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範大學法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法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法學院是是為了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發展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對法律人才的大量需求,於2003年6月,在福建師範大學經濟法律學院法律系的基礎上,整合了原馬列部(管理系)的法學教研室而正式成立。2003年10月,又成建制接收了具有20年辦學歷史的福建司法學校,進一步壯大了隊伍。

專業設置


福建師範大學法學院下設基礎法學、民商法學、刑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和訴訟法學等教研室,成立有福建師範大學法學研究所、福建師範大學憲政研究中心、福建師範大學法學技能實驗中心和福建師範大學學生法律諮詢與援助中心等科學研究、實踐教學和實踐服務機構。

師資隊伍


學院已經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老中青相結合,校內外互補,職稱、學歷、學緣結構合理,年輕且極具發展潛力的師資隊伍。現有專職教師53人,教授、副教授28人,約佔教師總數的52%;大多數教師是具有律師執業資格的“雙師型”教師;師資隊伍中,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福建省法學英才”、“福建省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福建省優秀青年法學人才”;多名教授擔任了全國性學術團體的理事。同時,學院聘請何勤華楊立新、林來梵、趙萬一、宋峻、游勸榮、陳祥健、鄭京水、林貽影等十多名法學界或實務部門的著名專家、學者擔任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

辦學條件


學院不斷優化辦學條件,配備有圖書資料室、電子閱覽室、學術報告廳、模擬法庭、法學技能實驗室等。學院現有圖書資料2萬多冊,期刊雜誌100多種,並擁有文獻管理圖書資料檢索系統,北大法寶中國法律檢索系統等,基本上實現了信息資源的自動化檢索和管理。

人才培養


學院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現為福建省法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已形成了以“三進互動”為實踐性教學平台、以“涉台法律人才培養”為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學院學生共有415篇論文在全國公開的報刊、雜誌上發表,18項科研成果獲得廳局級以上的獎勵,其中1項作品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賽事中獲銀獎,7項作品在福建省大學生“挑戰杯”賽事中獲二或三等獎。司法考試通過率逐年提高,其中,研究生司法考試通過率達到100%,本科生司法考試通過率每年均達到40%以上。
學院秉承百年師大的優良校風與深厚底蘊,牢固樹立“明德求真,恢弘人文理想;崇理尚法,獻身社會國家”的辦學宗旨,以“培養具有紮實法律基礎知識,具備從事法律實務工作能力和理論研究能力,適應法治社會要求,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應用型法律人才”為辦學定位,積極為社會服務,在服務福建省地方法治建設、培養涉台法律人才中發揮積極作用。學院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研究生就業率均為100%,本科生就業率均達90%以上。畢業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學科建設


學院大力加強學科建設,不斷完善學科結構布局。法學一級學科被確定為福建省省級重點學科。學院擁有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同時,還在學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博士點中開設“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與實踐研究”方向,招收法學博士研究生。2007年以來,學院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項,省部級研究項目40餘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0項;出版專著25部;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政法論壇》、《法律科學》等法學權威刊物發表一系列學術論文。科研實力日漸增強。

機構設置


福建師範大學法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法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法學院設立“高新區實踐基地”。通過該項目,高校教師和學生能夠直接參與基層治理,緩解基層人手的不足。同時社會服務還可以帶動科研的提升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培養應用型法務人才。福建師範大學與福州高新區為戰略性夥伴,雙方本著“校地協同、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原則,展開校地合作,助推高新區發展。