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學論
大教學論
《大教學論》是捷克教育家揚·阿姆斯·誇美紐斯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657年。
《大教學論》重點闡述了教學理論問題,書中明確提出並詳細論證了一系列教學原則、教學規則和各種教學方法,並擬定了各級學校的課程設置,確定了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制定了編寫教科書的原則要求。此外,該書中還論述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藝術教育和體育教育等問題。《大教學論》的問世為近代教育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誇美紐斯
名畫·讀書的少女
17世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J.A.Comenius,1592—1670)所著《大教學論》(1632)是教育學形成獨立學科的開始。副題為《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的普遍的藝術》,共三十三章。
《誇美紐斯教育論著選》
同時教育者本身也應當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以便更好地教育別人。“你們不要以為自己有知識就夠了,你們要用你們的全力,去增進別人所得的教導。”
他主張教師應當主動激發孩子們的求學慾望,並且運用溫和的、循循善誘的方法,用仁慈的情操與言語吸引孩子們,而不是粗魯的辦法使學生疏遠教師。教師和學生的融洽關係是增進教學質量的很大的幫助。假如教師時常誇獎用功的學生,給予幼小的孩子他們喜愛的蘋果、堅果和糖等等,假如教師把他們應學的事物的圖像給他們看,或向他們講解光學或幾何器械、天球儀以及諸如此類可以激起他們羨慕的東西,以及其他一些方法來和善地對待學生,教師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就寧願進學校而不願意呆在家了。他特別主張所有年輕人,無論男女,不分尊卑貧富,都應該進學校接受教育。
因為所有的人在生而成人的時候,都有一個平等的權利,他們都應當成為一個“人”,一個有理性的人。不僅是其他生物的主宰,同時也是忠實地反映著造物主的形象。所有的人都應當經過智慧、德行和虔敬的適當的滋潤,可以有效益地從事現世的生活並準備未來的生活。教育是人具備理性精神的必經之路。如果教育者使一部分人受到智慧的修養而排斥另一部分人,那麼這是偏私的、不公平的行為。
其次,雖然某些人似乎天生遲鈍、笨拙,但這不能說明他們沒有受教育的權利,相反這種智力的人,更需要普及教育。氣質越遲鈍軟弱的人,教育者越應該幫助他們,使他們擺脫粗鄙的遲鈍和笨拙。智力低能到了不能教化的程度的人,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就好像他是一個不能盛住智慧的水的篩子,儘管留不住幾滴水珠,但是在教育的潤澤下,會越來越清潔。誇美紐斯又舉了許多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有的人幼年身體強壯,年紀大了反而疾病纏身。另一些人小時候身體矮小多病,長大了卻又魁梧又健壯。智力也是這樣,有些人懂事早,但成年後不過如此,有些人原先生得笨,後來卻變得靈敏聰慧。所以每一個人總有他可讚美的優點,不能過早地下結論。在讀書習文的領域中,也是如此。對於以往社會所認為的女性不能追求知識的謬論,誇美紐斯進行了批評糾正。他認為這樣的說法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他出於一個虔誠的宗教徒的信仰,認為女性也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的,在上帝仁慈和平等的世界里,她們也和男性一樣佔有同樣重要的地位。她們天賦有同等敏銳的思想和求知的渴望,有時甚至比男性更強烈。
誇美紐斯
20世紀初,中國學者王國維對它的內容曾作過簡要介紹。193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傅任敢的中文譯本《大教授學》,后又改譯為《大教學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於1957、1979年先後兩次出版。
第一章 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純粹、最卓越的 第二章 人的終極目的在於來世 第三章 今生只是為永生作準備 第四章 為永生作準備有三個層次:認識自己(認識萬物)、管束自己、皈依神 第五章 這三者(學問、德行、虔信)的種子已天然地種植在我們身上 第六章 如果要造就一個人,就必須由教育去完成 第七章 人最容易在年輕時形成,若非這個年齡,就不能正確地形成 第八章 年輕人必須接受公共教育,因此學校是必需的 第九章 所有男女兒童都應該上學 第十章 學校應提供廣博的教育 第十一章 在此以前沒有過完善的學校 第十二章 改革學校是可能的 第十三章 改革學校的基礎必須是萬物的確切規則 第十四章 教導的確切的規則只能從自然借取 第十五章 延長生命的基礎 第十六章 教和學的普遍要求,亦即必須準確地達到預期結果的教和學的方法“ 第十七章 教和學的方便性的諸原則 第十八章 教和學的徹底性的諸原則 第十九章 教和學的簡明性和快速性的諸原則 第二十章 各種秘學的教法 第二十一章 人文學科的教法 第二十二章 語文教學法 第二十三章 道德教學法 第二十四章 灌輸虔信的教學法 第二十五章 如果我們想按照純粹基督教的律法改革學校,就必須從學校中清除異教徒的書籍,不然,無論如何也要在使用它們時比以前更加謹慎小心 第二十六章 論學校紀律 第二十七章 論基於年齡和學業的學校的四級劃分 第二十八章 母育學校素描 第二十九章 國語學校素描 第三十章 拉丁學校素描 第三十一章 論大學,論學生的旅行和光明學院 第三十二章 論通用的完善的教導規則 第三十三章 實現此種通用教學法的前提 |
誇美紐斯處於歐洲封建社會正在崩潰、資本主義制度正在確立的社會變革時期,當時的歐洲還沿用以前的個別教學方法,學校分散、孤立、不統一,教學也沒有統一的目標,教學效果很差。為了適應資本主義的發展,誇美紐斯總結了17世紀歐洲許多國家的教育經驗,研究了許多新問題,於1632年寫成了《大教學論》,但直到1657年誇美紐斯定居於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時,該書才收錄在《誇美紐斯全集》首卷首篇里,從而得以首次正式出版。
《大教學論》的主要教育思想如下:
1.教育指導原則。在《大教學論》中,始終貫穿著一個核心指導原則,即教育必須適應自然。所謂教育適應自然,就是指教育必須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規律。在誇美紐斯看來,自然界存在一種“秩序”,即普遍規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人類的教育活動必須與自然界的普遍規律相適應。他借用鳥兒選擇春天繁殖,園丁選擇春天種植,它們或他們的活動都選擇合適的時機的例子,批評經院主義教育沒有運用心理的恰當時機。他認為若遵循自然的秩序,人類的教育就應當從“人生的青春”即兒童時期開始。教育適應自然,還包括教育必須適應兒童本身的身心特點。教育要依照兒童的自然本性去進行,要努力培養心智和諧發展的“自然人”。
2.教學理論。作為教學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學理論在誇美紐斯的教育專著《大教學論》中得到了最為充分的闡述,並以課程論、教學過程論和教學組織形式論等基本思想展開。誇美紐斯的基本思想是泛智論。他崇尚廣博的教學,認為要“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使人類獲得“真正的知識、高尚的行誼和最深刻的虔誠”,他稱之為“泛智教育”。泛智學校里的完美的教學應當是自然地而不是強制地進行。為此,他開創了“圓周式”排列教材的方法。誇美紐斯力求通過教材改革推動教學改革。他建議為各個學校的各個科目編寫統一的教科書和教學指導書,教材應該是百科全書式的,內容要充實,知識要實用,敘述要明晰,編寫要有系統性,形式要美觀,印刷要精良,還要有插圖。
3.教學原則。誇美紐斯提出了許多適應於自然的教學原則,如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和系統性原則、自覺性和主動性原則、量力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啟髮式的教學方法等。他依據“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的知覺開始的”唯物主義感覺論,反對當時經院主義教育引經據典、咬文嚼字、單純的文字教學,要求教學採用直觀方法,從觀察事物開始。誇美紐斯更重視對實際事物的觀察,對觀察法作了詳細的解說。他認定直觀性教學是一切知識的起點,是一切教學的基礎。利用感官去施教,學習現實事物的本身知識和對事物求得真實的理解,是誇美紐斯的教學過程的特點之一。
《大教學論》是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體系完整的教育學著作。它的問世,第一次把教育學從哲學中獨立出來,標誌著獨立的教育學的產生,奠定了近代教育體系的基礎,啟迪了近代世界各國的教育革新運動,對世界各國的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世界教育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大教學論》是誇美紐斯於1632年完成的教育理論著作,最初是用捷克文撰寫的,1638年在朋友的勸說下將其譯成了拉丁文。1657年,他的《教育論著全集》發表,《大教學論》作為該書的第一卷首次面世。
1939年,該書由傅任敢譯為《大教授學》,商務印書館出版。
1957年,傅任敢將譯文做了修改,書名改為《大教學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79年,傅任敢又譯了該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4年,傅任敢重新修訂了該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