政委; 張吉厚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 張百春北京軍區空軍政委; 張宗勝瀋陽軍區後勤部副政委; 楊 恬總後勤部司令部副參謀長; 楊明山河北省軍區副政委; 陳 波人民武警後勤部政委; 黃光霞山西省軍區副司令員; 程世清福州軍區副政委; 魯加漢成都軍區副政委; 譚友夫安徽省軍區副司令員; |
六安市金安區和裕安區(原六安縣),位於安徽西部,大別山北麓,俗稱“皖西”。
這裡還誕生了中國工農紅軍早期傑出將領許繼慎。
軍銜 | 人物 | 人物 |
中將1人 | 梁從學 江蘇軍區副司令員 | |
少將33人 | 王海清;王德貴;呂仁禮;劉善福;齊勇關;盛志;孫儀之;杜彪;李發;李書全;李世安;李國厚;楊中行;楊以山;楊植亭;吳宗先 | 徐光友 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高先貴;何柱成;余品軒;張忠;張宜愛;張寰東;查玉升;趙俊;桂紹彬;塗學忠;黃仁庭;程業棠;傅春早;潘峰;徐國夫;吳瑞山 |
瀏陽市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位於瀏陽河中上游,連雲山及九嶺山之間的山丘盆谷區。
1927年秋收起義時,瀏陽是當時中國革命的策源地,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義部隊在瀏陽文家市會師。而文家市會師是中國革命的轉折點,即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轉移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轉移。瀏陽這片革命的熱土也忠實地記錄了秋收起義這段歷史。
軍銜 | 人物 | 人物 |
上將5人 | 王震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楊勇;唐亮 | 李志民福州軍區政治委員;宋任窮 |
中將5人 | 孔石泉;張藩;饒子健 | 湯平;張翼翔 |
少將20人 | 石敬平;劉子奇;江文;湯池;蘇魯;蘇鰲;李貞;李信;李輝高;戴文彬; | 楊世明;何志遠;邱蔚;張和;羅若退;黃霖;黃曹龍;曾滌;熊晃;黎東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