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軍

藝術家

李紅軍,1960年生於陝西千陽,199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

人物簡介


1960年生於陝西千陽
199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
200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專業獲藝術碩士學位
李紅軍
李紅軍
現居北京

主要個展


2011
出走 維畫廊 中國 香港
李紅軍個人作品展 604畫廊 韓國 釜山
2010
“紙之鑽營”李紅軍個展 偏鋒新藝術空間 中國 北京

主要群展


2010
天工開物,德山文化藝術空間,北京
中國國際服裝博覽會藝術展,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北京
2009
北歐中國藝術節/多重身份實體,北京
發現,鑄造藝術館,北京
A+A第四回展,偏鋒新藝術空間,北京
2008
圖畫手工第三回展”,偏鋒新藝術空間,北京
“看氣候”,中央美術學院,北京
“向內”,偏鋒新藝術空間,北京
A+A第三回展,偏鋒新藝術空間,北京
A+A第三回展,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上海
2007
“自在方式”,偏鋒新藝術空間,北京
圖畫手工第二回展,偏鋒新藝術空間,北京
“物慾·無欲展”,錦都藝術中心,北京
2006
首屆學院實驗藝術展,中央美術學院,北京
1996
聚焦中國現代藝術展,名家劇院,德國慕尼黑
1995
95’北京剪紙藝術展,北京當代美術館,北京
國際第二屆構形展,埃爾福特市,德國埃爾福特
1993
93’Ⅱ過渡藝術展,當代美術館,北京
東南亞巡迴展,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
首屆全國群星美展,中國美術館,北京
1992
92’Ⅰ過渡藝術展,當代美術館,北京
1984
全國第六屆美展,杭州

相關評論


早在90年代初,李紅軍就已經意識到,民間藝術與現當代藝術有著密切的關係,現代藝術每發展一步,都是向傳統的成果的回首,向藝術本體的回歸。他在中國傳統民間美術的語言方式與西方現代藝術創作方法的比較中,看到了中國傳統藝術語言系統向現當藝術語境轉換的可能性。因而,民間美術一直成為李紅軍藝術生命中的主要養分。轉瞬間時間已經掠過了風流雲散的二十年,李紅軍聲名日顯,但是他在藝術創作中的這種對於傳統美術的謙恭態度並沒有發生絲毫的改變。
1996年到2006年的這十年間,李紅軍為人所知的藝術活動幾乎是一片空白。直到2006年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招收李紅軍為碩士研究生為止,他一直隱居在陝西的鄉間,照顧病弱的妻子,研究淳樸的民間藝術,坦然、平淡而與世無爭地活著。
相關作品
相關作品
有意見認為2006年以後李紅軍的聲名卓著可以被看成是這之前他低調生活的 某種回報,這種觀點沒有根據,但是很能令人信服。從李紅軍的作品之中很容易就能看出他的那種與世無爭的生活態度。正如《宋史》中記載的,文彥博誇獎文同說:“與可襟韻灑落,如晴雲秋月,塵埃不到”的話,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里,這種品質不是隱性的,社會依賴它而維持理性和節制。為藝就是為人。
李紅軍的作品就像是他的為人,看似簡單,但是柔順、豐富和層次井然。他的作品化繁歸簡,看起來很像某種根據特殊運算得出的數學模型。李紅軍據此試圖表現出一種對於簡單三維空間拓撲結構的敬意。何謂拓撲結構?在這裡我們不妨假設一個(或幾個)點共享某種運動邏輯的原則,在傳統藝術的範疇之中我們往往只關注該點的位置,進而確定另外一個點的位置。但是在拓撲結構的世界觀之中,我們不僅僅要記錄下這個點的位置,我們同樣要關注這個點處於這個位置的時間,還有它和相鄰點在某一位置上的相對順序,或某一順序下的先後位置。這樣,當這個點在這所有因素中的運動狀態被統計起來的時候,我們就得到了這麼一個古怪但是發人深思的物象模態原型。
李紅軍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創作方法,作品逐漸彰顯出了材質語言與觀念表達的延展性和持續性。他用單一的色調和無寓意的圖形表現出了一種充沛的情感。正如李紅軍在所有的場合里都念念不忘傳統藝術對於他的“恩”一樣,他的藝術創作在一方面是一種個性的、創作焦慮的宣洩,另外一方面也同樣是一種對於傳承文明的堅如磐石的責任感。李紅軍的創作體現出了一個生存在物慾時代的藝術家的良心。——王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